文 /王 利
编者按: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是医保部门推出的一项便民措施,本意是为确需异地就医的人员提供费用结算便利。但是有人夸大了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的功能,认为大城市名医院人满为患的现象是由于没有实行即时结算而造成的,有人甚至要求将异地就医方便最大化,由此引发了各方争议。争论的核心是如何认识和妥善处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使异地就医即时结算这项举措朝着既有利于方便患者,又有利于医保制度健康运行的方向发展。为此,本期特邀部分学者和业内专家发表他们的观点以促进讨论的深入。
王 利内蒙古自治区医疗保险资金管理局局长
内蒙古异地就医人群主要集中在京津沪,大体分为两个群体:一是经批准转诊到外地就诊,转诊有一定的集中度,即向中心城市转诊,比较集中在京津沪等医疗服务水平高的地区;二是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一部分是京津沪当年的知青到内蒙古后回到原籍,还有一部分是退休异地安置到京津沪子女的工作地居住。
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是近年来百姓关注的医改热点之一,今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提出“建立医疗信息化系统,推动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政府有要求,百姓有需求,京津沪异地就医即时结算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是医保标准不统一。目前,京津沪三地异地就医结算基本办法是发生医疗费用个人先行垫付,出院后再到参保地医保机构报销。导致三种后果:一是给参保职工报销带来不便;二是经办机构无力即时监督,出现虚开或购买发票等骗保现象,增加医保基金风险;三是各统筹区医保政策不统一,多头管理,京津沪医保机构无力协助监督和管理。
推进京津沪异地就医即时结算,首先要建立省级医保异地就医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医保信息互联互通,省内异地就医即时报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国家医保信息平台和跨省就医即时报销。其次,要提高医保统筹层次,建立全民性的异地就医管理框架,制定统一的医疗保障标准,以减少管理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只有适度提高统筹层次,实现管理和政策的统一,减少各地区政策差异,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基本医保待遇的公平性。再者,在政策范围内尽量简化异地就医结算手续,最大限度缩短参保职工的报销结算周期,缓解申报资料繁琐、报销周期长、参保人员垫付全额医药费负担过重等问题。实现京津沪异地就医即时结算需要从制度、政策和信息系统等方面积极探索,采取综合措施加以解决,提高医保服务水平和效率,从根本上解决参保职工看病难、报销期限长的问题,真正让人民群众共享医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