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庚吉
(武警学院训练部,河北廊坊 065000)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起源于发展多年的网络视频课程,是开放教育领域出现的一种新型课程模式,具有开放性、大规模、自组织、网络化等特点,近年来在全球迅速兴起。2001年,麻省理工学院宣布将课程免费放到网上,掀起了第一次在线课程建设热潮[1];2008年,加拿大学者Dave Cormier和Bryan Alexander首次提出了MOOC这个名称;2011年秋,这一大规模在线课程真正出现井喷,并催生了Udacity在线课程,创立了Coursera在线免费课程;2012年5月,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宣布整合两校师资,联手实施网络在线教学计划,第一门课程《电子和电路》即有12万名学生注册;2012年秋,第一批课程的学生人数已突破37万,全球上百家知名高校申请加入[2]。2013年,多个国家竞相推出各自的MOOC平台。随后,MOOC被不断地推进与发展。目前,我国多所高校也已积极投身到MOOC的探索与建设中。《纽约时报》称2012年为“MOOC 元年”[3],MOOC 更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
MOOC是一个新生事物,是一种全新的学习和教学方法,是一类在线课程。是课程就当然要有教材,只是传统的纸质教材已不适应其教学要求,取而代之的即是数字化教材。加强对数字化教材建设与应用的研究,是迎接MOOC、建设MOOC的一项重要工作。
数字化教材是以计算机及相关设备为媒体,传播文字、声音、图像等知识信息,用以表达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益、实现教学目的的数字化多媒体教学材料。数字化教材作为一种知识信息的呈现工具,不但具备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而且还可以改进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还能更快更好地促进知识的更新、创新与共享。
作为教材,数字化教材应该具备传统纸质教材所有的特点和功能。一部完整的数字化教材,在涵盖纸质教材全部内容的同时,还包含有动画演示、视频资料、例题(案例)分析、思考与练习、模拟测试题、知识链接等,而不是通过电子媒介教授某些知识点。另一方面,数字化教材一般也不是纸质教材的简单数字化。[4]
与纸质教材相比较,数字化教材具有以下优势:
1.数字化教材体积小、容量大,内容丰富、形式新颖。
2.数字化教材制作快捷,便于修改、更新,储存、携带方便,可按需定制,教材成本低。
3.数字化教材生动、直观、形象,灵活好用,有助于提高学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4.数字化教材的信息资源体系具有开放性。既可以根据需要开放、更新教学资源,也可以使学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成为常态,从而提升学员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
5.数字化教材可以超越时空限制,模拟再现情境。例如,它可以在计算机中模拟再现实验情境过程,省去一些不必要的实物演示和实验,减少资源浪费。
一部好的数字化教材除要遵循MOOC教学规律外,还要遵循学习者的学习习惯,才能充分发挥数字化教材的教学功能。因此,设计时要在数字化教材的整体架构、艺术创意、操作功能等方面考虑学习者固有的阅读习惯和使用习惯,同时还要兼顾教材本身的个性化特征。
设计中必须满足教学内容与展现形式的相互统一,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教材良好的情境展示功能,赋予数字化教材在教学内容更加鲜活、学习氛围更加愉悦等方面的强大生命力。
MOOC所要实现的是大型的、远程的、网络化的教学模式,其交互性功能更需要在数字化教材的设计中得到充分体现。因此,设计时应注意考虑教学素材的生动性和鲜活性,媒体表现的优越性,操作指向的明确性,以充分实现人机对话的交互性功能,满足学习者的心理预期。
对于学习者来说,操作方便是数字化教材应具备的基本功能。因此,设计时要兼顾操作使用的功能性和习惯性,在模块设计、菜单设置及相关链接按钮等的设计上不但要考虑设计美观,更要灵活直观;不但要注意教学内容彼此间的关联性,更要便于相关知识点的检索与链接,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者的兴趣。
数字化教材能够在各种环境下安全稳定地运行是设计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在网络环境下,由于存在许多潜在的危险,因此设计中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技术手段对教材的运行程序给予较好的保护,尽可能减少其运行危险。同时,还要考虑其设计容量与运行速度等影响因素,以保证其运行的稳定性。
在MOOC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应以教学需要为原则,在满足教学大纲要求、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习者的特点,合理设计与整合图、文、声、像等各类教学信息,使之能够更加完美地体现教学需求。
在对MOOC教学特征及教学规律进行分析、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数字化教材应包含的基本内容:课程教学大纲;传统纸质教材所能表达的全部内容;课程实验、实践与实训指导;重点与难点解析;动画演示与视频资料;例题、练习题、测试题;典型实例、案例;在线答疑、测试、评估;知识拓展或教学资源的链接。
在教材的结构设计上,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个性化特点,在设计中安排好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与教学主体内容等,做到既能在某一知识点以恰当的表现形式深入展开,又能随时关注整体教学进度,实现重点突出、兼顾全局、灵活检索、开合自如的运行功能。
因此,数字化教材的结构设计,一是其不仅要包含有文字、公式、表格、图形图像,还要包括动画演示、视频剪辑、例题(案例)分析、模拟测试题等内容;二是针对课程中的重点、难点,恰当引入实际工作背景和场景的图形图像与视频资料等多媒体素材,强化表现形式与效果;三是要以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内容全面、充实、完整,信息量大;四是运用好现代化教育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充分体现其强大的教学功能和检索功能,设计要合理,操作要便捷,界面要直观。
要编制一部高质量的数字化教材,首先要有足够新颖的设计理念和审美观;其次要确定好需要的运行平台;第三要选择好编著工具。因此,编制数字化教材时,应依据所掌握的各类教学素材、课程特点及技术手段,对教材的整体架构进行艺术创意设计,提出功能设计要求和界面设计要求,编写好技术脚本,并按设计要求完成后期的集成整合与功能检测。在实际的编制工作中,应着重解决好以下问题:
1.脚本的编写应满足技术性、艺术性要求。脚本中所显示的各项内容应顺序合理、步骤明确;各部分内容之间衔接流畅;各分屏系统内容完整、统一规范,扭转连贯;充分体现图、文、声、像多重组合和教学效果运用;内容描述与设计效果应充分体现多媒体人机交互功能;界面、导航、背景等设计目标明确。
2.素材准备要充分。数字化教材应在具备基本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应尽可能地搜集相关知识素材,包括大量的图片、音视频、动画、相关文献资料等。运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对各类素材进行加工与处理,达到图片清晰度高、音视频播放流畅、动画符合视觉要求,能够有效地配合教学内容展示。
3.系统集成整合应满足运行要求。使用编著工具集成整合数字化教材后,对其进行打包运行,运行效果应达到界面美观、操作方便、视觉效果逼真、声音悦耳动听、链接扭转自如,且能够在不同操作系统下运行流畅。
此外,对编制完成的数字化教材进行功能测试和安全测试也是编制工作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对数字化教材进行必要的检测,不但可以发现编制过程当中发生的错误,还可以查找运行当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安全问题、涉密问题等。这对于修改和进一步优化数字化教材的各项功能,实现数字化教材的最佳教学效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应用数字化教材进行教学活动是一种基于资源的教学过程,这种教学模式有着多元化的特征。[5]数字化教材既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为教员开展课堂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也可借助网络帮助学员进行自主学习、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以获取更多的知识。
依托院校校园网及信息化系统,及时将编制完成并验收合格的数字化教材上传校园网,建立数字化教材库,充实教学资源,发挥其教学效用。
教员在教学过程设计中,依据教学目标,随时调用数字化教材中的相关动画、视频等资源配合课堂教学,并利用其展开多种教学模式,如辅导式、演示式、操练式、答疑式、测试式等,较大程度地改进学员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兴趣。
学员在课余时间可以随时登陆校园网,根据需要选择自己要学习课程的数字化教材,进行在线学习、提问和交流等,提高其学习效率。
对投入使用的数字化教材,应及时对其使用情况、更新情况、教材质量等进行跟踪与监控,对反馈的各类信息进行系统分析,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以此提出优化和改进的方法。
对数字化教材的使用,还应注意解决好应具备的硬件条件、教材版权保护、编制教材学术成果认定、保密安全等问题。
MOOC来了,从教材建设的角度,高等院校应紧密结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成果,结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结合MOOC的特性及其建设需求,深入开展数字化教材的建设与应用研究,不断探索提高教材数字化建设水平的有效途径,为MOOC建设提供最优化的教材体系。
[1]王蓁,田佳欣.慕课在我国发展的SWOT分析[J].新课程:下,2013,(7):74-75.
[2]陈文静,闫丹阳,王轩.慕课时代,你准备好了吗[J].湖南教育:上,2013,(9):22-23.
[3]李曼丽.MOOC的特征及其教学设计原理探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4):13-21.
[4]蔡雪峰,赵湘慧.数字化教材研究与应用[J].中国大学教学,2009,(1):95-96.
[5]项国雄.从传统教材到电子教材[J].信息技术教育,2005,(5):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