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哲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 新疆 伊宁市 835000)
新疆是我国少数民族最为集中的地方,是国内外敌对势力、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争夺的要地。2013年新疆巴楚发生重大暴力性事件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同志做出重要指示:“面对复杂严峻的维稳形式,必须把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作为新疆当前的头等大事,摆在突出位置,维稳工作必须有解决复杂问题的新办法和新手段。”
目前学界的研究,要么侧重于历史研究、要么侧重于宏观的宗教政策研究,缺少扎实具体的调研报告。本课题将通过大量扎实的基础性调研工作,整理收集最直接素材。近十年,出于国际战略的需要,国外开始研究中国的边疆问题。其中涌现出了一批涉及新疆稳定问题的成果。然而国内少有将国内外研究成果综合、比较研究的力作。因此,本文以新疆维稳综治管理为研究对象,对相关理论学术著作进行分析,结合区内外研究成果,对当前新疆维稳综治管理模式创新工作的理论问题进行比较研究。
早在上个世纪初就有不少国外学者对新疆的民族、宗教以及社会稳定问题进行研究,出版了一批史料详尽视角独特的作品。拉铁摩尔(Lat⁃timore)是中亚问题专家,他曾长期定居中国,能讲流利的中国和蒙古语,精通满文和俄文。1929年出版的《通往突厥斯坦的荒漠道路》(The Des⁃ert Road To Turkestan)是其成名作,书中描述了他1922赴新疆的经历。他主持编写的《亚洲的枢纽:新疆和中俄亚洲腹地的边疆》(Pivot Of Asia:Sinkiang And The Inner Asian Frontiers Of China And Russia,Boston)被公认为是现代新疆研究的权威著作。拉铁摩尔在该书中详细阐述了新疆民族宗教问题的复杂性,从地理位置和战略角度思考,他将新疆称为“世界新的重心”。日本人上原芳太郎1937年的作品《新西域记》,这本书以探险日记的形式描述了新疆的人文地貌以及社会环境。还有关于研究中苏关系史或苏联外交史的著作论及新疆以及新疆的社会稳定问题。如,别洛夫(Beloff):The Foreign Policy Of Soviet Rus⁃sia,1921-1941,程天放(Chen Tien-Fong):A Histo⁃ry Of Sino-Russian Relations等等。
传奇学者杰克·陈(Chen,Jack)在1977年出版的Sinkiang Story一书中,完成了近代第一部权威的新疆历史研究著作。杰克·陈是一位法国混血的中国人,为完成该书他用20年时间搜集有关新疆的史料。该书第三编论述了新疆民族宗教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新疆的民族宗教问题进行了概括。
从上个世纪的外国学者的作品来看,对新疆问题的研究往往集中在历史研究的范畴中,对新疆问题的社会性考察比较零散。除了杰克·陈的Sinkiang Story之外,其余的作品对新疆民族宗教问题的探讨仅仅存留在客观描述层面,缺乏理性深入的分析。二十一世纪以来又有不少国外学者对新疆问题进行研究。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央亚洲高加索研究所主席斯塔尔(S.Frederick Starr)2004年完成作品Xinjiang:China's Muslim Borderland。该书是目前国外学者研究新疆问题的最具代表的书籍之一。斯塔尔通过历史研究、文献研究、个案研究的方法对新疆在中国乃至中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情况做了整体性的探讨。作者通过一系列论证,认为新疆的治理关键在于中国政府对待伊斯兰宗教的态度。令人耳目一新的是,斯塔尔在全书的结论部分提出:目前以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新疆的稳定发展的关键是“新疆建设兵团”巩固和发展。这一观点对国外研究新疆问题的学者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学者詹姆斯(James A.Millward)在其2004年作品Violent Separatism in Xinjiang:A Critical As⁃sessment一书中对新疆的民族冲突、暴力犯罪、极端分裂活动以及中国政府在新疆维稳方面的政策进行研究。作者引用了详实的历史文献,运用统计分析、价值分析的方法对新疆近代以来的历史事件进行还原。詹姆斯认为,新疆的民族分裂以及稳定问题往往被西方媒体夸大,新疆治理的基本方略确实有效可行,但目前出现的新问题需要中国政府作出改变。其2007年的历史著作Eurasian Crossroads:A History of Xinjiang继续延续了这一观点。
美国以色列犹太研究委员会主任杰森(Ja⁃son F.Isaacson)与澳大利亚以色列犹太委员会执行董事科林(Colin Lewis Rubenstein)2002年合作出版了Islam in Asia:Changing Political Realities一书。本书主要对亚洲诸国的伊斯兰教对各国政治的影响发展情况进行研究。本书的结论部分描述了新疆1998-2002年四年间发生的民族分裂事件。作者认为,在新疆,希望通过“圣战”等极端手段夺取政权的野心从未停止,这将是中国政府解决新疆问题的关键。
国际安全中心主席、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詹金斯(J.Craig Jenkins,Esther E.Gottlieb)2011年作品Identity Conflicts:Can Violence be Regulated?一书中,以国家安全的视角介绍了世界各国在国家安全事务方面存在的新挑战和新困难。本书的第五章介绍的是中国国家安全问题。作者认为新疆问题是目前中国政府面临的头号国家安全问题。作者介绍了1990年以来,东突势力通过网络对中国新疆的影响和渗透导致的一些列暴力恐怖事件。全书的结论部分提出:只有构建国际、国内跨地区合作,反分裂、反恐、国家安全工作才能有效实施。
华盛顿东西方中心2005年出版了一本通过语言文字视角来研究新疆问题的著作,题为:The Xinjiang conflict:Uyghur identity,language policy,and political discourse。作者杜安妮(Dwyer,Ari⁃enne M)认为,双语政策继亟需推广,而中国政府的维稳综治工作在语言文字政策方面还大有可为。
比较有影响的国外期刊也表达了和大多作品相近的态度,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学者戴维斯(Elizabeth Van Wie Davis)的文章。中国西藏、新疆问题研究学者戴维斯在文章Uyghur Muslim Ethnic Separatism in Xinjiang,China一文中谈到,中国政府在维稳综治方面不仅需要有鲜明的政治立场还需要有强硬治理手段。只有态度鲜明地政府和强有力的军事手段才能保障新疆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除外,香港岭南大学钟建平(Chien-peng Chung)在中国和欧亚大陆论坛上发文Confront⁃ing Terrorism and Other Evils in China:All Q 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这篇文章的引用转载率相当高,文中作者清晰的表达了对新疆民族政策的担忧。钟建平认为治理新疆有三大问题需要解决,一是中国政府的民族政策;二是国外敌对势力的影响干预;三是新疆少数民族情绪的表达。在文章的结语部分,作者认为这三个问题的实质是统一的——维稳工作的重点应当立足于中国的民族政策。钟建平认为当下中国民族政策中的“去宗教信仰化”(RENOUNCING RELIGIOUS FAITH)非常明显,而这一点恰恰是维吾尔等少数民族身份自我认同的核心利益,面对这一问题中国政府显然没有做准备。如何确保合法的宗教身份认同,又能够确保及时清理极端的宗教思想,是中国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考验。
我国对新疆维稳综治问题的研究一直由政府主导,有影响力的学术性理论专著并不多见。从目前能够搜集到的国内资料来看,关于维稳综治方面政策宣讲性的文章、教材占到了绝大多数。能提供理论数据支持的著作中,维稳综治工作往往被作为历史研究或者宗教研究的一个侧面来探讨。可以说对新疆维稳综治工作机制研究目前并不系统。
波士顿大学博士、新疆学者单传航(Mark Shan),在其2009年作品《新疆基督教史兼地区简史》一书中对新疆问题做了直接而又深刻的阐述。单传航认为:“新疆问题”根源就在于宗教极端主义、政治意识形态和文化思维模式。因此,作者认为,新疆维稳工作的重点将放在严厉打击宗教极端主义淡化民族宗教意识方面。建立求同存异和谐相处的信仰意识形态、文化习惯和法治社会。”
独立学者王大豪认为新疆问题不是单纯的民族问题、宗教问题,也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更不是单纯的反恐问题,而是关系政权稳定、祖国统一、国家兴亡的问题,是涉及国家根本利益的问题总和。在新疆维稳综治工作的重点应当在于“文化治理”。作者在书中论述,我国的维稳机构集中了大量的军转干部。新的维稳机构,不仅要充分发挥原有军转干部“一切行动听指挥”的作用,更要引进大量社会学科的专业人才,提高决策的智力水平、法制水平和科学水平;不再以利用公检法力量为主,而要以文化维稳为主导,全面发挥各种社会组织的力量,综合施策;要有战略研究部门、策划部门、法规政策研究部门、宣传部门、民族宗教部门、舆情监控部门、应急处突研究部门等等。
目前关于新疆维稳综治的理论研究作品不多,单传航的文章以宗教文化作为切入点,然而其落脚点依然在于政府治疆理念的转变,这一点和王大豪的中心思想是一致的。而王大豪则是为数不多的将文化治疆理念与维稳综治工作进行系统论述的学者。
国内关于新疆维稳工作的论文并不多,而且研究的方向也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宗教理论研究、历史事件研究、管理机制创新几个方面:
1.关于维稳工作机制创新方面为研究视角。如,疆生的《地方国有企业在新疆稳定发展中的作用》一文。文章分析了国有企业在新疆地方存在的积极影响,作者认为地方国有企业对于加强企业党的建设以凝聚民心,改变生产生活方式以促进民族团结,扩大城乡尤其是少数民族就业以改善民生,加大财富分配向劳动者倾斜的力度以确保社会公平正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恢复发展一批地方国有企业可以做到统筹兼顾,不仅是新疆稳定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长久之策。再如,毛欣娟的《跨界民族问题与新疆社会稳定》一文。文章对“跨界民族”这一新疆维稳新现象做了研究。作者认为要实现新疆地区的安全与社会稳定,需要建立一套保证安全与稳定的机制,包括加强对新疆社情的研究、妥善处理跨界民族宗教问题、建立适度有效的防控机制等。
2.历史事件研究为研究视角。如,谢树青、粟迎春、李剑峰的《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维护新疆稳定反对民族分裂思想的历史考察》一文。文章梳理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民族政策,并对当前新疆民族问题给出了合理化建议。在国内影响比较有影响力的是贾春阳的《泛突厥主义对中国新疆的渗透及影响》一文。这篇文章借鉴吸收了国外最近的研究成果,作者从国际化的大背景、大战略的视角探讨分析了新疆少数民族认同所带来的一些列问题。作者系统梳理泛突厥主义思潮的由来、演变,研究泛突厥主义对我国新疆的渗透和影响,对于认清"疆独"问题的实质以及制定有效的应对之策,具有现实意义。
3.宗教理论视角为视角。如潘欣颂、龙群的《试论宗教因素对新疆族群稳定的影响》一文。文章对宗教的社会作用,以及宗教因素对新疆族群社会稳定的影响作了分析探讨。
从整体上看,国内缺乏真正影响力的论文,而维稳综治工作的额理论研究相对也比较滞后,缺少有深度、能指导具体时间的理论作品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区内外对新疆维稳综治问题的研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第一,专业性不足。国外上个世纪对新疆问题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历史研究的层面,尽管史料翔实但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不多。近代的国外学者大多从国际间的战略与平衡视角研究新疆问题,以新疆社会治安管理为研究目的的成果几乎没有。而目前我国疆内外的研究大多是历史研究、宗教研究,真正的社会管理层面的研究成果较为少见。
第二,比较研究不足。借鉴国外相关理论并结合新疆区情的学术研究几乎没有,多数研究只停留在国内以往固有的定性研究的结论上,且过于依赖个人的主观判断,缺乏国内外成果的比较研究。
第三,系统性不足。从国内外研究情况看,新疆维稳问题都是一个新课题。过往的研究往往只侧重于某一侧面,体系性的框架性研究不多。
从目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法工作的安排部署来看,新疆问题,特别是新疆稳定问题的研究重点应当在基层组织(社区、街道办、村委会、居民等)和教育部门(县乡中小学)方面。学者王大豪曾戏称,目前新疆“权利最小”、“维稳综治任务最重”的部门就是村委和社区。这些部门的书记和综治主任一般身兼数责,工作极为繁重。一方面基层干部面临着繁重的各项社会管理的指标任务,另一方面“值班巡逻”、“驻村入户”、“宣讲揭批”的维稳工作让干部们身心疲惫。其次,目前基层学校特别是乡村、县级中小学校关于民族信仰、民族团结方面的工作存在较多导向性问题。需要以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为抓手,坚守未成年人教育阵地。维稳综治工作的创新应当首先从基层、从教育部门开始。
结合国内外、区内外研究成果,本文认为新疆问题研究的主要观点有:
1.当前的民族政策以及治疆理念需要再次明确并与时俱进,单纯的以反恐防暴为中心的维稳综治工作模式需要改变综合施策将是未来新疆治理的主要模式。
2.中国政府在“泛突厥主义”、“极端宗教主义”、“宗教政治化”等大是大非问题面前必须态度鲜明和强硬,需要法律制度和军事力量的支持。
3.维稳综治工作的重点在于基层,工作模式的创新也应当在基层。对基层的考核和量化的方向亟需调整,多部门联动综合治理是维稳工作未来的出路。
[1]上原芳太郎.新西域记,[M]大谷家藏版,有光社,1937。
[2]Mark Shan.新疆基督教史兼地区简史,[M]CCTA,2009。
[3]王大豪.利益论,[M]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2012。
[4]李兴华.宗教极端主义研究概要,[J]西北民族研究,2002年第4期。
[5]贺萍.新疆少数民族群体身份认同现状分析与思考,[J]新疆社科论坛.2009年第3期。
[6]白莉.完善国内反恐立法依法惩治新疆暴力恐怖犯罪,[J]新疆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
[7]李崇林.边疆治理视野中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研究探析,[J]新疆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