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疑有惑,有答有解。您的困惑,我们重视,我们邀请业内专家,围绕您的疑惑,给您清晰地解答;如果您觉得解答问题深度不够或不能满足您的要求,我们期待您与我们专家团队进行深入交流沟通,我们的目的,就是帮您解答疑惑,通过与您的互动,我们才够精彩。
答疑解惑征集邮箱:liyuecheng99@126.com!
杨国栋:楼控系统是目前业内弱电(智能化)工程中发生问题最多的一个子系统;同时也是技术含量较高,涉及专业学科最多的一个子系统;也是唯一能通过“节能降耗”手段而收回投资成本的一个子系统。
业内不断发展和更新的机电设备和控制技术,不断对楼控系统提出新的要求;其称呼也在不断地提升,以GB/T 50314中的术语为例,从最初的“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更名为“建筑设备监控系统”(2000年版),后又更名为“建筑设备管理系统”(2006年版);不断为“楼控系统”赋予不同内涵。但业内很多人还是习惯称其为“楼控系统”。但其内涵早已和早期的楼控系统有了很大的不同。
目前,建筑物中的“楼控系统”是从原“工业自动化PLC控制系统”发展演变而来,用于控制、调节、管理建筑物内机电设备的一个子系统。但其“控制精度”和“控制的实时性”要比工业控制要求来的低些;主要用于建筑物内各类机电设备(以暖通空调/新风/照明为主)的控制、调节、管理以及能耗统计和分析。随着建筑物内受控机电设备种类和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节能降耗要求的不断提高,其控制理念和控制器产品也已更新换代,简单几条指令的DDC虽还有用,但使用比例已大大缩减,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智能化的具有自学习功能的信息采集。本地环境条件分析与本机历史信息比对,自动产生优化控制程序和指令的DDC控制器;从早期的一台DDC管理几台不同的设备,到目前主要设备采用一对一的配置DDC,实现对设备的个性化管控,集群调控的控制理念,说明DDC功能和控制理念也需要“与时俱进”。
杨国栋:这是业内的几大误区之一,这与诸多楼控系统设备制造商或供应商的市场宣传有直接关系;似乎给投资商(或最终用户)一种直觉,只要是上了楼控系统就一定能“节能”,而项目工程的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楼控系统能否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与暖通空调、新风、照明等大系统设计的合理性有很大的关联。目前业内以“定流量(定水量、定风量)”系统为主,仅能实现“启停控制”和“工作状态反馈”的系统设计,基本上不可能实现“节能降耗”效果。若想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必须依据建筑物内不同机电设备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模式,尽可能多地实现“可调节”、“可控制”、“可管理”,依据不同季节的天气情况、不同时间段的人流量状况而进行实时动态的调节和控制,才有可能实现“节能降耗”。
杨国栋:近年,我国城市新建建筑物的数量有了极大地增加,目前几乎所有大城市均已成为“钢筋混凝土建筑森林”,致使城市的能耗巨大。建筑森林是由每单体建筑为基本体组成,每一建筑单体均存在很大的节能空间,以笔者的经验,保守地讲,至少具有30%~40%的节能空间,因目前设计院市政资源设计师在设计能源使用环节时,往往是按照该建筑物内驻留人群最多,夏季室外环境最高,冬季室外环境最低的条件进行能源使用量(单位能耗指标)设计;但在建筑物建成投入使用后,天气情况的不同、环境温/湿度不同、人流量不同;按理必须依据每日的实际需求量进行随机的动态调节;而有些暖通系统设计若为定流量(定水量,定风量)控制系统设计仅是监测其工作状态,而不能随机调节和控制,这样会造成大量能源的浪费,也就不可能实现节能降耗。
因变流量系统设计的技术难度要比定流量系统大的多,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特别是“变风量”系统的设计,因风系统的调节和平衡比水系统难度更大;水系统尚可将水相对密闭在一个循环管网中,而“风”则是无孔不入,调一处而动全身,很不容易达到“理想”的动态平衡状态,设计人员除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外,还需有较多的工程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