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玉香 叶继英
(浙江海洋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浙江 舟山316000)
“计算机辅助设计”——《Altium Designer原理图与PCB设计》是我国大中专院校电类专业的EDA必修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电路设计能力。学习该课程可以让学生掌握Altium Designer软件的使用,掌握电路原理图绘制、元件绘制,以及PCB图的设计方法。该课程以培养学生的PCB设计能力为主,理论联系实践,以实践为主。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学习,为后续相关课程、电子设计大赛、综合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职业素养奠定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目前,“计算机辅助课程设计”相关教材内容以及教师授课内容普遍缺少工程应用价值。主要表现在学生绘制的原理图其可读性、规范性及制作电路板应遵循的电气规则和制板工艺要求不够重视,致使所设计的电路板在实际应用时不能正常工作。
传统教学中的”老师教、学生学”,其教学效果不理想。加之,理论课与实践操作分开,理论课通常采用多媒体教学,实验课则另行安排在机房,不利于学生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所以改变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势在必行。
在“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采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实现师生互动以及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就业服务,强化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并且在教学实践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电子设计竞赛和科研项目,加强实践能力、工程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根据“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操作性强的特点,贯彻以“实践为主,重在应用”的教学方针。教学内容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工程项目教学法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给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负责,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负责指导与答疑。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施,能使学生掌握设计流程以及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形成价值判断和责任意识,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参考项目如:16路无线抢答器设计,自行车里程计/速度计设计,PWM电机驱动控制电路等。
教学示例和学生实践练习的项目应尽量选择学生熟悉的电路图,这样讲解原理图绘制时,学生会有熟悉和亲切感,容易接受,教学就变得容易进行。
教学实例可选择直流稳压电路,放大电路,PWM电机驱动控制电路,8路抢答器,开关电源等进行原理图和单面PCB板的绘制;选择单片机控制电路,自行车里程计/速度计等进行原理图和双面PCB板的绘制。
第一节课,可以先简单介绍Altium Designer软件安装,然后绘制直流稳压电源的原理图和PCB图,通过这个简单实例,使学生对PCB的设计流程和基本设计方法有个基本了解,对本课程的学习就做到了心中有数。PCB绘制好后,可以观看PCB的3D效果图,来增加学生制版的成就感和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
Altium Designer进行PCB设计有两个主要步骤:先完成原理图设计,然后进行PCB图设计。原理图与PCB设计又分别有各自相应的设计流程。由易到难安排数十个工程项目实例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今后循序渐进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让学生分组实践;课堂上
边讲边练,讲授中引入大量常见的实际案例,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项目活动中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主要改革措施包括以下内容。
通过一个学生熟知的简单实例,如直流稳压电源原理图和PCB设计,让学生掌握原理图与PCB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轻松入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自信心。
在计算机房上课,理论授课与实践操作同时进行,学生一人一台计算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能够很自然的衔接,教师“教”的更加自如,学生“学”的也更加高效,可以当场消化所学知识。
通过精心设计的几个工程实例的讲解,让学生独立完成另外几个工程实例,教师进行点评,通过这些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学生分组实践,互相帮助,成绩互评,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成就感。
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使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让学生分组实践;课堂上边讲边练,讲授中引入大量的工程项目实例,以激发学生兴趣,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任务驱动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开展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学习改为主动学习。
计算机辅助设计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内容,尤其是PCB图的设计。因此在上课前,带上几块学生自己设计、制作的印制电路板,让学生先熟悉一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课与理论课安排在计算机房同时进行,边讲边练,当场消化吸收所学知识。实践教学16学时,与理论课程的16学时并重,加强上机实践环节,注重实践教学。
精心安排实践任务,采用工程项目式上机练习。
考虑到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可在每次上机实践时布置两项任务,一个为基本任务,比较简单,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完成;另一个较难,学得好、速度快的同学,在完成基本任务后可进行深入练习。
加强上机辅导。在上机练习时,学生总会碰到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如找不到所需的原理图元件、元件封装不合适、不能处理编译错误等,教师可有针对性地进行演示辅导或提示点拨,帮助学生按时完成实践任务。此外,教师要主动地、不时地进行巡视,及时发现学生的误操作并予以纠正;引导学生掌握各种操作技巧,少走弯路,提高设计效率。
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机房练习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机房内一人一机,可以互相探讨。向全班及时通报完成实践任务的前六位学生。一方面,可使遇到困难的学生找到求助对象,另一方面,树立好榜样,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考核方式采取综合考评方式,学生最终成绩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教师打分+学生小组评议打分+上机操作+上机考试+大作业。每一次上机都有实践任务,根据学生实践任务完成量、难度及速度记录成绩。上机考试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某工程项目的设计,根据完成情况积分。最终大作业也按难易程度和分值大小安排两个,作业一:项目简单,设计量小,分值低,内容包含原理图设计和PCB图设计;作业二:分值高,项目略复杂,设计内容除原理图与PCB图外,还有元件设计和封装设计。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二选一。
教师组织学生依照项目考核实施标准,对每次练习的项目进行自评、小组互评,最终由教师点评并公布成绩。
教学实践与工程项目实例结合,做到学以致用。在教学过程中,精选数十个工程项目实例,所涉及知识由简入难,循序渐进。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机房边授课边进行实践操作,学生一人一机,学生可以当场操作,消化所学知识。“围绕实践,重在应用”,加强实践操作,实践操作16学时,和理论课16学时相当,着重对学生进行应用能力的培养。采用公平合理的课程考核方式,教师打分+学生小组评议打分+上机操作+大作业。注重上机操作。因材施教,结合专业特点,理论知识以适度、够用、实用为原则,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经过两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所培养的学生在电子设计大赛以及“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中屡创佳绩,为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闫胜利.Altium Designer实用宝典-原理图与PCB设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2]奚洋,汪涛.电子线路CAD课程教改初探[J].科教导刊,2009.
[3]王立峰,刘龙,苏余昌.工程实例教学法在CAD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