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招生快速扩张的潜在问题分析

2014-08-15 00:54:11任立柱
科技视界 2014年35期
关键词:生源大学教师

任立柱

(长春工业大学教务处,吉林 长春 130012)

1 地方高校高速扩张的常见问题

1.1 生源问题

1999年大学扩招开始时,当年参加高考人数是288万人,9年之后,即2008年,高考人数达到历史高峰1,050万人。但是,2008年后,参加高考人数持续下滑,每年减少39万人,年减少率为3.86%。为什么2008年后参加高考人数持续下降,除了农村学生放弃高考,城市学生出国留学外,根本原因是生育水平下降导致的未来适龄大学生人数持续减少。回顾历史,1990年新生人口2,600多万,1991年下滑到2,000多万,此后一路下滑,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推算,到2019年大学适龄人口(18~22)岁,将只是2009年的53%,也就是500多万人。而2011年全国的高校招生计划已经达到675万,全国平均录取率已达72.3%。按照我国2008~2011年高校录取率平均每年增长5.1个百分点计算,2017年我国高校录取率就会达到100%。随着大学生适龄人口的持续下降,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高校面临招生难困境。

没有了学生就意味着高校没有了教育培养的对象,没有了学费收入。这种结局不仅是高校盲目扩张给自身造成的悲剧,而且还会对全社会造成巨大的冲击。一旦高校的巨额债务演变成坏账,将会带来金融风险,问题政府的财政状况,最终还是由全民埋单。而耗巨资建设成的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学生宿舍等被闲置废弃,也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学生减少后,大量教职工下岗分流,收入下降,同样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1.2 人才培养质量下降

高校的基本功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中心任务是培养人才,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共同服务于人才培养。目前,地方高校普遍把“扩招”、“新校区建设”、“升级”作为主要任务来抓,而在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重视不够。当前,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下降的风险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一是,招生规模膨胀且生源质量下降。其实,自1999年扩招以来,受更多优质生源流向发达地区高校及重点高校的影响,西部地方高校学生的生源质量就不断下降,这给教师的授课带来较大的难度,教师需要在教学上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而且,由于学生数量迅速膨胀,学校的教室无法满足小班授课的教学需要,100人以上的大班授课成为普遍现象,这直接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下降,学生和教师之间没有条件形成充分的互动和交流,师生关系日渐淡漠;另一方面,教师的引进速度赶不上学生的扩招速度,教师的授课任务繁重,有些基础课教师的周课时量达到二十几节,在这种工作强度下,怎能指望教师能以饱满的热情上好每一堂课,认真地批改每一本作业?

二是,资金投入不足。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短期的投入看不到明显的效果,因此一些地方高校舍不得对教学进行大规模投入,而更愿意把钱花在见效快、看得见的基础设施建设上。比如,近几年普遍开设的实践课,因缺乏资金支持,教师往往只能安排学生在校内实验室上机或在教室做几个大作业来完成,不能真正实现实践课的教学目标。

1.3 就业难加剧

大学的盲目扩招使得大学生就业困难。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愈发严峻,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日趋下降,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这不仅使那些负债读书的家庭受到沉重打击,也威胁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地方院校相比与重点大学,毕业生竞争力要差一些,而且就业主要局限于本地区,因此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更加突出。虽然政府和学校采取了各种手段和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在新闻媒体上屡屡曝光的毕业生“被就业”现象仍然折射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要比表面数据还要严重。近年来,全球经济形势恶化,从2008年的金融问题一直延续到近期的美国主权信用降级和欧洲债务问题都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不利影响,导致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进一步下降,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都将长期存在。

1.4 人力资源效率低下

高校之间的竞争核心是人力资源的竞争。相比重点大学,地方院校普遍存在师资力量薄弱的现象。近年来,地方高校在扩大办学规模的过程中新进了大量的教职工,这其中有不少学校花重金引进的各类博士、教授,表面上看师资队伍得到了壮大提高,但是背后隐藏着一些不容小觑的问题。

2 地方高校应对问题的对策

2.1 提高教学质量,彰显办学特色

如今各地方院校普遍存在同质化的现象,都想把自己办成综合性的大学。其实,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历史、自己的优势和自己的定位,本来应该从实际出发,致力于发挥自己的长处,朝着最合适自己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在求大、求全、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支配下,盲目追求“升格”、扩大,这对一所学校的长远发展未必是一件好事。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早就说过:“大学者非谓有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高校的之间的竞争从来都是以质量取胜,而不是以规模取胜。2005年在沈阳举行的国际大学校长论坛上,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校长有一个基本的共识,即大学并不是越大越好,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个性,办出自己的特色。

2.2 重视成本效益,提升经营意识

对于在建的大学城项目,地方高校在筹集和使用资金的过程中应学习企业的经营意识,讲求成本效益原则。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曾说:“作为大学校长,应该有一种投入和产出的概念。”“要维持大学的良性运转,更好地‘经营’,需要有强烈的成本意识。”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地方高校一定要对投入和产出、成本和效益进行充分的论证,力求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避免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学校欠债难还,削弱学校长远发展的后劲。

2.3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2000年在教育部与中组部、人事部联合下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指导下,一批重点高校率先开展了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但是改革的效果并不理想,推进过程中阻力很大。虽然很多高校与教职工都签订了聘任合同,但是最后没有兑现的不在少数。

所以,生源问题也是推动教育国际化的良好时机。地方高校需要积极拓展、探索与国外大学在双边、多边框架下的教育合作模式,构建学生交流信息平台,探索学生交流信息机制。特别是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院校,要善于发掘自身的优势,充分利用本地区特有的民族文化、较低的生活成本,吸引外国留学生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来校学习。

[1]程红.高校债务问题的源起与化解途径[J].金融与经济,2011,4.

[2]陈伟,顾昕.人口政策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2010,3.

猜你喜欢
生源大学教师
长洲怡生源记货单考论
广州文博(2023年0期)2023-12-21 07:23:28
“留白”是个大学问
最美教师
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04
《大学》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海峡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今日农业(2020年15期)2020-12-15 10:16:11
大学求学的遗憾
教师如何说课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6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高校生源危机:“狼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