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课程模式下高职旅游专业美学课程的重要性

2014-08-15 00:54:11
科技视界 2014年35期
关键词:工学美育美的

杨 旭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从旅游专业的本身来说,其涉及的范围较广,而且实用性也较其他的学科强。但是,我国对于高职院校的旅游专业学生的培养还处于一个不断摸索的阶段,没有形成一定的特色。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主要体现出教育内容和行业的应用实际脱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高职旅游专业中,开设了美学课程,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们增强对本专业的认识程度,同时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在具体的工作中依靠专业技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1 工学结合的内涵

所谓的工学结合就是在建立学校和企业合作的基础上,将学习和工作有机结合。这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在采用这种教育模式的同时,主要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就业水平,将学生打造成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在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对于工学结合模式来说,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进行了具体的应用,但是由所处的社会环境的不同,与我国的工学结合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我国应该从本国的国情出发,针对中国高校的教育教学特点来进行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改进。

工作和学习相结合就是利用校外的有利资源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同时在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校外的实践。同时,校方应该针对不同时期,毕业生就业的特点来进行一些课程的安排。针对社会所需,来培养学生。尤其是旅游专业的学生,只有将所学的内容运用到实践中,才能实现旅游管理专业的意义和价值。对于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也要事先制定目标,在具体的教育中,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

2 美学课程对于旅游专业的重要性

旅游是一个人们较为常见的名词,说到底,旅游就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审美实践。可见,旅游和审美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可谓是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在审美活动中,任何领域都包含旅游的存在,同时,旅游又会涉及到审美的内容和形态。其中,旅游活动中包含的六大要素,任何一点都需要美来进行衬托,属于审美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进行旅游产品的设计工作时,离不开美育。所谓的旅游规划、设计,就是在找到大自然所独有的美的同时,对其进行设计,将人文资源的特殊性放大,通过这些旅游产品来体现出一定的美感,其中包括自然美、生活美以及社会美等等。但是,由于进行旅游产品的规划和设计中,设计的主体是人,因此,需要对设计人员进行美育。要强化其自身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这样才能在进行旅游产品的设计中,将美感的感染力发挥到最大,增强审美格调。

其次,旅游服务也来不开美育。众所周知,旅游业属于我国第三产业的范畴,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是旅游专业人员的最终目标。人们在消费的过程中,对于旅游服务的消费占据了绝大多数,因此,旅游从业人员的形态美,以及精神美等都直接影响着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在服务的过程中,从业人员自身就是一道特殊的风景线。因此,其自身的审美素养直接影响着其服务质量。

再次,旅游管理的过程离不开美育。说到旅游管理的过程就必须要从旅游业的六要素说起。“食、住、行、游、购、娱”是旅游业不可缺少的六大要素,对着六大要素进行管理就是旅游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但是,对于旅游业来说,其涵盖的范围相对较广,同时存在着一定的动态性和复杂性。因此,需要管理人员能够应对意外状况,可见,对于管理者的协调美和整体美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充分协调好各个部门和环节,保证游客的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同时,提高游客的满意程度,得到游客的美誉。

3 校企合作的重要性

校企合作是实现工学结合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的教育中,实现深度合作,达到双赢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以及促进企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3.1 可以进一步完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首先,在进行高职院校和企业相结合的过程中,可以充分了解到旅游行业的就业趋势以及岗位的需求,可以及时地针对社会需求的变化来调整教学模式。可以进一步明确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计划,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

第二,在工学结合的课程模式下,可以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设置,为教学内容的实施设置相应的参照系,完善教学体系的建设。同时,能够让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融入到具体的工作中,以旅游项目为导向,深入到旅游管理专业的学习中。

第三,实现有目的人才培养。工学结合就是人们常说的顶岗实习,在进行具体的实践中,可以对专业的方向进行具体地划分,优化教师队伍,同时能够对旅游业务管理知识进行有效地拓展。同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岗位需求来进行人才的培养,对其进行业务管理实训。

3.2 可以针对高职院校的旅游教育,制定优质的核心课程体系

进行工学结合的课程模式,主要是为了培养综合性的旅游管理人才,其课程的设置可以和旅游类教育的模式、过程以及任务等相吻合。

第一,旅游类专业职业能力分析。进行旅游专业的课程进行设置,主要应该从旅游的管理和服务岗位的工作内容出发,不断对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以及自身素质等进行完善。同时从职业岗位能力方面进行分析,要对已有的旅游管理课程进行整合和管理,充分体现出工学结合的特征。

第二,进行课程体系的重构。要进行课程体系的分解,积极采用模块教学的模式,要体现出学校的办学理念、企业的文化建设以及社会实践和就业指导等多种形式的课程,同时要对旅游专业学生的基本礼仪和职业技能等进行考核,培养应用型人才。

第三,课程教学内容的重构。在进行教学内容重构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工作过程为依据。强调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构建运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团队研讨、社会调研等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旅游类专业教学方法体系。

4 在工学结合课程模式下,旅游专业学生美感的培养途径

第一,加强师资建设,提高高校教师的美学修养。教师只有首先具备审美的素质,才能自觉地运用审美的情怀,才能自觉地运用审美的规律进行教学活动,以美育人、寓美于教,用自身的仪表美、风度美、语言美、行为美去影响感染学生的精神和人格。

第二,改进课程设置,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对旅游美学先有要求,或者只作为选修课处理。为此,要改变以前课程设置中的误区,提高美学教育在旅游管理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把美学中的美德要素、美的理念、美的思维、美的表现等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专业中发现美、创造美,通过美育,培养学生自觉运用审美的眼光、审美的情趣、审美的手法去指导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第三,营造美育的校园环境。发掘校园的美育功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培养具有美育精神的校园文化。通过先进文化、高雅艺术、课外审美活动等途径陶冶净化学生的心灵。拓展美育的空间和内涵,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增强审美体验,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5 总结

在工学结合的课程模式下,审美课程的设计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生活,尤其是对职业生涯具有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应加强对他们的审美教育,将专业知识与审美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各种方式,运用各种手段提高学生的发现、欣赏、创造美的能力。

[1]薛宁.旅游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2]王晓艳.河南省旅游高等职业教育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

[3]王朋军.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职业能力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

[4]唐园园.跨文化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D].海南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工学美育美的
盐工学人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学刊(2018年3期)2018-05-16 11:22:11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风采童装(2017年12期)2017-04-27 02:21:42
美育教师
工学
新校长(2016年5期)2016-02-26 09:2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