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哲真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510000)
红枣是李科植物枣的成熟果实,又名中华大枣,干枣,美枣,良枣。红枣是我国原产的,早在古代文献中就有所记载,例如,红枣被列为“五果之一”的来源,《诗经》将枣,桃,杏,李,栗列为五果。 《史记.货殖转》记载“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桑,蜀汉江陵千树桔”,《本经》论枣“味甘、平”“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和百药”《别录》“补中益气,强力,除烦闷”,《齐名要术》中记载36个不同枣树品种,且对红枣的种植,采收,加工等进行详尽的描述。
红枣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是集药、食、补3大功能为一体的保健食品,被誉为“木本粮食,滋补佳品”。主要含有新鲜红枣糖含量达 19% 、蛋白质 1.2%、脂肪 0.2%、粗纤维 1.6%,维生素 C 410 mg。还有一些微量元素等,红枣还含有丰富的有机酸和人体所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1]
红枣多糖包括:中性多糖(JDP—A)和酸性多糖(JDP—A),具有明显的抗癌活性和促进
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能控制细胞分裂和分化,调节细胞的生长和衰老。
红枣的维生素营养及其丰富,是“活维生素丸”[2],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价值。维生素c、维生素P参与体内氧化还原过程,具有cAMP活性,有抗变态反应,抑制中枢神经,强肝,促进血液循环,可加速胆固醇的转化,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并可增强机体解毒功脂。切煎煮时间不宜过长,随着水蒸、水煮时间的延长,维生素c含量比逐渐下降,维生素C受热被氧化或被破坏。
有机酸含量丰富,包括:桦木酸、桦木酮酸、齐墩果酸、齐墩果酮酸、山楂酸、苹果酸、酒石酸、儿茶酸、和油酸等。[3]可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繁殖,因此,常服大枣对于预防胃肠恶性肿瘤有很好的作用。
腺苷类包括: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它即使抗肿瘤活性因子,也能扩张血管,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营养,对防治心血管病有一定的作用。
红枣中都含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大多数红枣还含有2种(精氨酸和组氨酸)幼儿体内不能合成的氨基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缬氨酸、赖氨酸、亮氨酸等等,对合成人体蛋白质,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本草纲目》对此评价“熟则可食,干则可补,丰俭可以剂时,疾苦可以备药,辅助粮食以养民生”,红枣性温平味甘,入脾胃经,无毒,能补中益气,养胃健脾,养血壮神,润心肺,调营卫,生津液,悦颜色,解药毒,调和百药之功效,主要用于医治脾胃虚弱,气血不正导致的疾病;另外,红枣有调和药性,降低药物的毒性和刺激性作用,所以中医常将其与带有强烈刺激性或毒性的药物配伍,以保护脾胃,顾护正气。
红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而维生素C常作为体内酶激活剂和物质还原剂参与激素合成活动,能促进肾上腺分泌的荷尔蒙激素与皮肤相结合,使皮肤抵抗力和弹性增加;还能防止皮肤血管出血,降低黑色素的代谢与合成,促进胶原的形成,使皮肤洁白细嫩,富有弹性,延缓衰老。
红枣有“安中养脾”功效,是脾之果。现代医学临床报道;红枣能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红枣能增加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的含量。对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转氨酶活力较高的病人有很好的效果。[4]
红枣中的环磷酸鸟苷含量丰富。实体肿瘤细胞的cAMP的含量是下降的,若在体外肿瘤细胞的培养过程中加入cAMP或其衍生物,提高细胞内cAMP的含量,均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成熟分化。三萜类化合物大都具有抑制癌细胞的功能,其中尤以山楂酸的作用最强。[5]
研究证明,红枣中的柚质、苯甲醛糖苷、黄酮一双一葡萄糖苷等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具有镇静安神、降压、抗惊厥等功效。[6]
红枣提取物使红细胞内的SOD活性显著增高,同量血浆MDA含量显著降低,说明红枣提取物具有清除自由基和增强机体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的能力。
红枣的维生素可以改善血管弹性及通透性,可防治脑出血及毛细血管出血,治疗高血压。环磷酸腺苷具有增强心肌收缩、扩张冠脉血管、改善心肌营养、抑制血栓形成。尼克酸能扩张血管和降低血脂,因此对心血管疾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枣树水土适应性强,果实营养丰富,用途多,寿命长,管理方便,占用土地面积小,效益高等优点,因在我国红枣产量高,占世界产量的90%,居世界第一位,每年的出口量有了很大的提升。红枣市场未来发展前景值得进一步发掘。
[1]王爱蓉.红枣的营养与药用价值[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2(23):143-144.
[2]雷昌贵,陈锦屏,卢大新.红枣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功能[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6,6(3):56-58.
[3]王军,张宝善,陈锦屏.红枣营养成分及其功能的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3,24(2):68-72.
[4]樊君,吕磊,尚红伟.大枣的研究与开发进展[J].食品科学,2003,24(4):161-163.
[5]刘孟军.中国红枣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建议[J].果业论坛,2008(3):25-26.
[6]杨永祥,陈锦屏,吴曼.红枣营养保健价值及其加工利用的研究进展[J].试验研究,2009(1):52-56.
[7]刘润平.红枣的营养价值及其保健作用[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9(12):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