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 娟 王红兰
(济南职业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3)
校企合作是一种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训工作有机结合的方式,培养适合用人单位需要的具有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人才的教育模式。校企合作意义重大,它是高职院校培养适应市场需求人才的有效途径,是为企业提供有用、实用劳动力的渠道,有利于解决学校和企业间的人才供需矛盾,减轻学生就业压力,促进高职院校、企业和学生的共同发展,但是校企合作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
现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大多通过顶岗实习和订单班形式进行合作,但对校企合作的意义认识不到位。学校会定期与企业联系,主要表现为实习指导教师与企业就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问题进行探讨,很少有院校主管教学的教师与企业进行定期交流,探讨人才培养的问题,甚至个别院校在学生实习过程中没有将实习情况及时总结反馈到教学和管理中,安排学生实习实为旅游企业提供的是一定时间的廉价劳动力,校企合作流于形式,以至于多年来学校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方面几乎没有大的调整,无法根据企业需求、社会需求进行人才培养。在授课环节,教师自然不能按照企业需求进行授课。另一方面是校企合作主要在学生中进行,高职院校教师很少进入企业进行深入系统地学习,导致“双师型“教师缺乏,企业的技能型人才也鲜有进入高校课堂进行教学。总之校企合作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校企合作需要学校和企业双方的积极参与,但现在很多企业在学校多次请求之后才同意参与,主要是因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后流动率较高,企业参与培养学生后,不能保证学生长期为本单位所有,所以他们不愿过多的投入人力、财力、物力,一些企业甚至为接受廉价劳动力而被动与学校鉴定校企合作的协议。同时学院却非常积极,主要原因为:一方面高职院校的目标之一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院校需要与企业进行合作,教学中保持技能的先进性;另一方面就业难问题突出,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与企业保持沟通,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学生在校企合作中也难以积极、主动参与。如何让学校、企业和学生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实现共赢,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虽然教育部提出高职教育应该走校企合作的道路,但是校企合作中缺乏宏观政策的支持和保障,缺乏政府的督导、协调,使得校企之间合作关系很脆弱,容易受到一些因素的干扰,影响校企合作的有效运行。部分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虽然成立了校企合作理事会、校企合作办公室等合作组织,但这些组织大多有名无实,没有发挥作用。校企合作形式松散,合作质量难以保证。浙江宁波出台了保护与促进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的法规《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以及实施细则,在高职教育界引起强烈反响,很多政府、院校、企业也认识到,高职院校与企业是两个不同的系统,有着不同的机制、管理方式、价值取向,要在两大系统中找到共同的利益空间,发挥1+1>2的效果,需要政府介入来促进、协调他们之间的合作。
尽管校企合作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但是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适合行业、企业需求的人才,必须克服困难,找到适合的校企合作途径。
要实现学校和企业的顺利合作,首先双方要呼吁政府建立相关的政策进行支持和保障,而要实现共赢就要在运作过程中找到校企双方的共同兴趣点和利益点。从企业角度来看,企业是要以营利为目的的,所以要在合作过程中让企业得到利益。从学校角度来看,要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保证这些人才的就业和发展。以校企合作的导游订单班为例,在成立订单班之前要广泛宣传,学生自愿报名,学校和企业共同选拔,并且规定学生在完成订单班课程学习后,至少要在该企业就业一定年限。学校在和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企业要向学校预先支付一定的培养经费,学校和企业协商制定培养计划,学校安排师资进行培养,如果企业撤出,预先支付的培养经费不予退还,如果学生在订单班学习之后不到此企业就业,要赔付一定额度的培养经费,这样三方的利益都能得到一定的保障。
校企合作不是签订合作协议就实现了合作,重要的是培养的人才能否符合企业要求。这就要发挥校企合作理事会或者校企合作办公室的作用,这些组织要邀请校企合作的旅游企业管理人员分析市场人才需求状况,列出职业岗位要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并参与院校的课程设置,为了保证培养效果,可以聘请企业人士深入课堂进行教学评价。其次在教师的授课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提升技能,不能仅仅依靠积累的点滴实践经验,而是要走出去向企业进行学习交流,将旅游企业和旅游行业发展的最新信息带到课堂中,同时可以在课程中引进企业人员进行一定比例的授课,比如《导游实务》这门课,可以选择课程的30%且实践性强的章节交予企业人士授课,这样企业也能在授课中关注学生表现,利于选拔适合自己企业的人才。
学生是校企共同培养的对象,如果在合作过程中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其主动参与度,将会提高校企合作的效率。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尝试工学结合,这是校企合作的模式之一,旅游管理专业应根据自身特点探索合适的合作方式。旅游的季节性较强,针对这一特点,校企合作的企业可以在旺季到来之前到学校进行招聘,学校鼓励学生到企业进行旺季实习、实践。有导游证的学生利用旺季的周末和寒、暑假到旅行社去带团,没有导游证的同学可以到景区或旅游企业进行其他实践活动,这不仅缓解旅游企业的旺季人才短缺问题,学生还可以增加实践机会,获得一定的报酬。这种校企合作方式的实施也需要制度保障,高职院校可成立工学服务部,对接企业和学生,为双方提供便利。
[1]宁欢.导游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现状及建议[J].科教导刊,2012,07.
[2]陈启强.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D].四川师范大学,2008,04.
[3]曹曼娇.旅游院校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07.
[4]陈赞.构建“校企一体、互通互融”紧密型校企合作办学体制的思考[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