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家庭农场主培养研究

2014-08-15 00:54张胡伟
科技视界 2014年27期
关键词:农场主农场土地

张胡伟 刘 哲

(蚌埠学院艺术设计系,安徽 蚌埠 233000)

1 现代家庭农场主培养研究的背景

一提起全球化,人们总是想到金融、制造业、高科技,想到那些跨国公司、来料加工厂。很少有人想到农业、想到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然而,农业全球化是一个潜在的大潮。野村证券的分析家Richard Ferguson把全球化的核心内容之一企业外包分为三个浪潮。第一次浪潮是制造业外包,第二次浪潮是信息产业外包,第三次浪潮即农业外包。《经济学人》不久前也发表专门报道,题目就是“外包第三潮”,细致分析了当今日益国际化的土地竞争。

在今天,如果美国这个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不再出口粮食,国际市场的粮价就会暴涨,更不用说美国要大量进口了。实际上,美国还是在这方面问题最轻的国家之一。当今世界人口的增长虽然有放缓的趋势,但人口增长的自然惯性要持续几十年。新增的人口、中印等崛起国家因为食物结构改善而刺激的新粮食需求,以及植物再生能源的生产与粮食争地等等,所有这些大趋势都指向粮食的紧缺。另外,耕地需要水才能维持。中东产油国家缺水限制了其农业的发展、无法支持其日益增加的人口。中国北方的干旱愈演愈烈。韩国也面临严重的水资源问题。所有这些国家,面对未来都如坐针毡。

另一方面,以非洲为主的一些发展中国家有着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农业非常落后,产量低、政治不稳定,经常造成饥荒。这些国家的农业潜力很大,但自己无法开发。于是中东各国、中国、韩国等农业资源稀缺国,大举进军这些地区,进行农业外包。根据在华盛顿的一个思想库“世界食物政策研究所”的估计,自2006年以来,在这些贫困国家中,大约有1500万到2000万公顷的耕地已经或正在被拿来和外国的投资者进行交易。这大致相当于法国的所有耕地或欧盟耕地总量的五分之一。这些交易的价值,大致达到200亿到300亿美元。比如,沙特在埃塞俄比亚投资了1亿美元租用土地种植小麦、大麦、水稻。在苏丹,韩国做成了69万公顷的土地交易;阿联酋和埃及则各得40万公顷左右,用于种植小麦。苏丹这个非洲最大的国家,传统中阿拉伯世界的粮仓,将把五分之一的土地留给阿拉伯各国的政府。中国则在刚果建成了280万公顷的世界最大的棕榈油种植场。在亚洲,菲律宾、柬埔寨等国的土地也向外国投资者开放。积极地参与这一国际农业资源的博弈,是保障中国粮食安全、促进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步骤。不过,在这一竞争中,中国受到“西方主义”和“本土主义”的两方面压力。

中国有大量过剩的农业人口。把大量农民送到海外精耕细作,也是很大的诱惑。因此,中国需要培养新一代国际农场主。这些人不仅要有丰富的农业知识和技能,并且懂得经营管理、了解外国的文化和社会、掌握着较高的外语水平,能够出去组织生产,雇佣当地人为自己服务。培养这样的人才,是一个新的挑战。

2 现代家庭农场培养的意义

2.1 有利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家庭农场是自负盈亏的企业化经营主体,其商品化生产的目的和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促使农场主及其家庭成员不遗余力地设法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成本,增加产出,这无形中有利于推动农业生产效率的全面提高,有利于更好更快地实现农业现代化。

2.2 有利于专业化经营

从区域经济的专业化来看,农场主为了自身的利益,其经营取向必然会选择适宜本地区或本农场经营的产品。这就促进了农业生产向区域化、专业化分工方向发展。打破了传统小农生产“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格局。同时,也有利于推进标准化生产,培育农产品品牌和保持品牌,从而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3 有利于规模化经营

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体制下,农业生产存在着小规模分散化的经营格局。当前,农村人口增长减缓,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加剧,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数量进一步增加,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农村人均耕地面积将迅速扩大。在不改变目前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改革完善土地制度,通过租赁、合作的方法使得土地以适当的规模向农业技术能手集中。家庭农场是流转土地的一种规范形式,它使农民拥有了劳动者和投资者的双重身份,大大释放了土地资源作为生产要素流动起来优化配置的活力。

2.4 有利于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

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具有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化特征。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农场主必须对新技术、新产品等外界信息反应灵敏,这种高度关注必然有利于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这样的生产经营环境将为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创造有利的市场环境。

2.5 有利于实现农业机械化

传统的家庭经营决策分散,土地经营规模小,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家庭农场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为机械化作业创造了便利条件,从而可加快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步伐。

2.6 有利于保障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传统的家庭经营难以实现农民收入的增长。有规模才有效益,有效益才能走向富裕之路。而家庭农场的收益就凸现在其规模上,没有适度的规模农民增收就成为空谈。

3 家庭农场主的培养计划和对策

3.1 土地规模适度集中

在目前的经营体制下,土地太零碎,规模太小,经营太分散。要实现土地规模的适度集中,只有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大量农村劳动力离开了土地,转向二、三产业,使土地的流转成为可能。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种田能手在掌握一定数量的土地后就能够建立起家庭农场。因此,政府应尽快出台和完善土地流转法律法规,规范土地流转,让土地流转有法可依,搞好土地流转市场建设。

3.2 建立健全农民社保体系

建立健全农民社保体系应尽快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保体系,逐步扩大参保范围,逐步把土地的生产功能与保障功能脱离开来,降低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解决离土农民的后顾之忧。

3.3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业生产涉及到产前、产中、产后等各个环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家庭农场难以面面俱到,这就要求具有各种功能的中介机构参与。我国服务家庭农场的中介机构包括种子基地、农资超市、农业合作社等,这些机构在供种、农资供应、技术培训、产品销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健全。同时,政府应加强对各类中介组织的引导、监督和管理。

3.4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

农业基础设施包括农村道路、农田水利、信息通讯等设施以及其他生产性辅助设施。当前,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比较薄弱,政府应加大财力物力的投入,逐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为家庭农场的快速发展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也得益于其完备的农业基础设施。

3.5 提高我国农民的综合素质

随着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我国农村文化水平较高的青壮年劳动力纷纷转移到二、三产业,而留在家里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为妇女和老人,农业生产处在“农无传人”的尴尬境地。以上海市松江区家庭农场为例,2008年松江区共有家庭农场597户,具有高中文化水平的农场主为52户,仅占8.7%,初中文化水平的农场主占70.5%,小学文化水平的农场主占20.7%。因此,加快农民培训,提高家庭农场主的文化水平和生产技能及经营管理水平已迫在眉睫。通过开展专业农民培训、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和创业农民培训,培养专业农民,让专业农民通过搞纯农业也能发家致富,奔上小康。

3.6 加强政府的支持力度

(1)加强立法。从制度上形成管理农业和保护农民根本权益的长效机制,通过法律手段来管理和引导农场健康发展。

(2)为家庭农场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服务。建立高校加农户的模式,农业大学为家庭农场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指导。

(3)加大财政投入。增加各项农业补贴,使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真正落到实处,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杜绝乱摊派、乱收费、乱集资等现象的发生,切实减轻农场主的负担。

(4)在金融信贷和税收等方面给予农场主优惠政策。比如美国农场主家计管理局的贷款利率低于政府贷款的2.4%。3.6.5加强对农民的风险保护。当农业生产面临自然或市场风险时,农场仍能稳定保持收入水平。例如,加拿大政府农作物保险公司为家庭农场提供了43个农作物险种,保险费由农场主出资I/3,政府出资2/3共同组成。为农作物投保,既降低了农场主承担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影响,同时也稳定提高了农场主的收入。

[1]王伟光.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J].乡镇经济,2006(04).

[2]周峰,陈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府责任[J].甘肃农业.2006(06).

[3]梁志翠.发展农机化建设新农村[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8(08).

猜你喜欢
农场主农场土地
农场假期
我爱这土地
农场
Farmer Rescue营救农场主
吴灵敏:爱折腾的农场主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揭秘:90后农场主做农业失败的5大启示
一号农场
我的青春不迷茫——访90后女农场主谌海露
丰收的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