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群
(厦门工商旅游学校,福建 厦门 36102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已通过“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家已明确提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的人,叫技术技能型人才。教育部副部长鲁昕3月22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上也明确指出,我国即将出台方案,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即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和学术性人才的高考。她还表示,中国当前的职业教育是个“断头桥”,今后,中国将搭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让学生可以从中等职业一直学到专业教育、到本科教育到专业硕士,甚至专业博士。中等职业教育的春天即将到来,办学规模、办学质量也将不断扩大、提高。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中职班主任是中等职业教育不可缺少的教育资源,他们工作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负责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和辅导,是学校管理工作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承认中职班主任工作重要性的同时,必须重视中职班主任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班主任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至关重要。国内外大量理论及实证研究表明,教师自我效能感对其教学行为及学生的学习有着重大的影响,对教师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也有着莫大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对影响中职学校班主任自我效能感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提升办法,为提升班主任自我效能感和工作效率作一种有益的探索。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这一概念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bandura(班杜拉)于20世纪70年代在其著作《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中提出的。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1]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进行那一活动。比如,学生不仅知道听课可以带来理想的成绩,而且还感到自己有能力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时,才会认真听课。人们在获得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为了行为的决定因素。
根据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班主任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不仅可以预测班主任对教育工作投入的兴趣和动机,影响班主任本身经营班级能力的表现程度,也是影响班主任有效经营班级的关键因素。进而直接影响到班级教与学互动过程效能的最大发挥及学生的学业成就及身心全面的发展,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水平的瓶颈。因此,研究班主任效能感相关理论,分析影响中职班主任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因素,进而探讨提高中职班主任自我效能感的有效策略和途径,对于我们的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
根据班杜拉的相关理论研究,结合中职学校自身特点,笔者认为影响中职班主任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点: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辛苦,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更辛苦。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人们期望班主任扮演很多种社会角色:学生的管理者、辅导者、家长的代理人、学生的好朋友。对于中职班主任,人们又赋予了一些新的角色期望:人生的领路人、职业生涯规划师、就业咨询师等等。殊不知,角色的泛化,容易使班主任出现角色错位,难以聚焦工作焦点;多样化的角色期望,会给班主任带来更多的职业压力,致使他们身心疲惫,甚至会出现职业倦怠,班主任更无力于班级管理和教学。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班主任的自我效能感。
班杜拉认为,成功的经验能提高人的自我效能感,多次失败的经验会导致自我效能感的降低。中职生的素质现状使得班主任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成倍增加。中职学校的学生,有的颓废、有的堕落、有的心理还存在问题,他们迟到旷课是常事,厌学情绪非常严重。不止一次的听到班主任这样抱怨:“现在的学生真是越来越难教!”面对这样的学生,班主任满腔热情,苦口婆心的教育,付出很多精力,收效却甚微,班主任工作没有丝毫成就感,这又极大降低了班主任的自我效能感。
在长期平凡而又繁琐的班主任工作中,受身体条件、工作环境、学生状况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班主任难免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心态,主要有紧张心态、急躁心态、敷衍心态、烦闷心态等。自我效能感强的班主任能够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弥补不足,调控自己的消极心态;自我效能感低的班主任,则会认为这是个人能力不足,采取回避的态度,这将产生恶性循环,使班主任不敢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对班级投入少,影响师生关系,进而降低了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工作经验对班主任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必须建立一系列的班主任培养模式,想方设法增强班主任的实践经验。
①开展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围绕班主任专业化发展,采用德育理论考试、主题班会的开设、活动方案的设计等形式,引导班主任学习先进教育理论,树立正确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3]。
②组织班主任论坛、讲座。针对班主任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请工作有特色、有成绩的优秀班主任开展讲座,介绍先进管理经验;或通过案例分析,教育研究等形式,让广大班主任进行思想交流、智慧碰撞,从而萌生新思想、新思路、新创意。
学校应采取民主的方式,集思广益,制定一套合理科学的评价机制,考虑班主任的实际工作量,加大对班主任考核和奖励的力度,从而提升班主任集体职业效能感,进而增强班主任自我效能感,提高工作效率。
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压力大、工作量大,学校应为班主任们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谐宽松的工作氛围。当班主任遇到负面情绪干扰时,能得到及时的发泄和帮助。在和谐宽松的工作氛围中,班主任的工作热情会极大提高,自信心、自尊心也会增强,工作效率也随之提高,从而也提升了自我效能感。
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要提升中职学校班主任的自我效能感,最根本的办法还是加强中职班主任的自身建设发展。首先,认识到自身不合理的认知模式,如对目标的期望过高、对事件的片面判断等,学会自我调节,自我完善。其次,正确认识职业倦怠,以乐观的心态去看待职业倦怠和工作中出现的困难与问题。最后,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很多班主任工作效率低下,自我效能感低,是因为自身经验不足或知识结构老化,因此班主任必须通过学习来增加经验,更新自己固有的知识结构,更好的接受并适应新的社会变化和学生发展的新特征。
班主任自我效能感的提升,以及这种情感效应在师生间的有效传递与升华,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的班主任、学校、社会诸方面的共同努力。中职班主任是中职学校学生工作的基础,中职学校班主任自我效能的高低会直接影响班主任的工作动机、工作态度、工作热情,从而影响班风、校风和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我们应该重视中职学校班主任的相关理论研究,加强对班主任的管理和培养,为中职学校班主任的工作提供更多的理论指导。
[1]文霞,郭贵萍.自我效能感、概念、理论额应用[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1):91-97
[2]张莉萍.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自我效能感现状调查与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
[3]吴涛.谈职业学校班主任专业化建设[J].商情,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