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宪胜
(山东建筑大学商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1)
近年来为应对世界范围内经济发展缓慢给中国实体经济带来的巨大影响,由政府发起的一轮房地产投资为代表的积极政策给建筑业创造了巨大的发展机会,建筑施工企业纷纷提出了做大做强的战略规划。为实现战略对于企业集团而言,强化财务管控就显得尤其关键。
目前,国有建筑施工企业集团在行业状况、生产属征、产权构成等方面都对其财务管控模式的选择与构建增添了复杂性和特殊性。
首先,建筑施工具有分散性与流动性的特点,这就导致了工程项目管理及其资金控制的分散性和针对其生产需要的移动资产、人员等管控方式的特殊性。其次是其超长的生产周期和高额的资金占用也就导致了建筑施工时筹资、投资管控中的复杂性。此外,建筑产品形式多样,地下或高空作业普遍,建筑施工行业的施工条件决定了对其经营风险管控的复杂性。
首先,建筑行业报价上的恶性竞争根源于“低价者中标”的游戏规则[1],因此工程成本的控制必将成为众多企业的“救民稻草”。其次,“霸王条款”大行其道,施工垫资、拖欠工程款现象频繁,这必然导致其融资成本增加,资金回收期超长,甚至有的企业为筹资导致自身债台高筑、资不抵债。另外,即使是在建设资金充足到位的情况下,甲方为防止乙方挪用建设资金,委托银行监管工程资金,这一方面的确强化了建设资金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但另一方面也使得建筑施工企业不得不面对“账户上有钱,但手中却无钱可用”尴尬局面。
实践表明,国有产权结构往往会导致国有企业集团在财务管控方面具有相似的不足,例如在投融资管理上,片面膨胀规模进而过分依赖负债融资;在内部控制建设上管理层容易凌驾于制度规范之上;在经营决策上,盲目追求短期利益而损害长远战略价值目标。上述现象也时常出现于国有建筑施工企业集团的财务管控之中。
企业集团作为当今企业发展的最高阶段,它社会化分工协作与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民族产业硬实力的基本标志。企业集团早已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中无可替代的支柱力量。但是正如前所述,诸多建筑施工企业集团的组建并非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塑造的,而是由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撮合的。显而易见无论是从国家宏观层面还是从企业自身层面战略调整的需要,都展现了对国有建筑施工企业集团强化财务管控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经过近年来国内建筑市场的空前发展,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规模也在以急速扩张,进入世界500 强的企业数量历史性的达到3 家,另外《工程新闻记录》(ENR)评选的全球最大225 强国际承包商中也包括了49 家国内建筑施工企业,这些数字都是前所未有的;更有统计数据表明,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走出去”战略大力推动下,国内有实力的相关企业早已打入BOT 等建筑高端市场,在国际舞台上实施相关多元化发展策略。随着企业经营规模和业务范围爆炸式的膨胀,其内部管理层级也在不断增多。在当前做大做强的战略调整背景下给建筑施工企业集团财务管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国内多数建筑企业集团的财务管控现状与其战略调整所提出的更高要求不相协调。因此,加强集团财务管控,提高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便成为了当前每一个建筑施工企业集团所急需解决的现实课题之一。
战略管理的理念早已进入企业财务管理的实践;近期发现,不少企业集团根据环境变化的需求,开始转换管理思维,逐步意识到战略导向财务管控模式的重大价值。战略导向财务管控模式融合整体性、全面性和长远目标等因素,而这些方面恰恰是针对传统财务管控模式所做出的重大变革;因此也就只有战略导向的财务管控模式才能真正让财务管控蜕变为企业集团实现战略目标的强大支撑工具。
至于企业集团选用何种财务管控模式,应当本着因地因时制宜的原则,依据集团内部财务治理结构、企业文化调整、产业经营多元化程度、发展历史而定,但这其中最核心的判断标准是要适应集团整体长远战略调整的需要。
虽然国内相关研究的着眼点或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对于企业集团财务管控模式的研究结论却基本倾向于集权化管控。笔者也倾向于这一观点;虽然集权化财务管控也有自己的不足,但基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整和国内企业集团的发展特点,以战略调整为导向的适度集权化管控模式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控的必然选择。分析其原因主要包括:
第一,信息技术的进步为企业集团实施以战略调整为导向的集权管控提供了前提。威金豪温和瓦森纳等的实证研究清晰表明,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加有利于实现集权[2]。为实现战略目标,母公司的决策需要要求信息大量、快速集中。伴随着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集团管理中的普及,使得集团财务信息化建设有了统一的信息标准,加速了信息整理与传递,提高了信息分析效率,也使母公司为实现集团战略目标实行集权管理成为可能[3]。柯里则直接驳斥了信息技术必然导致分权的观点;他的研究结果表明,分权则可能存在下列风险:管理水平下降、代理成本上升及内部管控失败[4]。
第二,集权管控是提高企业集团控制力的现实需要。汤谷良、王斌[5]认为,为了让各子公司完全融入统筹配置资源的组织架构之中,充分体现集团整体战略意图,就必须要提升子公司管理层对集团战略的领悟能力和执行效率。国有建筑施工企业集团只有掌握了核心竞争力才有可能实现其长远发展战略目标;然而财务管控能力的高低又是衡量一个集团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之一。虽然笔者并不完全认同王保东“实现核心控制力必须采取集权型财务管控模式[6]”的主张,但的确有统计资料表明,世界财富500 强企业中有超过80%的企业选择财务集中式管理,财务集中管控模式已经变成规模化集团健康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被学术界人士广泛认同的另一个来自于麦肯锡公司的调查结果显示,如今造成国内企业经营效率低、规模大但不强、现金流量吃紧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成因就是集团欠缺对财务实施集中管控的能力。显然,适度集权的财务管控对于提升国有建筑施工企业集团的控制力是有积极作用的。
国有建筑施工企业集团在行业状况、生产属征、产权构成等方面都对其财务管控模式的选择与构建增添了复杂性和特殊性,同时为应对战略调整的需要,加强财务管控则成为必然选择;以战略调整为导向的适度集权化管控模式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国有建筑施工企业集团强化财务管控的必然选择。
[1]李静.国有大型建筑施工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控探索[D].西南财经大学,2010.
[2]Wijnhoven &Wassenaar.Impac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organizations:the state of the ar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1990(10):35-53.
[3]陈志军,韦晓霞.基于不同控制模式的母子公司信息控制探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6).
[4]Currie.W.L.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the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preliminary findings of a survey in the private and public sector[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1996,16(1):51-64.
[5]汤谷良,王斌,等.多元化企业集团管理控制体系的整合观——基于华润集团6S 的案例分析[J].会计研究,2009(2):53-60.
[6]王保东.从集团财务角度论企业的核心控制力[J].生产力研究,2009(1):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