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雨明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文法学院,中国 上海201620)
日本社会工作专业资格种类大概有以下几种:(1)社会福祉士资格:社会福祉士在福祉机构、事务所、医院等主要从事商谈室中工作,应对身体上或者精神上有障碍的、难以维持日常生活的儿童、残疾人、老年人等的商谈,对他们进行帮助和指导。(2)精神保健福祉士资格:这是以精神障碍者为对象,为精神障碍者提供服务的资格。(3)护理支援专员资格:该资格以1997年出台的护理保险法为依据,对应有护理需求者的商谈,根据护理需求者的身心状态,为护理需求者规划适当的居家服务并负责与服务提供机构联络、调整等。要求有至少5年(实际工作日900天及以上)的现场经验,再通过笔试才能获得。(4)护理福祉士资格:护理福祉士对于护理有充分的知识和经验,是在机构老年人或残疾人的主要护理者。护理福祉士资格取得需要1095天以上工作期间,540天以上的实际工作日,并参加笔试和实际技能考试。护理福祉士工作5年后就有资格参加上面介绍的居家护理专员考试。(5)居家护理员资格:很多高校在校生在读期间就可以获得的护理资格,掌握最基本的护理常识与技能,这个资格在民间也可以通过短期培训获得,获得该资格后可以在机构或者访问老龄者或残疾人家庭从事简单的护理工作(没有资格的人不能直接从事护理工作),该资格有1、2、3级。很多在校生和家庭主妇考取该资格来增加就业机会。
本研究于2013年3月至4月在日本长野大学对20名社会工作专业在读学生和专业教师人进行了访问调查。20名学生中女生15名,男生5名;大一学生3名,大二学生10名,大三学生5名,大四学生2名。另外对日本福祉大学、东京福祉大学、文京大学、金城大学、宇都宫短期大学、同朋大学的社会工作专业公开的信息进行了文献分析。在读生被防20名学生中全部都是以第一志愿被招录的,对专业教师访谈结果显示每年被录取的学生95%都是社工第一志愿者。其他学校的网站信息也同样显示,社会工作专业的第一志愿入学率都高于90%。
访谈中对于选择社会工作专业的理由提问的结果显示,16名(81%)学生选择社工是因为希望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感觉社工工作很有魅力。4名(19%)学生说不清楚,觉得自己应该适合学社工。可以看出日本社工学生的专业认可度和专业热情比较高。
随着日本人口高龄化的不断深化,近些年来社会工作人材显得不足。日本2010年老年人口有2925万人,占总人口的23.1%,根据日本政府的预测2014年大约需要确保40万至60万的社会工作人材才能满足需求。社会服务人员不足其原因不仅仅在于社会工作人材需求增多,还存在一些其他原因,很多人不愿意从事社会服务工作。关于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毕业去向,访问调查以及各大学对历年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调查表明: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社工专业内容工作的占40%左右,60%左右的学生选择了其他职业。也就是说,尽管入学时有90%以上的学生是第一志愿考取的,但是多数的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没有选择社会服务工作。关于不愿意选择社会服务工作的理由,访谈专业教师的结果表明:对于社会服务工作的印象,很多学生认为通过实践感到社会服务工作的工作环境差,累,工资水平相对低,该结果与其他学者的研究调查结果相似(坂口春彦,2009)。访谈表明很多高年级的学生在报考当初对该职业的认识与通过实践工作后感觉有差距,现场工作脏、累、有时要忍受被服务者的暴力语言、夜勤多、而工资水平与工作强度相比,不够高。但是对于社会工作专业的招生,社会工作专业教师认为,仍然很有信心,首先社工就业需求大,就业相对容易,另外尽管收入不算高收入但是相对稳定,越是经济不景气,社会工作专业的人气就越高。
取得护理福祉士资格的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在机构从事身体护理工作。在日本从事社会服务工作中的护理工作从事者相对离职率高,2005年的调查中,全体劳动者的工作平均持续11.8年,而从事社会服务工作的劳动者平均持续只有5年左右。离职率的数值上看,全体劳动者为16.2%,福祉护理工作的离职率为21.6%。关于离职理由,主要还是由于工作内容累、工作环境差、夜勤多、精神压力大等。所以,护理工作的求职总是比其他工作要多。也正是因为这样,很多孩子长大后的中年女性和辞去工作的年轻人在找到下一个工作之前,很多人都会去接受居家助理员资格培训,做为托底职业做一段时间,一旦有机会从事其他工作便会辞掉当前工作。但是,获得社会福祉士、精神福祉士、护理专员等其他社会工作专业资格的从业人员离职率并不高。
我国整个社会对社会工作缺少认知、社会服务匮乏、就业岗位有限是社工专业门前冷清的一个主要原因。由于服务内容的匮乏、岗位少给社工培养也带来很大的困难,学生上课缺少积极性、实习时缺少实际参与机会等问题。如此,社工学生对自己专业不认可,就业取向偏离所学专业。日本的少子高龄化的形势被社会广泛认识,老龄化和核心家庭增多导致社会服务需求增多,护理保险的出台、服务内容的充实使国民对社会服务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上对社会工作者存在的重要性有较高的认识,对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内容也颇有一定了解,被认为是对社会贡献性大的岗位,特别是对社工资格中的社会福祉士、护理支援专员等岗位社会评价较高,成为了很多年轻学生的梦想职业。
所以在我国,丰富社会服务内容、增设社工岗位、加大社工角色作用的社会宣传是提高社会工作学生学习社工专业知识积极性的重要前提。
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开始实行部分社工岗位的资格上岗制度,但是社工资格等级少、实践技能要求低、工作岗位对资格要求不严格,有资格最好,没有资格照样可以做。社会工作者在实际岗位上经常是做一些简单的事务性工作。这种现状是我国旧的经济体制下,被服务者对社会服务质量要求不高的体现。社会服务项目少、内容少,也使社工资格角色难以定位,资格的作用变得模糊,社会工作者的实际技能难以培养,这样使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应用性降低,学习4年不如“社区阿姨”,社工的专业技能难以发挥,最终让社工专业培养陷入困境。
在日本社会服务内容多,每个资格对应的社会角色明确,有严格的岗位资格制度,各项社会服务追求专业性,社会工作者为接受服务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设计、心理疏导、政策链接。社会工作岗位工作有明确的岗位职责,这是一个专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在我国也同样。
我国的社会工作者的工作环境很差,缺少单独的心理疏导交流区域,甚至多数社会工作者没有自己的办公室,真正意义的社会工作内容很难开展。雇佣条件在社会工作者群体中参差不齐,有些部门的社会工作岗位由于没有很好的岗位定位,工资待遇比较低。现代生活中充满了压力和不良情绪,传统家庭功能弱化、社会转型使得社区功能、社区凝聚力也在减弱,这样社会工作者的存在应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遗憾的是对该岗位认知却没有提高,让愿意做社工的人也无法从事或者中途转行。
日本目前也存在社会工作人材流动性大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社工的工作内容对身体强度心理强度要求高,既费心又累身,相对来说雇佣条件就没有那么优厚。另外工作环境上,由于经常接触病人、残疾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不能像普通白领那样优雅地工作。实际工作中除了体力透支外,社工要承受来自服务对象的怨言,还经常会有服务对象和其家属意见不一致等导致的精神压力。
2014年上海《上海市浦东新区社会服务机构专业人才薪酬指导方案》中明确,平均一名社工的薪资将增加20~30个百分点。这无疑是社会工作者的喜讯,如果能在全国推广,会给社会工作者注入动力,也能给社工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环境。完善岗位资格制度、继续努力设定合理的雇佣条件、改善工作环境,为被服务者解压,同时也要为工作人员解压是日本社工人才确保的条件,更是我国的努力方向。
[1]日本厚生劳动省2012年政策报告[R].http://www.mhlw.go.jp/stf/houdou/2r9852000002gqwx.html.
[2]宮田伸朗.社会工作人材養成教育とGP[C]//富山短期大学紀要第43巻(一).2007.
[3]坂口春彦.社会工作人材確保に影響及ぼす要因[J].龍谷大学論集.2009.
[4]倪莉莉.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4,1.
[5]叶世华 马贵侠.顶层制度设计与本土社会工作发展:反思与前瞻[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13,5.
[6]赵玉嶂.关于社会工作教学的思考[J].中国社会工作,2014,1.
[7]彭希哲.促进社会工作良性职业发展态势的形成[J].中国社会工作,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