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关于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研究综述

2014-08-15 00:45:53唐平秋李勇图
党史文苑 2014年18期
关键词:先进性长效机制机制

唐平秋 李勇图

(广西大学 广西南宁 530004)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这一命题,最早由胡锦涛在论述党的先进性建设时提出。2005 年开展的历时一年半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得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研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近十年来,学界对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探讨逐步深入,截至2013 年12 月,在CNKI 中文数据库中以 “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为关键词进行全文检索,查询到的相关文章有5000 余篇,篇名检索后可查询到的文章约300 篇。其中2006 年85篇,2007 年44 篇,到2013 年只有1 篇。从文献数量可以看出,学界对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研究已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对这一领域的研究逐渐臻于成熟。本文试从内涵、意义、内容、原则和完善的角度对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一、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内涵

对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内涵,部分学者并未进行界定,仅将其作为约定俗成的词语使用。一部分学者将其理解为一个系统工程,同时是一个能够准确反映“合力”内涵,体现“合力”本质和精神的新概念。王文莉在《构建永葆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思考》一文中指出,“所谓长效机制,要解决的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途径、方式的制度化建设问题从而构建一个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关系协调、程序严密有效的机制”[1]。薛锋在《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实现途径》中指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是一种科学的制度,而科学的制度是一个结构合理、运作协调的开放式系统,具有鲜明的发展品格和长效特征,并随着历史的进步和具体环境的变化,不断从外部吸收促进增长和进化的动力,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结构设置和运作过程,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

福建省委党校课题组认为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内涵应从两个层次来理解:一是长效机制的内涵;二是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内涵。长效机制的内涵,“机制,是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在‘机制’前加上修饰语‘长效’,就是说机制要长期管用”[2],“必须是由目标、措施、责任、奖惩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呼应、缺一不可的若干子系统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2]。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内涵,它“是指保证党员能够在思想和行动等方面保持先进性,始终走在群众前列的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且长期管用的机制组成的有机整体”[2]。“它由若干具体制度组成,内部各要素按照固有的规律运行,并且各部分之间是相互联动制约的。它的建设与完善是一个不可省略的过程并随着时间、任务、对象等要素的变化而变化。其整体的性质和功能取决于构成部分的质量,能动性取决于系统的自我生成、维护、稳定、发展和革新的结构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3]

二、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意义

学者们普遍认为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构建具有深远的意义。认为它是巩固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的关键环节,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制度保证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内在要求。此外,不同的学者还从不同的角度对其意义进行了研究,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与实践的角度

王继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建设探析》中从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两个维度对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进行探讨。他认为这一命题的提出拓宽了党建的研究领域,并推动了党建研究方式的转变,由短期行为转向长效研究,由表面研究转向深入研究,由脱离实际转向结合实际。同时促进了党的建设向着科学、规范、务实和有效的方向发展。在实践上有利于克服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人治、长官意志、脱离实际和主观随意性的做法,有利于建立起党内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制度,实现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他认为制度是死的,而机制是活的,有了好的工作原理,才能使党建工作运行在正确轨道上。长效机制建设是治本措施,有利于把党建工作做实,取得恒久效果。

2.长效机制功能的角度

福建省委党校课题组认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功能。一是规范功能,用机制来规范约束广大党员,有利于在全党形成有集中又有民主,有纪律又有自由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有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二是激励功能,在一套好的制度安排下,党员的贡献越大得到的认可度就越高、回报就越多,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党员始终保持先进性。三是保障功能,通过在制度层面上保障党员先进性的发挥,有利于奠定党员坚实的思想素质基础并为其提供强大的内在动力。四是纯洁功能,一方面保证了把社会各行业、各岗位中的优秀分子不断吸收到党内来,改善党员构成提高党员素质;另一方面又保证将党内不合格的党员及时淘汰,使广大党员努力在思想和行动等方面保持先进性。

3.党的先进性建设与执政能力的角度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课题组认为,“构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是实现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有效形式”[4]。杜言敏认为探索长效机制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治本之策。王珏认为,“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制度保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内在要求”[5]。卢先福认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性决定了必须建立长效机制,“研究先进性建设的长效机制,实际上也就是探索执政党建设如何走改革和制度建设的路子问题”[6],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建设有利于我党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

4.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的角度

孙伟正指出,要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实现党员先进性的与时俱进,就必须探索并建立起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李东光认为“建立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主要目标就是巩固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7],确保先进性教育取得实效。王珏认为构建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是巩固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的关键环节。杜言敏在《着力探索长效机制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一文中指出,探索“长效机制是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的必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方面的保障”[8]。

三、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内容

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也是大部分学者所集中探讨的。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保持党员长效机制的内容进行概括和梳理。

1.长效目标管理机制

陈凯、王文莉等认为,“党员目标管理机制是一种动态的管理机制。所谓党员目标管理,就是以支部为单位,将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在一定时期内应做的工作转化为具有数量、质量、时限要求的具体目标,经党员讨论、支部审定后付诸实施[9]”。他们认为没有考评就没有真正的责任,应完善长效目标管理机制,建立党员岗位责任制,完善定量定性化的党员业绩评价体系,具体包括党员报标、民主议标、支部定标、公开亮标、升级达标。“通过深化教育、量化管理、强化监督,使党员先进性目标管理能够真正落在实处”[1]。

王炳林、阚和庆等认为建立和完善党员管理机制,首先要增强党的自我纯洁功能,把好党员“入口”“出口”关。完善发展党员宏观指导制度、入党积极分子教育管理制度,严把“入口”关。同时“要把党员的‘出党’工作纳入党的建设工作日程,要按照新《党章》的规定及党的有关文件,制定具体的‘出党’标准,完善党员退党的相关程序”[10]。其次要改进党员管理方法。针对党员流动性、分散性大的特点,福建省委党校课题组提出,应“积极探索对党员进行分级、分类、弹性和动态管理等有效措施,实现党员管理全覆盖。特别要认真研究探索离退休干部职工党员,企业下岗、解除劳动关系职工党员、“两新”组织党员、农村外出经商、务工党员等党员群体的有效管理办法”[2],保证每个党员都在党组织的有效管理之中。

2.长效党员学习机制

中共合肥市委组织部课题组认为应围绕提高思想素质和加强能力建设,建立健全长效党员学习机制。“在学习内容上突出针对性,在方式方法上体现灵活性,在考核考评上突出实效性。加强党员学习教育的载体建设,坚持制定和完善党员中长期学习计划和集中轮训等制度。建立健全党员集中学习教育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的制度,建立规范党员集中学习档案制度和考勤制度,改进党员集中学习的方式方法。建立健全党员学习教育的激励约束机制,坚持定期开展党员民主测评和学习成效的检验,建立健全党员学习教育的检查、考评、激励和约束制度”[11]。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课题组认为,“完善长效党员教育机制,首先要充实党员教育内容。党员教育必须根据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充实新内容,进一步增强其针对性、时代性、系统性和实践性”[4],加强对党员进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注意开阔党员的视野。其次要创新党员教育方法,根据现有的各种条件不断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同时遵循思想教育的规律,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根据不同对象有的放矢开展党员教育,注意将教育与建章立制结合起来,为加强经常性的党员教育、管理提供制度保证。

3.长效党员联系群众机制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课题组指出,建立长效的党员联系群众机制,首先应建立党的群众工作理论创新机制。使广大党员牢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服务群众的机制。其次建立长效的联系与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开展帮扶结对活动,打通融洽干群、党群关系的新通道。再次建立多渠道利益表达与政治参与机制,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发言权、监督权,使群众政治参与途径健全透明,利益表达渠道畅通无阻。建立联系群众的信息网络平台沟通机制和群众利益保障机制,以利益保障机制去化解民怨,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4.长效民主监督机制

卢先福等认为健全完善长效民主监督机制,首先要“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规范党政机构设置,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强对领导班子的监督,明确权力授受关系,建立健全常委会向全委会、全委会向党代会负责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的制度。完善党委内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坚持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决定。改革完善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发挥纪委的监督作用,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制定对严重失职、重大决策严重失误等进行责任追究的具体办法。推行政务党务公开,增加国家事务和党内事务的透明度并有效地运用新闻媒体加大舆论监督的力度”[6]。

福建省委党校课题组指出,建立长效党员民主参与机制,核心是要确立党员在党内的权利主体地位,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改革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首先要科学构建民主制度基本框架,健全完善党委内部议事和决策制度、党内民主选举制度、党内情况通报以及党员批评、检举、申诉、控告权利保障制度等。其次要明确制度的具体措施要求,切实克服长期以来我们党内民主制度规定太原则抽象、缺乏可操作性的问题。最后要制定和落实惩处性规定,制定并严格执行违反党内民主制度的惩处条例,建立党员权利保障责任追究制度。

5.长效组织生活机制

陈凯等认为规范的组织生活,“完善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健全党员组织生活制度,丰富组织生活内容,改进组织生活方式,促进组织生活的落实。二是要完善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明确会议议题,规范会议程序,提高会议质量。三是要坚持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根据党章和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以及行业与岗位的具体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采取党内外相结合的方法,定期对党员进行评议,促使党员改进不足,提高素质”[9]。

6.长效激励惩戒机制

孙伟正等在《构建永葆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探析》中提出,“应健全以自我完善为中轴的激励惩戒机制”[12]。健全激励机制,就要强化激励机制设计和机制整合,增加外界压力,可用党规党纪评价体系和竞赛活动提高党员的危机感和责任感。运用信任激励、公平激励、参与激励、关怀激励、榜样激励、发展目标激励等措施保持党员的进取精神。其次健全约束惩戒机制,增强党员的自律意识。要妥善处置不合格党员,坚决清除腐败分子,在强化道德约束机制的同时要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7.长效绩效评估机制

王文莉等认为通过健全长效绩效评估机制,“可使党员明确先进性的标准是什么,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和力度,同时使党组织也能真实掌握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工作。评估要按照科学合理的程序进行。第一步,确定评估标准。标准的制定必须从实际出发,具有可操作性,把普遍的先进性与工作的具体要求结合起来,把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结合起来。第二步,确定评估参数。依据先进性标准和先进性教育的实际情况,可确定党员的思想状况、学习情况、作风表现、工作实绩、综合素质等几个参数,并对每个参数进行科学分解。比如思想状况可以分解为理想信仰、服务宗旨、政治立场、党性观念、责任意识、群众意识等参数。第三步,建立评估模型。按照一定分制确定每个参数的分值和加分、扣分标准,对党员先进性情况予以量化。第四步,反馈评估结果。组织定期公布检测评估结果,结果要保证客观全面公平公正并作为评优、任用、表彰干部的一个依据”[1]。

四、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完善

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有效运转、真正落实,关键是不断地去完善。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应怎样去完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在制度建设中完善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

李东光指出,“制度建设是建立并完善先进性长效机制的重要途径,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构建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关键是要建立健全一套永葆先进性的制度体系,应突出制度建设的系统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找准各项制度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各项制度规定环环紧扣、相互配合,形成实用化、程序化的制度体系,使制度切实管用。同时不断强化制度约束,激励党员自觉遵循制度,通过不断完善的制度建设,完善先进性长效机制。使制度体系成为自律与他律、自觉与强制相统一的机制链,真正起到永葆先进性的作用”[7]。

2.在党建实践中完善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

王政堂认为,应在党建实践中完善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立和完善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是一项贯穿党的建设全过程的长期任务。”[13]要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等实践,及时把党的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提炼、升华为科学的制度规范,使其能够始终发挥有效的保障作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进一步完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党员教育机制,完善党员联系群众服务民生的机制,完善科学的“评先选优”机制。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健全完善党员学习制度,完善党员学习的组织管理机制,完善党员学习的考核评价机制,完善党员学习的领导保障机制。在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中,完善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组织协调机制,完善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完善城乡统筹的党员管理服务机制。通过党建实践完善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

3.在四个结合、三个关系中完善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

有学者指出构建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应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要坚持经常性教育与适当的集中教育相结合,二要坚持自我教育与开门教育相结合,三要坚持个人自觉与组织督促相结合,四要坚持思想教育与制度保障相结合。同时处理好党员先进性建设与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关系,处理好发挥党员先锋作用与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关系,处理好党员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系统配套与务实管用的关系、建章立制与确保落实的关系。只有处理好各种关系,才能不断完善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并保障其有效运转、真正落实。○

[1]王文莉.构建永葆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思考[J].党政干部论坛,2005(11).

[2]福建省委党校课题组.构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调查与思考[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5(12).

[3]顾华详.党员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问题探讨[J].新疆社科论坛,2006(1).

[4]中共重庆市委党校课题组,黄远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之策——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笔谈[J].探索,2005(4).

[5]王珏.对构建永葆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认识与思考[J].理论参考,2006(8).

[6]卢先福.关于党的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的几点思考[J].理论前沿,2005(13).

[7]李东光.论建立和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6(4).

[8]杜言敏.着力探索长效机制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J].理论探讨,2005(6).

[9]陈凯.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原则与内容探析[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8(3).

[10]王炳林,阚和庆.对构建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若干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4).

[11]中共合肥市委组织部课题组,熊建辉,郭苏梅.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问题研究[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06(4).

[12]孙伟正.构建永葆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探析[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6(5).

[13]王政堂.在党建实践中完善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J].理论探索,2011(3).

猜你喜欢
先进性长效机制机制
构建长效机制推进扫黑除恶治理常态化
公民与法治(2022年3期)2022-07-29 00:57:10
关于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
如何提高企业中青年党员的先进性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5:40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文苑(2018年21期)2018-11-09 01:23:06
从“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看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
高校党员践行先进性的方式
文学教育(2016年27期)2016-02-28 02:35:34
为资源下沉建长效机制
中国卫生(2016年1期)2016-01-24 07:00:03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中国卫生(2015年9期)2015-11-10 03:11:12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中国卫生(2014年3期)2014-11-12 13: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