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2014-08-15 00:45
党史文苑 2014年2期
关键词:辅导员思政思想

刘 练

(闽江学院 福建福州 350108)

1994年我国成功实现与互联网全功能网络连接,由此诞生了我国最早的国际互联网络。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中国互联网已经形成规模,成为全球第一大网,拥有最多的网民人数。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调查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网民的主力军是学生群体,尤其是高中和大专以上学历人群,在这一人群中,互联网的普及率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1]P11-18网络不仅影响,改变着大学生学习、交流、娱乐、生活的方式,而且对其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的形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时代面临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如何在互联网的环境下有效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高校辅导员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作为“数字生活”的最先体验者,大学生已将网络作为实现人际交往、表达个人意志、吸收外界信息的重要方式。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其他个体和社会因素的干扰比现实要减少很多,用户的个人隐私和言论自由得到前所未有的保护,因此,网络成了大学生表达自己思想观点、发泄情绪的理想选择。网络上有大量的教育资源,通过交互式自主学习,大学生逐渐养成了主动探索未知世界,自主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行为习惯。同时,网络为大学生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彰显个性的平台,它以无限的自由度、不可计量的信息和丰富多样的功能为大学生提供了无数可选择的机会,任何一个大学生都可以参与信息的制造和传播,从而满足了当代大学生个性化的需求。然而,科技产物往往具有双面性。互联网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容易使大学生摆脱现实社会诸多道德约束,容易放纵自身行为,忘却社会责任,呈现出道德弱化现象;过分依赖网络的新型人际交友模式使得大学生无法适应现实的人际交往,造成一定的人际交往障碍,并有可能导致逃离现实的心理倾向;[2]数量庞大的信息资源容易让学生产生“拿来主义”的惰性心理,不尊重知识产权,剽窃他人研究成果的现象时有发生;大学生受经验、思维认识的局限,对网络上呈现的虚实参半的信息和纷繁复杂的思想观念鉴别力不足,容易受到虚假信息的诱骗和消极思想的影响。所以,在新时期正确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但是,当今不少高校辅导员把网络思政工作当做可有可无的软任务,仅局限于简单常见的网络交流平台,无法跟上学生的网络流行趋势;有些高校辅导员不能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将思政教育工作由“一对一”的当面教育模式变成“一对多”的网络群体交流模式,他们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不强,时效性不高,缺乏吸引力;还有些高校辅导员在网络上仍保持着“说教者”的姿态,无法做到平等地与学生交流,这使得他们与学生间的距离进一步扩大。[2]现在的高校网络思政工作还无法有效利用网络做到了解学生动态、干预学生网络失范行为、抵制不良信息侵蚀,达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标。

二、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对策

(一)转变思政教育理念,正视网络时代下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改变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实施者和决定者,而学生是客体,被动学习教育者选取的教育内容,从而实现思想道德素质和知识能力素质的提高。而现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已经转向追求民主平等的教学关系和双边互动教学模式,在实际教育活动中,学生虽然仍处在受动地位,但已经具有明显的能动性。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则加快了师生关系朝真正的民主平等迈进。[3]

首先,互联网的普及模糊了中心和权威,凸显着自由和平等。在网络社会中,只要登录互联网,任何人都可以获取和发布信息资源,都可以参与网上讨论,畅谈个人见解。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权威日渐丧失了主导性,平等对话成为网络时代的主基调。其次,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主要的信息源。有调查显示,71.58%的大学生表示网络是他们接触信息的主要渠道。他们不再完全依赖于教师和课堂,而是拥有很大的自主选择和创新的学习空间。[4]大学生已经逐步从教育的客体演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高校辅导员必须改变过去的教育观念,建立起富有伦理道德精神的民主、自由、平等的新教育观;必须把大学生视作教育的主体,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和大学生进行双边互动,将自己从一个严肃的说教者转变成真诚的引路人,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二)读懂思政教育主体,选择恰当的网络思政教育策略

当今的大学生以“90后”为主体,他们有着不同于“70后”“80后”的群体特征。为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针对这一群体的特征制定合适的教育策略。

1.选择渗透式、体验式的教育方式。开明的早期家庭教育,以及大力开展的素质教育,使“90后”的学生思想更为开放,他们崇尚创新和探索,喜欢自由、多元化的学习氛围,而对“形式”和“口号”较为抵触。此外,宽松的成长氛围使他们的自我意识得到前所未有的肯定,他们对传统的教条式的理论灌输不屑一顾。[5]所以,辅导员要寻求更为先进的教学模式来开展网络思政教育。渗透式、体验式的教育方式是国外很多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也是我国近年来不断倡导和尝试的教育新路径。体验式教育方式,就是“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场景,让学生通过场景的体验,激发学生的认知冲动,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之间展开交流,分享个人体验,提升认知层次”[6]。渗透式教育,就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借助一定的载体,营造一定的氛围,引导受教育者去感受和体会,使他们在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中自觉或不自觉地生发出教育者所倡导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品行在感染和陶冶中得到优化”[7]。渗透式和体验式教育方式都以学生为教育的中心和主体,遵循人的认知规律和思维模式,通过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的有机结合,引导受教育者自主学习有关知识,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实现自我教育。将这两种教育方式应用到网络思政教育,则是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借助网络服务这一载体,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础,定期创造一定场景或开创一个话题,激发学生互相交流的积极性,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感同身受地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继而欣然接受思政教育的教育内容。

2.注重对教育主体的人文关怀。“90”后大学生不论在亲情、友情、爱情还是师生情谊等情感方面,普遍都有相当丰富的经历,但丰富的情感经历意味着他们遭到的情感挫折也较多,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大学生往往陷入情感纠结所带来的迷惘和痛苦中,出现了方方面面的心理问题。此外,信息时代带来的丰富的交往手段,没有进一步密切学生之间的关系,反而让他们产生无人倾诉的空虚和无助感。社会上所认为的标新立异的“90后”,其实渴望有人能了解他们,能够倾听他们的心声,能够在他们遇到情感和人际交往问题时给予他们情感认同和中肯建议。当今大学生主要通过撰写网络日志和发微博的方式抒发情感和发泄情绪,[8]P123-124所以辅导员也应主要从这两个网络平台来了解学生情感动态,及时给予关怀,帮助学生尽快走出困境,达到增强师生间的情感联系,提高思政教育时效性的目的。

3.重视网络舆论引导。网络拥有海量的信息,也充斥着各类的意识形态。由于互联网缺失把关信息的功能,缺少限制部分信息传播的法律法规,大学生每天都会在上网的过程中面对各种各样的思想意识、道德规范、价值观念,以及一些消极、颓废思想和虚假信息的冲击,头脑中既有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必然会受到影响甚至动摇。因此,高校辅导员有必要在网上开展舆论引导工作。要分析大学生对焦点问题、敏感问题的关注规律,灵敏捕捉网络舆情的风向,在尊重大学生言论自主性的前提下,巧妙地引导学生在多元的舆论中剔除消极因素,找到积极因素,实现价值认同。对于网络上的不实信息,则需及时满足学生的知情权,提供正确的信息和有力的证据,消除信息的不确定性,避免误解和谣传,从而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要培养理论水平高的学生干部成为网上意见领袖,以主动参与的方法,激发和引导更多的理性声音。

(三)把握网络媒体流行规律,选定合适的网络思政教育阵地

网络改变了当今人类,尤其是大学生的生活方式。目前,大学生接触的网络媒体主要有六类:即时通讯工具、SNS社区、网络视频、博客、微博、论坛。

即时通讯和社交网络主要用于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CMI校园营销研究院所作的一次调查显示,QQ和人人网使用率最高,分别占受访大学生比例的97.6%和80.2%。除了与父母亲朋即时沟通,QQ和人人网也是信息的发布和传播,以及彼此分享心情、交流情感的平台。

当今大学生拥有博客和微博的比例相对较高,但以新浪博客为代表的一些博客网站已经渐渐失去了吸引力,大学生博客的更新频率不高。由于平台优势,QQ空间和人人网成为大学生撰写网络日志的两大主要场所。相对于长篇的网络日志而言,微博因其内容的微型化和简明性,操作客户端的多样化与操作方式的便捷性,人际交流的时效性与临场感等特点,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大学生的青睐。特别是随着千元智能机在高校的普及,以及微博手机客户端的推出,使得学生能够随时随地登录刷新微博,微博的大学生用户人数增长迅猛。微博已经连续两年成为手机应用中增长幅度最大的一个应用。微博的注册网站主要集中在新浪和腾讯。对于大学生而言,网络日志的主要功能是记录生活点滴、与人分享以及释放自己情感,微博则是及时随性地分享个人经历、发泄情绪以及阅读、转发感兴趣的资讯。

CMI高校营销研究院在调查中发现,“90后”大学生经常登录的三大论坛为天涯社区、百度贴吧和高校BBS,登录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各类新信息(如时政新闻、社会热点问题和娱乐资讯)和看他人评论,有时也会主动参与话题讨论。天涯社区是一个极具影响力的网络社区,其论坛的用户数量多,范围广,涉及各行各业,因此也充斥着多元的思想观念。高校百度贴吧以及高校BBS则最贴近大学生生活,话题内容涉及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发布的信息与本校学生的相关度较高。[8]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QQ和人人网由于社交、通讯的便捷性和功能的多样化,有着最广大的大学生用户群体,是理想的贴近学生的网络平台。微博是网络媒体的新生力量,发展极为迅速,在信息的传播上有着其他网络服务无法比拟的速度。大学生在使用微博的过程中,常常成为信息的接收者、传播者,也成为观念的塑造者和被塑造者。所以微博是关注学生动态,掌握舆论方向,引导舆论走向的最具前景的战场。天涯社区能够帮助高校辅导员了解社会的各种思潮,让他们辨析和筛选可能会对大学生造成影响的言论,从而提前做好引导和干预的准备。高校贴吧和高校BBS的合理管理和建设则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优化网络环境,提高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其对网络不良信息的免疫力。

(四)提高高校辅导员的话语权,增强其在网络思想教育工作中的威信

高校辅导员在网络思政教育中的话语权决定着思政工作的方向和效果。要发展话语权,高校辅导员首先要提升魅力,增强教育者的角色威信。高校辅导员要了解网络信息来源,掌握比学生更多的网络资源,从而提升魅力,树立角色威信。其次是语言转向,提高教育者的感染力。[2]高校辅导员在网络中要以平等民主的言语方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以教育对象喜欢的、关注的话题为切入口,提高感染力。这样,学生在与辅导员进行网络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不断重构自己已有的认知、情感和观念,在与辅导员的相互尊重、信任中得到全面发展。

[1]全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3.

[2]祁承勇.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架构研究[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

[3]张富良,王丽霞.网络时代思政教育的创新整合[J].思想教育研究,2002(10).

[4]许益锋.网络舆情:高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领域[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8(1).

[5]杨亚萍,李坡.“9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剖析及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索[J].法制与社会,2010(1).

[6]吴玉林.体验式教学方法初探[J].沧桑,2009(4).

[7]方斯时.渗透式教育方法初探[J].三明学院学报,2006(1).

[8]沈虹.90后的数字生活——90后大学生研究报告[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辅导员思政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