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 斐
“中国梦”的精神内蕴与时代光彩
■艾 斐
梦,就是理想,就是追求,就是对未来的热切期望与美好憧憬。不论从国家和民族层面进行具有战略意义的顶层设计,抑或从部门与个人角度制订富于时代魅力的发展规划,其在本质上都是构成“梦”的生活源流与精神要素。因为国家和民族的大梦与部门和个人的小梦,不仅是契合和统一的,而且是相互印证与彼此支撑的。
故而,“中国梦”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家与民族之梦,又必定和必然是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和每个人的局部与一己之梦,并由此而决定了同心共筑中国梦和奋力实现中国梦的高度自觉与强大合力。
一
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虽然明确地用“梦”来表达国家意志和民族理想的,迄今只有中国和美国。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国家和民族就没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区别只在于这种理想和追求的性质、目标、方式与实现路径有所不同而已。而也正是这种不同,才造成了国家意识形态与发展道路的大相径庭,从而使世界上主义多多,优劣各异,龃龉频仍,冲突不断。殖民论者、福利论者、铁血论者、自由民主主义论者、新自由主义论者竞相问政,由此而形成了各国发展道路和社会风貌的驳杂与多样。
此中,最具代表性的美国梦,乃是早在其建国之初就已确定了的,亦即“开国箴言”。其要义是社会存在广阔机遇,每一代人都会比上一代更加富足;任何人,只要奋斗,就有机会,就能成功。显然,这个愿望和目标是美好的。但由于它是依附在多党选举的民主制和自由放任的市场支配上面的,所以便不可能最终达到预期的目标。因为在由原子化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中,选举民主制的正常与有效实施的前提条件,永远都是作为社会成员的每一个人的高度理性化。但现实情况却是多党恶性竞争和财富高度集中势必会促使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越来越丧失理性,从而导致他们所投出的选票只能是对个人利益的畸异化诉求,而绝非是对社会公理和民族大义的正确表达。由此而产生的国家政治体制与领导力量又怎么可能正确履职,如愿以偿地引领国家去实现预设的美好梦想呢?
事实是,美国的每一次所谓民主选举,都无异于对国家利益的拍卖和对投票者的欺骗。为了能够当选,每个候选人都竞相向选民发出美好而甜蜜的许诺,以超出社会实际承载与支付能力为代价而不断推高选民的利益期望值和对国家福利的依赖性,但当选者真的要上台兑现承诺,实现当初的许愿时,却不得不大幅缩水,他们要么改变初衷,大打折扣,要么寅吃卯粮,举债度日。因为当政者的靠山是财团和党派,所以他既不敢随意增税,又不敢得罪资方,剩下的办法就只有用加印钞票来缓解金融危机和通过举债来维持“美好的生活”。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使民众在“梦醒”之后深陷于悲观和失望的深渊,而且更会使社会上的两极分化和贫富悬殊越来越明显、巨大,以致形成基尼系数的严重倒挂。于此情况下,人们自然会对“美国梦”产生怀疑和动摇,于是形成了新自由主义与自由民主主义的激烈论争和严重对立。前者主张任由市场发挥作用,政府完全撒手不管,不断降低社会福利,鼓励强者更强、富者更富。后者则主张政府要约束市场,祭起凯恩斯主义“法宝”,实行劫富济贫的财税政策。在这种社会状态下,“美国梦”就不能不走形变样,逐渐失去原先的光彩和魅力,乃至就连奥巴马总统也不得不警告说,如果美国继续这样“得过且过”,那么旨在增强国威和改善民生的美国梦,就必将“慢慢死去”。
二
与美国梦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梦”所赋予的丰富内涵、旺盛活力、坚实基础与宏伟目标。虽然明确提出“中国梦”这一概念的时间相对较晚,但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我们都早早地就开始了对“梦”的编织,为圆梦而付出了巨大的辛劳与努力。两千多年前的《礼记·礼运》篇有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先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与此相呼应的,则是《晏子春秋》中所说的“饱暖非天降,赖尔筋与力”。显而易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仅对人们所心仪的美好社会进行了具体的描绘,而且明确提出了达臻这一美好社会的合理方式与有效途径。
正是在这一理念指引与精神鼓舞下,中华民族才得以创造了足以炳辉世界的历史奇迹,一次又一次地将宏伟理想转化为确凿现实,并以头号富强大国的雄姿领跑世界长达千年之久。特别是从汉武帝开始,历经唐、宋、元、明、清各代,皆有领先世界的开拓性创造和突破性进取。这使中国经济总量长期占据世界首位,使中国科技和中国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往世界各地,在为人类社会进步、生产发展和生活幸福而提供动力与资源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理由、有条件、有资格提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这也正是“中国梦”得以形成和实现的历史依据和社会根源。
当然了,我们在社会转型、经济腾飞、开放实现全方位、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当今,高调提出“中国梦”,齐声唱响主旋律,绝不仅仅是为了回眸已往和怀恋旧绪,更重要、更直接和更本质的理由与原因,是要面对现实,擘划未来,提振国力,创造辉煌。这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因为我们曾经的辉煌早已被自1840年以来所遭受的蹂躏和劫掠所荡涤殆尽,留给中华民族和华夏儿女的,只有那由数百个不平等条约所迭合而成的无尽屈辱与累累创伤。所以,中国共产党自其诞生之日起,就责无旁贷地担当了重整山河、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历经战争的洗礼、改革的淬冶和发展的昭示,面对宏伟的目标和前进的道路,“中国梦”的轮廓越来越清晰,内容越来越具体,要素越来越齐全,方位越来越精准,这便是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总目标下,分别在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建国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一宏伟蓝图,既是对中华民族共同理想和集体意志的具体表达,又是对新中国奋力踏上现代化之旅的整体规划与顶层设计。它使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深为感动和深受鼓舞。
三
的确,当中华民族走出近代以来所遭遇的历史阴影之后,华夏儿女的心中便渐次升起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与热切期冀。因为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无比沉重和饱受屈辱的世纪。此间,多少仁人志士为拯救国家于水火之中而奔走呼号、上下求索,不断地进行着道路的寻觅与艰苦的抗争。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很显然,时代所赋予党的历史使命,就是要为中华民族蹚出一条能够通向繁荣富强的兴国之路,并带领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背负着这样的历史重托,经过90多年的探寻、跋涉和不懈奋斗,特别是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砥砺与磨炼,党不仅领导全国人民创造性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缔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且卓有成效地进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
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中国梦”才得以形成和产生。它既不同于对美好未来的一般性构想,也绝非只是对幸福生活的单项度期待,它有着丰宏的内容、深邃的蕴涵和全新的命义。一如它具有广阔的涵盖性和包容性;再如它具有精准的民族性和科学性;又如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社会性。凡此种种,都使“中国梦”既显得与众不同、独灼异彩,又显得雍容大度、气象不凡。它不仅表达了中华民族的世界话语权,而且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因为“中国梦”凝聚着13亿华夏儿女的共同理想与共同意志,对中国的发展道路和未来走向进行了极为深刻而清晰的阐释与表述。
显然,“中国梦”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大构想和热切期冀,绝不是对曾经强大过的封建帝国的拓模与拷贝,而是根据中国的实际规模和现实要求,特别是根据中国所特有的国家地理、人文条件、经济实力与大众意志,经过缜密论证和科学筹划之后,所精心设定的奋斗目标与发展指向。它实际上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对和平崛起——和平发展——和谐世界之发展道路和奋斗目标的进一步完善与提升。所以,“中国梦”在本质意义上不仅是对中国发展道路和发展成果的高度概括与总结,而且是对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之伍和跻身世界之强的具体化表达与形象化昭示。
是的,中国机会就是世界机会,中国红利就是世界红利。中国在求取自身发展和造福中国人民的同时,也为世界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和赢得了绵绵福祉。而对这一切的最大体现与最佳承载,就是具有浓郁民族气质和鲜明时代色彩的“中国梦”的熠然行世。
(责编:张灵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