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兰
(中国药科大学体育部 江苏南京 210028)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加强,对于学生基础素质的建设也在日益提升,尤其是在语数外政史地的课堂之外,体育的课堂成为了放飞学生心灵的最好试点,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与时代大前提下,升学考试成为了学生们心中沉重的负担,和学校中其他繁复的课程不同,体育课是为了学生建立良好的身心健康,与学习知识一样具备强健体魄而设立的课程,因此体育课就肩负起了一部分为学生肩负的作用。
体育课的多元化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们的兴趣,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其次教学目标的设立是为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奋勇拼搏的目标,而根本目的则与传统体育课相同,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其对体育运动的爱好与兴趣。
体育课作为常规教学课程,除了普通学科的知识传授之外更多的则是通过肢体动作来完成,老师的责任是教导学生通过动作的正确模仿而做到健康的运动,达到提高身体健康与保健的作用。
体育课程多元化的教学思路应该本着素质教育的初衷,大力开发学生的自主创造力与运动的自我学习能力,从“学会”到“会学”模式的转变中,多元化的课程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温馨与体育课的休闲性,实现体育课应有的教育意义。
在教程备案的过程中,要贯穿“多元化”在学习活动开展中的意义,在师生共同参与的氛围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同样对老师教研研究与业务水平也是一种提升。
根据体育课程多元化实施主体,将体育课程多元化划分为诸多方面,如课程项目多元化、教育方式多元化、开展形式多元化等等,这对于老师的素质要求有了一个新的提升,同时在教育质量的层面上来看是新的飞跃。
在常规的体育课课程主体中,国家为高校所准备的是既定的教育课程以及体育器材等等,在学生们日益增长的探索欲与知识欲的当今时代,篮球足球等已经不能够完全满足学生们的体育课学习欲望了,更多的体育课程进入了选择,开展多元化的体育课程项目能够对学生的自主选择力进行锻炼,同时能够让他们更好的了解体育运动,增进运动情感的建立。
如跆拳道、武术等项目在世界范围已经广泛的为人所知,甚至有奥林匹克项目,在这样的新式体育的课程中,在保证体育运动安全性的前提下,可以为学生们开展兴趣类课程,在开放眼界增长见识的同时又能够提高身体素质,一举多得,符合建设未来优质体育课的发展要求。在课程项目多元化的要求中,其主体实施难点在于体育老师的基础知识体系要求健全,而且对于不同的体育项目也均要涉猎,在推行的难度上也是比较大的。
在普通的体育课程教育模式中,老师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样也是动作的模板,体育老师的姿势水平直接决定了学生们的课堂教育质量,传统体育课的教学,是单一的重复固定动作实现肌体运动,这对学生们来说是枯燥无味的,但老师有责任让学生对任何体育运动萌发兴趣。
教育方式的多元化就是一种通过改变知识传授方式让学生重新提起课堂兴趣,教育要走出老师自身的本位主义思想,通过诸如学生老师的位置互换等方式改进教育方式方法,同样也是课堂实体多元化的体现。不同的教育方式能够让学生们兴趣盎然耳目一新,同时在创新授课中积极的听取学生们的意见,让学生从参与者走到台前来成为老师的合作者,这在教育实践改进中有着先进的意义。
高校体育课程是学生必修的课程,在体育课的主体中始终是以学生的个人体验与锻炼为核心,因此体育课程教育开展的主体不必拘泥为一种形式,仅仅从课堂的形式授课往往会让学生们感到千篇一律,学习兴趣下降,而开展多种体育课形式则是实现教育品质提升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目前在教育活动中,能够将游戏融入到课堂教育中是教育开展形式的最大转变,体育课堂是以户外活动为主要课程主体的课堂,因此与传统的游戏结合起来教学的难度并不困难,如掷沙包、丢手绢等等,而将教育活动与游戏结合起来,寓教于乐不仅能够让课堂气氛更轻松,同样能够提升教育质量,带动学习效率。
在体育课堂与游戏的结合性设计中,要明确在体育教育课堂的主体内容,同时要保证游戏本身的娱乐性与学生的参与性,从教学大纲的根本出发淡化竞技体育中的那种竞技意识,而刻意的去提升诸如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等方面,力求让每一个参与的学生都能够拥有“胜利者”的姿态与心理,在满足了个人心理需求之余,再对课程中的重点加以点出,既不失轻松,也学习到了东西。
近年来,课程的改革带动了我国初级中级高级教育的整体素质提升,从国内以及国际的先进教育经验总结来看,多元化教学的主体一直都没有改变,那就是提高素质教育,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方法达到辅助教学、延伸教学、优化教学的目的。在高校体育课程多元化的过程里,一线教师需要具备的同样是多元化的素质能力和业务水平,从体育基础项目的掌握到学生自身体育素质能力的开发,再到师生之间的交流从而建立起良性教育关系的桥梁,教师的责任比课程中的大纲教案要更多,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里,多元化从一个概念走上了实际。
在高校体育课程多元化的发展历程里,学生与老师共同做了许多大胆的尝试,基本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教学的模式、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思想统统不局限于传统的教育手段,这是由当代的教育环境所决定的,多媒体教学使得体育老师能够通过多媒体课件给予学生更好的体育辅助教学,在天气较差的环境里不适合外出运动的,教室就成为了体育课的第二开展现场。
利用多媒体教材,通过播放新闻报道、国际体育赛事等让学生们受到体育学习环境氛围的影响从而对体育项目产生兴趣,通过举例如奥林匹克运动会中为国争光的健儿们摘金而回,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通过灌输坚强意志品质,在下决心锻炼体质的同时掌握体育运动的窍门。
在高校体育课程多元化实施的主体中,教师作为发起者与媒介,需要通过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内容设计方法,有方式方法、系统的针对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开展教学课程,在教学中采用独特的兴趣诱导方式,从教学转变为乐学、自学,在满足了学生求知欲望的同时,循循善诱开拓思维,激活学生更多的学习兴趣,尤其是把课堂的参与者位置转变,将老师的引领者的客观位置还给学生们,让学生们都建立课堂主人翁意识,在学习中探索研究,从体育的课程里辐射到生活中来,使体育课的地位不再是调节文化课的杠杆,而是一扇新的窗户,为学生打开探索求知的欲望,通过体育运动舒缓放松心情之后,从而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去,体育教学归根结底同样是一门常规的自然科学,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实现双边的、多变的教育行为,只有多贴近学生、乐于与学生交流,才能够让学生们真正的爱上体育课,真正的接受素质教育,真正的符合高校体育课程多元化的主体要求,符合体育课真正的教学意义。
[1]崔艳艳.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2]王淑英.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3]汪艳,王晖,汪贺东.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目标的发展与实施策略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12: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