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洁丽
(吉林体育学院 吉林长春 130033)
健美操的教学功能与作用,越来越被广大健美操教育工作者重视。也为了使健美操课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并且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提高学习的兴趣,使健美操课显得更生动又有实效,发展健美操练习者的体力和智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方面有着重大意义。激发学生对健美操学习兴趣的培养,在学习中掌握正确的练习途径和方法,提高学生动作的质量以及形成良好的乐观心态,建立起自信心。让学生主动的投入到健美操的学习中去,对健美操的练习具有积极的教学效果。
遵义市绥阳县晋阳中学2011级、2012级初中学生。
1.2.1 文献资料法
为了全面了解健美操在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通过阅读大量与健美操相关的文献资料,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从而获取相关信息。
1.2.2 观察法
在体育教学中对教学过程进行直接观察、记录并分析以便获得其发展与规律。
1.2.3 逻辑分析法
运用归纳法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对研究资料进行逻辑梳理,从而得出结论。
2.1.1 健身健美的实效性
一般而言,健美操是符合大家追求健身美型要求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它的时效性,健美操的练习形式是丰富多彩的,体现出多样性。音乐节奏有快有慢,动作套路有长时间和短时间之分,动作也有简单和高难度之分,运动负荷和强度可以由自己进行随意调节,不管你是什么职业、体型、体质、性别和年龄大小,都可以加入进来并找到适合你自己的锻炼方式,健美操还具有一个优点,就是对场地器材条件要求也不高,练习起来既简单又安全,适宜各种不同的人群开展。
2.1.2 高度的艺术性
按照类别来区分,健美操是属于健美体育的范围,对健美和力度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与音乐的融合则更加强调了动感以及动作的弹力,竞技把健美操的动感表现的淋漓尽致。把健美操分开来看,无不在诠释了三个字的内涵“:健、力、美”的三个特征。健康、力量以及美丽,是我们从古至今以来都在追求身体强壮、健康的终极目标,因此我们在练习中不仅仅可以达到增强体质、塑造完美形体,并且健美操还可以让我们陶冶情操,提高对美的欣赏水平,培养审美情趣和艺术美感。由此可见,健美操具有高度的艺术性魅力。
2.2.1 健美形体和塑造优美形态
气质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性特点,而风度这是要看一个人的言谈举止的表现,因此,不同运动项目对人的气质形成就具有不同成都的影响,学生练习健美操不仅可以从中塑造良好的形体更可以塑造美好的心灵。
2.2.2 发展和提高素质能力
健美操的种类、形式和内容丰富多样可以全面性和针对性的根据学生索要达到的目的进行选择性练习,不仅仅是对肌肉的力量和弹性可以提高,而且对关节的柔韧、灵活、协调都有良好的发展,更加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和增强心肺功能,从而更好地发展身体素质。对学生以后的社会适应能力也有促进作用。
音乐是健美操的灵魂,能给健美操的动作带来生命力,人们通过音乐,不仅可从视觉上欣赏还可以加强听觉上享受健美操所带来的魅力和震撼。因此,教师要重视音乐的选择,学会反复聆听音乐,如优美的主旋律、民族的风格和鲜明的节奏感等,并丰富自己的音乐知识。需要注意的是初学的学生,往往他们的动律感很差,需要慢慢培养,建立灵感,赋予学生感染力。教学也会变得有趣和更加具有吸引力。
首先强调的是身体基本姿势要正确,是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因为这是作为学生学习准确动作和规范的技术,提供了良好的有利条件。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动作的正确、规范、幅度、力度、腾空等基本动作的完成和结合,只有具备了这样的能力,才能很好地把动作和音乐相融合。所以,教师不可忽视对学生身体的基本姿势和基本动作的训练。这一部分教学内容可以放在基本部分的前面来进行加强练习。
健美操的兴趣培养是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受环境因素的激发。在教学中引起学习兴趣是学生逐渐形成健美操兴趣以及快乐体验的重要要求。因为健美操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及其任务过程中应该注重兴趣因素的灵活运用。
可采用以教法灵活新颖的方法,学生对于求新的好奇心理作用是最为明显的,然而好奇心正是一种带有探索事物,获得知识的认识需要,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学校场地设施、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教学方法,获得较好的效果。并且,健美操课上学生们希望教学的内容能新颖些,在每节课上都能够有新收获和新活动。
健美操的兴趣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受环境因素的激发,在学校提供的教学环境基础上,合理的搭配动作练习套路,充分调动课堂互动的气氛和新颖等教学方法,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风格,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师要重视对音乐风格的选择,并且注意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来进行教学。并在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要动作规范准确,教师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
[1]郭宏,李红.体育锻炼与欣赏——健美操[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
[2]李明,陶弥锋,游春栋.体育与健康[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肖光来.健美操[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刘沂.健美操等级运动员规定动作图解[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5]郭宏,李红.体育锻炼与欣赏[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
[6]黄宽柔,姜桂萍.健美操体育舞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8]主红.谈健美操对女大学生的锻炼价值[J].消费导刊,2010(8):304.
[9]黄宽柔.形体健美与健美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10]毛艳.浅谈健美操运动对人体形态及机能的影响[J].当代体育科技,2014(4):11,13.
[11]刘振国.健美操专业体能训练方法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4(4).
[12]朱海燕.职业院校健美操教学现状调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4).
[13]柯婉莹.如何增强大学生对健美操表现力培养及发展[J].当代体育科技,2014(4).
[14]陈泉宇.对广州市独立学院学生健美操学习兴趣的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2(18):36-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