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124)
系统理论的提出者是奥地利生物学家L.V.贝塔朗菲,1952年,他在发表《抗体系统论》中提出了系统论的思想。1968年,贝塔朗菲发表的《一般系统论、发展和应用》一书中,对于系统论做了更详细的描述及应用介绍等,随后提出了一般系统理论原理,使这门科学的发展有了系统的理论基础。系统理论主要研究整体和相关联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发展至今,人们对于系统的定义各有不同,但都很强调系统的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等特点。总之,系统论研究的不止是对客观存在的事物的发展规律的研究,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客观存在的事物的发展规律的研究掌握科学的方法,使事物的发展沿着设想轨迹进行。
系统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将研究的事物看成一个整体(系统),通过对其构成因素的研究(主要研究这一整体的构成方式、构成功能、构成目标等),分析事物、构成要素及环境之间的关系,对其发展规律进行总结、分析、研究,以提高人们解决系统内及与系统有联系的其他系统间的问题的能力。首先,这一理论思想阐明了系统是个整体,是由若干相互关联的要素组成的复合体。其次,系统理论认为系统中任何一个要素都是不能孤立存在的,需要在整体中才能发挥其作用。离开系统后,组成系统的要素将失去其作用,就像教学系统中,教学方式、方法这一要素离开教学这一系统,将难以发挥其作用一样。而整体虽是各要素的联合,却有大于各要素之和特点。最后,系统中要素是相互关系的,是不能够孤立存在的。如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材等要素也和其他的要素都存在很显著的关联,离开了别的要素,它自身的存在价值就会消失。
建国初期,我国对于教学的过程非常重视,强调教学过程的系统性、计划性,通过对教学系统的研究,有计划的组织、实施统一的教学模式。以体育教学为例,1950年开始,我国参考苏联教学经验,以“自然主义体育教学”为主导思想进行体育教育实践。其突出的特点是强调教学过程的系统性、计划性,这是我国较早对于系统理论教学方面的应用。体育教学的目标以学生的体育技能的学习、掌握为主,教师主要的责任就是传授体育技能,教学系统设计较为死板,导致体育教学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积极意义难以体现和发挥。进入80年代后,我国对于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家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学习其教学理论,系统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才逐渐的受到重视,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系统理论强调对教学系统及各个教学要素的研究,在我国,对于教学要素的认识比较多元化。部分学者认为,教学系统就是由教师和学生构成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教学理论系统研究应针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展开。部分学者认为,除教师和学生外,教材也是教学系统中关键的因素,是教学的基础和根本,促进了教学系统中教师和学生作用的发挥,等等。随着教学系统理论研究的深入,现代教学理论系统认为,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环境等一切与教学有关的因素都为教学系统的组成要素。教学系统理论的研究趋于复杂化、多元化。
虽然学界对于教学系统的认识存在一些分歧,但对于学生与教师构成的教学系统的基本要素的认识却是出奇的统一,认为教师与学生是教学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主体,他们的主体地位同等重要。其他教学系统要素的存在与教师、学生这两个因素相互作用,发挥其在系统中存在的价值。教学系统理论的研究,不仅使我们对教学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还有利于我们将教学系统的各要素联系起来、统一起来,实现更佳的教学组织,依据教学系统的发展规律对其实施控制、管理、改造、创新等动作,优化我国的教育环境,提高各校的教学水平。
体育教学系统理论的建立是在理论系统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系统特点进行的,它是一个较为复杂、繁琐的过程,对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
体育教学系统是一个冗繁的、多元化的系统,其下包含3个子系统:一般的教学系统;体育人才选拔培养系统和体育训练系统。3个子系统联系紧密,相互作用,各自发挥着自身在体育教学系统中的价值。同时,基于系统理论开展的体育教学活动又体现出循序渐进的特点,有较强的计划性和有序性。通过对教学目标、内容及教师、学生等系统因素的分析来制定切实可行的体育教学方针、策略,并结合适当的教学评价对教学目标的实现状况进行科学的检测,联系各要素的的变化及发展,优化体育教学理论,其过程精细、严密。其次,教学系统处于社会大环境的背景下,作为社会系统的要素,教学需要与社会发生信息、物质等方面的交换。如:学校教学为社会培养人才要以社会需求为标准,信息交换的滞后会造成社会用人的紧张和教学培养人才的就业困难,难以实现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的交换,教学活动就难以继续下去。这就是体育教学系统的开放性特征的表现,也是系统本身的特征之一。再次,理论上教学系统中教学目标在对整个系统发展的分析基础上是可以预测的。但实践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实现呈现出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在体育教学系统中,每一个被忽视的因素都可能造成教学目标的重大改变,这也是系统的动态化特征表现。
体育教学系统研究的目标可以分为四个方向。第一,体育教学对学生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这也是当前体育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实施“快乐体育教学”、“阳光体育教学”的本质。第二,学生体育运动技能的培养和运动技术水平的发展,这是体育教学系统中体育人才选拔的关键。第三,体育教学必须重视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体育教学不但强调其健身健心作用、技能传授发展功能,还要注重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使学生在体育教学参与过程中体会体育文化,更主动的投入到体育教学当中。第四,全民体育健身与终身体育目标的实现。全民健身与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对于提高我国国民综合素质有积极的意义,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体育教学中学生身心健康目标的延续和发展。
综合体育教学系统的特征及目标,基于系统理论对体育教学设计的影响,当前应从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修正、完善,通过改善体育教学系统中各要素的现状来实现体育教学系统理论的建立和应用。首先,体育教学系统的建立需要对构成总体的各要素加深认识和研究,促进其为系统目标的最终实现而服务。其次,体育教学系统的建立需以体育教学目标为核心,积极的发挥、发展系统中各要素的作用,实现体育教学设计的最优化,并最终实现体育教学目标。最后,注重体育教学系统中个要素对整体的适应性,提高系统这一“复合体”积极意义的发挥。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系统的建立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完善和实践,通过分析,对于体育教学系统理论的发展体会如下:第一,打破原有体育教学系统的稳定性,使其通过各要素的重新组合实现新的发展状态,利用系统发展的评价反馈,逐渐的使其稳定,在稳定—不稳定—稳定的循环中,探寻体育教育系统发展规律,优化其教学设计,促进体育教学目标的更好实现。第二,体育教学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的反复性,多元化的教学要素的组合需要教学设计的思想、应用等方面不断的提升和创新,以便能适应不断变化的体育教学系统的发展。一方面,要重视体育教学系统中的学生因素,发挥其教学主体性的同时重视其在体育教学设计上的参与性,通过师生间的交流—反思—交流的模式实现体育教学设计的更优化。另一方面,注重体育教学设计的创新性、灵活性,强化系统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使较复杂的体育系统得到优化,促进体育教学各主体主动性的发挥。
体育教学系统理论的建立和发展还需要在教学系统理论研究、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挖掘该理论基础上体育教学设计的更优模式。优化体育教学中个要素的组合及相互作用,实现更优质的体育教学效果,促进全民素质的提升。
[1]张文华.体育教育生态系统理论及模型构建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4):102-107.
[2]单桦林,郑翔.高校公共体育教育系统理论探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2):116.
[3]刘海仁,谢东,李英,等.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体育学科生态位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6):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