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建泓
(扬州大学体育学院 江苏扬州 225000)
随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展开,社会的发展,科学教育的进步,民主的健全,文化的繁荣,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一定层面上也有了质的飞跃。人们不再满足于物质层面上的追求,更加注重精神文化方面的追求。所以,休闲体育作为一种新型的运动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同时一些休闲的生活方式也逐渐的走进了百姓的家庭。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农村开展休闲体育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也为农村休闲体育的开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休闲体育作为一种文化范畴发展到今天,已经得到了人们强烈的认可。相信随着社会不断向前的发展,休闲体育在村民日常的休闲生活当中将占据主导地位。
农村休闲体育的概念是指在农村地理范围内,利用广大农村的山川、田野、山庄、江河、湖泊等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以城乡人口为参与主体的各类健康而愉快的体育活动。农村休闲体育内容丰富多彩,包括乡村游系列休闲体育、休闲户外运动、农村休闲体育旅游、农村社区休闲体育。农村休闲体育具有自然生态性、季节性、地域多样性、休闲性、层次性、可持续性、高效性等特点。[1]
近几年来随着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大力发展海西建设,这使得三明地区的经济快速的增长,社会的效益在不断的提高,相应的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这为当地发展休闲体育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在农村,人们的生活有了巨大的变化,人口的比例在不断增多,拉大了消费水平。同时外来企业进驻办厂,也使村民们有了额外的收入,因此人们不再满足于衣、食、住、行基本生活问题,人们更加追求一种愉悦的生活方式,注重生活的品味,懂得享受生活。所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是开展农村休闲体育重要的经济条件。[2]
由于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社会的生产力的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大多数的手工劳动被机械化生产代替了,人民逐渐脱离了繁重的劳动,因此又拥有了大量的空余时间,村民们该如何打发空余的时间,这将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如何有效的利用好空余的时间,给休闲体育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条件。
高品位的生活质量是建立在正确的生活意识上。而衡量一个社会全体成员生活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休闲生活的质量和方式。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观念有了较大的改观,追求高品位的生活质量,“花钱买健康”逐步成为当地农民生活意识的一个重要特征。人们在闲暇的时间里去参加各种各样的休闲体育运动,不仅仅是为了消耗多余的精力,而且能感受到精神的愉悦、心灵的放松。由于休闲体育具有自由性、娱乐性、趣味性,这使得它在人们的休闲方式中占有了显著的地位。[2]
大田别称“岩城”,地处福建省中部、戴云山脉西侧。境内山峦叠翠,云峰耸峙,是闽江、九龙江、晋江三大水系支流的发源地之一。原来比较封闭,但随着“泉三”高速公路全线开通,“长泉”快速铁路、“湄洲湾——重庆”高速公路即将动工建设,大田与外界得到了良好的沟通和信息交流。使大田县科学技术发展和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条件日趋丰富,人们的余暇时间不断增加,人们对发展精神生活方面的要求显得尤为迫切,休闲体育得到了可喜发展,在经济和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3]
近年来,县文体部门贯彻落实“双百”方针和《体育法》,群众文化和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文体活动异彩纷呈。成功举办首届民俗文化周活动;改建新建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60个农家书屋、39个农民健身工程点。其中,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开展,成功举办第十八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和大型体育竞赛活动7场,其中“海峡两岸—大田茶乡休闲旅游山地自行车邀请赛”吸引了台湾和省内各地市山地自行车运动爱好者148名参加;国家优秀运动员张杰(广平镇人)在广州亚运会取得62公斤级举重冠军;均溪镇运动员陈能桦在全国特奥运会上喜获2金1银佳绩。
当地村民健身意识不高,这是由于他们缺乏健身知识,对健身锻炼能够“防病祛病”作用认识不够。当农民身体感到不适,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打针吃药,而不会想到通过身体练习来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根据相关调查,由于农村目前部分劳动力进城打工或外出经商,所以大田县农村常住人口中,年老者和年幼者居多,18~35岁之间的人群在抽样对象中所占比例比预期的人口分布要少,仅占5.8%。这显示:目前休闲体育主要以青少年和老年为主,参与的人群严重不均衡。
目前农民休闲体育的娱乐项目过少,内容单一,设施基础也较差。对大田县当地8个村庄500位受访者进行休闲娱乐活动的调查,结果显示,大田县农村居民经常参加的休闲体育活动项目,棋牌类在第1位,占56%,是开展最普遍的休闲体育项目;走跑类(散步和慢跑)排在第2位,占50.8%。其次是健身操,占47.1%;第4位是乒乓球,占43.9%。羽毛球和门球排在5、6位,分别是42.9%和41%,从活动的内容看,大多采用对场地器材要求较低的健身方法,如走跑类(慢跑和散步)、棋牌类、羽毛球、乒乓球等,由此可见他们活动的项目过于单一。
从参与频率看大多数大田县农村居民每次活动时间多集中在0.5h左右,时间过短。调查显示大田县农村居民每周实际参加休闲体育活动锻炼的次数,大多居民活动次数集中在1~2次(占51.7%),其中大于或等于1次的为25%,3次及以上的为23.3%。可以看出按体育人口一周参加3次活动的标准衡量,其所占比例还是很低的。还有平时村里举办一些的体育活动,基本是处于无人问津的地步,由此可见当地农民休闲健身的参与程度低。
据调查发现影响大田县农村居民参加休闲体育活动的因素是缺乏兴趣,排在第一位,占41%,主要是没有养成习惯,没有意识到休闲体育活动的益处。排在第二位的是怕人讥笑,占27.1%,主要是由于大田县农村居民们对自己不够自信,没有人来指导他们从事休闲体育活动。排在第三位的是身体较弱,占12.1%,有一部分的村民们觉得自身体质较弱,所以不愿意参与,其实,体质弱的更应该加强锻炼。排在四、五和六位的分别是没有必要占7.7%,不喜欢活动占6%,受教育水平占4%,其它占2.1%。由此可见,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当地村委会,应该多举办一些活动,来培养村民们的乐趣,以促进当地休闲体育快速的发展。
自古以来,无论中外,休闲体育作为人类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可以使我们获得更多的快乐和幸福,能使我们的内心保持一种安宁,休闲是人的一种生命状态,同时也是人们内心世界的一种追求,一种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农村休闲体育,可以使农村居民们放松身心、有效的形成农村休闲文化,它将来必将成为当今社会体育事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直接关系到和谐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5]
[1]周峰.发展农村休闲体育促进新农村建设[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32-33.
[2]邬凤.我国农村开展休闲体育可行性的探讨[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8,23(4):20.
[3]孔繁禽.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7.
[4]韩敬全,张振华.试论当代中国农村区域体育文化建设[J].体育与科学学报,2005,26(5):3.
[5]张毅,庞国庆.农村休闲体育产业——新农村建设中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项[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1):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