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
(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沈阳 110034)
中国传统武术萌芽于原始社会,历经各朝各代统治阶级的扶持与打压,经历数千年的风雨洗礼,汲取儒、释、道、医之精华,最终于明清时期形成了诸如太祖拳、少林拳、梅花拳、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等众多的武术拳种以及各家各派丰富的武术理论,展现出璀璨的传统武术文化。
近年来,传统武术遭到西方体育严重侵蚀,跆拳道馆、柔道馆遍及城市的角落,武术馆却呈锐减之势。但是,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我国竞技武术已经走向世界,已成为一项国际比赛项目。民间传统武术虽然日渐式微,但也不乏一些传承与传播较好的武术项目,如太极拳、形意拳等。虽然这些项目得以传承和保护,但如何使这些武术项目得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趋势并长久发展,是中国传统武术爱好者以及从事武术事业发展的工作者需要深思的问题。因此,本文借助冲突理论针对近代以来我国传统武术的发展与变迁进行分析,以期能促进我国武术文化繁荣发展。
社会冲突理论是以社会中存在的各种冲突现象为研究对象,是一种关于如何应对并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各种冲突的理论。冲突理论又称“冲突调解理论”,它是研究“冲突”产生的原因、性质与解决,促进稳定、和谐与共识、增强组织的适应性和整合功能的理论。冲突理论认为:冲突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中,因为组织内不同人不同的机构所具备的客观条件存在差异,当达到某一目标或利益时,由于各方所所持态度或采用的手段或方法不同,必然会产生分歧,当这种分歧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导致冲突。
近代以来,武术曾经历了“土洋体育之争”、“蓬勃发展时期”,如今我国竞技武术适应了社会的发展走向了世界,传统武术却日渐式微。1840年,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面对西方科学文化以及现代体育的传入,人们针对当时中国发展体育是提倡西方的“洋体育”,还是提倡以中国传统武术为形式的“土体育”。中国传统武术在这种争论下自身得以演进,人们用科学的手段阐述了武术的健身功能。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关心、支持下,建立了各类武术组织和机构,举办各级武术比赛,促进了中国竞技武术的迅速发展。进入21世纪,跆拳道馆、柔道以及瑜伽等遍布于我国的各大城市,中国传统武术已经处于社会文化的边缘地带,唯有太极拳、形意拳等少数传统武术项目以其自身的运动特点和健身效果,得到世界各国人们的青睐,在全国乃至世界传播开来。
我国传统武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冲突现象。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武术之所以会产生变迁,正是由于它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各种矛盾和冲突,并伴随着各种矛盾的解决而产生变迁。传统武术文化的繁荣与发展,需要从传统武术的现实与未来相结合加以考虑。当前,传统武术在发展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冲突。首先,面对国外道馆的挑战,我国武术馆如何发展;其次,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发展之间的冲突;最后,传统武术自身方面,诸如武术文化持久繁荣发展与现实中传承传播的人群结构、武术拳师传承思想观念等问题。
冲突理论认为,“冲突是社会的固有特征,群体之间的冲突具有促进各个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的凝聚力与整合度的积极功能”。分析武术在发展过程在存在的各种冲突与矛盾,调整影响传统武术发展的不利因素,改善其生存环境,充分借助国家和社会的扶持力度,促进武术文化长期繁荣与发展。
首先,武术馆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改善经营模式。昔日“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拜师收徒重感情轻利益,而今武术作为一种产业已成为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部分,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武术的发展,除了需要针对武术自身进行改造以外,还需要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进行思考。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改变,人们在物质需求逐渐向精神需求转变,强身健体、娱乐功能已成为人们习练武术所追求的主要价值。面对跆拳道、柔道等道馆的兴盛以及中国武术馆的衰落,我们除了表达遗憾之外,还需要冷静下来深入思考,谦虚学习他人之长,对武术套路动作加以适当的改进,体现更多的技击特征和观赏特征,在经营武术馆上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迎合大众的需求,创设优越的地服务条件和设施,营造良好的习武氛围。
其次,传统武术的发展需要国家和社会的扶持。传统武术产生于人们日常生活中,是我国最具特色而又最富有感情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竞技武术属于竞技体育的一部分,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竞技武术已走向世界,而我国传统武术的发展并不尽人意,武术已失去了原有的生存土壤,武术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许多优秀武艺及其文化随着武术拳师的离去随之消失,重文轻武的思想使越来越多的青年人远离了武术,习练武术的氛围需要增强,这就需要国家和社会对传统武术文化的重视和扶持,保护优秀传统武术文化传承人,以全民健身计划为契机,创建符合武术发展的乡村或社区设施,促进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再次,武术文化的传播需要转变拳师传承观念。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传统武术深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历代拳师在传授传统武术过程中,将传统文化与人生习武经验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传统武术文化即武德。例如侠士所表现出的行侠仗义、除暴安良的正义感;在学习技术方面,形成了“勤能补拙”、“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等勤奋刻苦的教育观念;在传授武术技艺方面重视“尊师重道”。另外,传统武术文化中也存在一些不利于其传承与发展的因素,如武术门派之见。在古代武艺是不轻易外传的,传“道”是对一个人的品质肯定之后才得以传授的,否者“道”传出去于人于己是不利的。一个人品不正的徒弟,学艺后将会祸害百姓;学艺不精的徒弟在别人面前摆弄将毁了自家门派的名声,因此拳师要求学生做人需要谦卑,具有一定的保守思想。而今传统武术需要弘扬发展,这就与传统武术保守性产生冲突。转变拳师的保守思想,弘扬武术正义的文化,传播正能量,不仅有助于我国武术文化的多样化发展,而且还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陈式太极拳发展到今天已形成了陈氏、杨氏、吴氏、武氏等多家门派,太极拳遍布世界各地,大大地增强了太极拳的社会影响力,这与拳师解除这种保守观念是有一定联系的。
最后,武术的繁荣与发展需要从长远的角度思考。人是武术最直接的传承与传播载体,习练人群的年龄结构是否合理会影响到武术的可持续发展。太极拳以其松、慢、用意不用力等习练特点为人们所喜爱,其健身功能倍受青睐,并逐渐成为大众主要健身项目之一,尤其为中老年人所喜爱。至今,太极拳已遍布世界各地,“习练的人数已达1.5亿人,尤其在欧美、东南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太极拳发展的非常迅速”。然而,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以及实地调查研究发现,虽然太极拳已具备一定的影响力,但是太极拳在传承与传播过程中存在不足之处。据调查研究,当前我国习练太极拳的人群多分布在各城市公园中,而且多以老年人居多,年轻人相对较少,再加上一些适宜于中老年人运动的现代体育项目在增加,这些因素将对太极拳持久发展产生重大挑战。因此,武术持久的发展需要合理的习练人群结构。普通高校学生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高素质人才,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高校为其提供优越的学习条件。如果在普通高校重视武术文化的传播,培养学生习练武术的感情,为其以后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于促进武术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精华,承载着我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内涵。探讨武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对繁荣民族文化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当前我国武术发展需要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武术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政府和社会的扶持,同时也需要自身发展观念的转变,只有将武术的现实与未来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够促进武术文化的持久繁荣与发展。
[1]周伟良.武术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杨丹娜,刘卫常.社会冲突理论与构建和谐社会[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1):5-8.
[3]徐伟军.武术的嬗变与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
[4]彭春.近代以来武术的嬗变及其评述[D].陕西师范大学,2011.
[5]王冬.繁荣文化背景下学校武术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J].湖北体育科技,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