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调控分析

2014-08-15 00:50:25叶胜
武术研究 2014年9期
关键词:斗志教练员运动员

叶胜

(铜陵市体育局,安徽 铜陵 244000)

摔跤比赛局势多变,容易受主客观因素影响,随着摔跤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摔跤不仅是运动员身体能力和技战术水平的竞争,更是心理素质的较量[1]。从国内外许多调查研究和分析可看出,在比赛中技术水平发挥欠佳的运动员中,由于心理方面准备不足造成失败的占到80%,因技术、水平发挥不好的仅占20%,由此可见,心理素质在比赛中显得越来越重要。赛前心理调控则通过各种心理措施来消除运动员赛前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2],帮助运动员建立积极的心理定势,从而形成本专项运动良好的赛前心理状态,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出高水平的竞技状态,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鉴于赛前稳定心理状态的重要性,现代竞技训练中,心理训练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培养高水平运动员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或方法之一,因此,赛前训练状态的调控便成为广大教练员和体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

1 赛前心理

摔跤项目具有灵活多变、角斗激烈、能量消耗大、比赛时间短等特点,这就要求摔跤运动员要具有一定的独断性、果断性和坚定的目标、良好的技战术意识、应变能力强、锐意进取等心理特点。[3]随着摔跤运动员技术水平不断接近,心理素质往往成为决定比赛胜败的关键性因素。所谓赛前心理状态,是指运动员内心对即将参与的赛事形成的一系列认知和情感的总和[4]。赛前心理不仅会影响人的判断能力,还会持续影响运动员的生理机能变化和竞技状态。当运动员处于赛前最佳心理状态时,就能够从容应对赛场上各种突发状况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从而掌握更多主动优势,取得更好的运动成绩。

2 摔跤运动员赛前可能出现的不良心理状态分析

赛前不良的心理状态会带来消极负面的影响,直接降低比赛成绩,从实践经验来看,摔跤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是多种多样,因人而异的。总体而言,可以归结为以下四种:

2.1 赛前情绪过分紧张和激动

处于赛前情绪过分紧张和激动的运动员对即将到来的比赛表现为兴奋过度、焦急、信心不足,这样的运动员,在赛前的准备活动中不知如何是好,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5]。如果运动员抱着这种心理状态参加比赛,会产生不连贯的动作,不能准确把握教练员的战术部署,记忆力下降,很容易在比赛中出现各种失误。

2.2 赛前缺乏自信

依据笔者多年带队训练的经验,笔者认为影响摔跤运动员自信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例如:体能储备、战斗动员、比赛经验、赛事重要性等。一般而言,丰富的比赛经验、娴熟的战术技能和良好的体能是决定运动员自信心强弱的重要因素。在摔跤比赛中,赛前缺乏自信的运动员,由于畏惧对手,更容易产生极度紧张的情绪,从而影响技战术的运用和教练员的战略部署。如一些运动员比赛中遇上实力强的对手,心里就高度紧张,一直怀疑自己的能力水平,这样就会对运动员的情绪和自信心产生不利影响。

2.3 赛前过度自信和盲目乐观

运动员对如果对比赛难度和挑战性估计不足,高估个人实力就会产生过度自信心理,盲目乐观。这种赛前心理状态容易导致运动员产生骄傲自满的心理,盲目地选择技战术,比赛过程中注意力下降、忽视比赛细节和降低判断力,对比赛的过程控制没有目的性地进行,从而影响正常发挥。

2.4 赛前情绪消极低沉

运动员赛前由于思想负担大、患得患失、过多担忧比赛不利因素、比赛积极性不高、缺乏顽强的战斗意志等等就比较容易出现情绪不兴奋、反映灵敏度下降、斗志不强、判断能力下降的消极心理。如果运动员带着这种状态参赛,必然会降低运动员的比赛成绩。

3 摔跤运动员不良心理状态的调控方法

鉴于赛前心理状态对比赛成绩具有明显影响,因此运动员在赛前不仅要做好体能、战术准备工作,还要做好赛前心理调节。本文结合摔跤运动员赛前可能出现的不良心理状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对运动员进行赛前心理调控。

3.1 稳定情绪法

紧张情绪会引起运动员各种心理因素的异常,神经反应出现障碍;在紧张情绪的支配下,运动员往往对自身行为失去控制,会发生一系列技术动作的异常变化,还会影响其执行教练员战术部署效果,所以赛前对摔跤运动员进行稳定的情绪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赛前教练员要密切关注运动员的情绪状态,当运动员出现低落情绪时,教练员可以引导其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积极的事物方面,提高克服不良心理影响的能力。调节运气法也是一种很好的调整运动员情绪的训练,运动员可以通过有节律的深呼吸使自己的情绪波动稳定下来,达到放松情绪的效果。在赛前稳定情绪的训练中,教练员还可以采用情境模拟来强化运动员面对各种突发状态的心理承受能力,并引导其学会利用各种心理暗示和干预方法来保持情绪平稳。导致运动员赛前情绪波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赛前情绪稳定训练中,教练员要注意运动员的个性心理特征,因人施教,使运动员轻松地进入比赛。

3.2 合理比赛目标法

赛前比赛目标的定位会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奋斗目标,如何赛前目标设定合理,则会不断加深运动员对比赛意义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有效增强他们的比赛责任感,从而促使其全身心投入到备战当中去。相反,如果运动员对比赛目标模糊不清,就不会产生强烈的责任感,斗志不能有效激发出来,比赛情绪难以达到兴奋状态,影响运动员的最终比赛成绩。因此,教练员要在赛前要帮助运动员正确分析自己的优缺点,分析对手的特点,给自己一个明确的比赛目标,根据制定的比赛目标调整比赛状态,合理安排技战术,赢取比赛的胜利。

3.3 树立信心,激发斗志法

良好的自信是保证运动员正常发挥的前提条件,运动员首先要相信自己的实力才能够在激烈的对抗中保持高昂的斗志,才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战斗当中。在比赛之前,教练员可以适当安排一些实力相对较弱的队员与参赛队员进行模拟比赛,以提高参赛运动员的获胜几率,提高其获胜信心。摔跤是对抗性的运动项目,运动员的斗志越高,运动员承受各种困难和挑战的能力就越强,技站水平保持的就越稳定;斗志低落,则会显得信心不足,过度紧张,判断能力下降,不能完全发挥个人应有的战斗实力。因此,教练员要重视运动员斗志的激励工作,在重大赛事前期,组织全体运动员参与战术计划和方案制定讨论工作,不仅可以加深运动员对教练员战术思想的理解,还可以激发运动员的战术想象力,寻找战胜对手的捷径和诀窍,同时还可以提高运动员的斗志。此外,运动员还要学会从“战略上藐视对手,战术上重视挑战”,不管是面对什么样的对手,都要全身心的投入到比赛当中去。

3.4 模拟训练法

在陌生的比赛环境中,运动员内心会产生一些不适感,这些情绪容易影响运动员的比赛情绪。模拟训练法则是针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或问题进行模拟实战,为运动员参赛做好适应性准备[5]。根据摔跤运动员特点,教练员赛前可以通过是设置逼真的竞赛情境和条件进行模拟训练,包括模拟对手可能采用的技战术、赛场上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赛场氛围、模拟裁判。在赛前的模拟训练中陪练员的选择非常重要,教练员需要在掌握各种情报的基础上,选择最为接近的陪练员,从而使运动员有一个比较充分的心理准备,以达到“早有所料,意料之中”的境地。模拟裁判的环节中,可以有意识地安排裁判员误判或漏判,尤其是在重要关头的误判,以此锻炼队员的适应能力和情绪的控制能力。同时,在到陌生比赛场地比赛之前,事先到场查看赛场环境,了解场地、灯光、赛场温度等,对于其中存在的主要影响物,要给予其特别提示并给出有效应对措施。

3.5 专门化知觉训练

摔跤运动员的专门化知觉训练包括时间感的训练和空间感的训练。时间感的训练则是培养运动员准确判断时间时的能力。一场摔跤比赛的时间为2分钟,如果运动员能够准确的感知比赛时间,就能利用时间规律合理运用自己的技战术。对运动员时间感的训练,可以通过对每一个内容用计时方法进行训练而获得。空间感的训练涉及摔跤比赛场区,因此摔跤运动员眼光都要长远,既要看到眼前,也要知道所处的位置背后是否有退路,背水为战,势必危境。所以,既要学会利用场地的战术,也要不至于自己陷入场地危险边缘,这样就可有效的采用进攻或防守等技术得分或不丢分[6]。

3.6 语言激励法

摔跤运动员在比赛场上进行拼搏的时候希望有更多的人认可自己,这对运动员来说是宝贵的精神动力,教练员可以运用激励的语言对运动员进行鼓励,这样有助于运动员努力发挥自己的潜力,提高意志。尤其是赛前,教练员都需要对运动员进行合理的肯定和必要的提醒,让运动员减轻思想负担进入比赛。比赛过程中,教练员对运动员出现的各种失误和缺点,不能一味指责和批评,而是要从正面加强引导,帮助其找到解决方法。

3.7 表象训练法

表现训练法是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方法,也是运动员在比赛中经常采用的一种训练方法。赛前通过表象训练法有助于运动员强化运动技术动作,使运动员充满必胜的信心,达到最佳的竞技状态。在赛前训练中,运动员通过重现过去的最佳竞技状态,可以达到消除紧张和恐惧情绪。注意,教练员引导运动员进行表象训练时,要在形成正确的运动表象的基础上进行,不然将会适得其反。

3.8 活动调节法

摔跤运动员的肌肉活动所引起的生理过程的变化会导致产生相应的情绪兴奋状态。如果肌肉活动积极,从肌肉向大脑转递的冲动就多,大脑的兴奋水平就高,情绪便会高涨。相反,情绪便会低落。摔跤比赛三局,每局2分钟,这就要求运动员很快进入兴奋状态,如果在临近比赛上场时运动员兴奋不起来或太紧张,可以做几组30秒钟的原地高抬腿,以此来调节肌肉的兴奋度。

3.9 自我暗示法

现代摔跤项目竞技水平不断提高、竞争激烈,运动员的生理负担和心理负担加重,因此,肌肉和心理都容易处于疲劳状态。自我暗示法主要是借助语言进行心理调节,放松情绪。赛前情绪的放松可以消除运动员的身体疲劳和精神疲劳,为在比赛中达到最佳的竞技状态取得好成绩作好充分的准备。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良好的赛前心理状态有利于运动员比赛中优异成绩的取得,根据摔跤比赛的特点,运动员赛前可能出现的不良心理状态主要有四种:赛前过分紧张和激动、赛前缺乏自信、赛前过度自信和盲目乐观、赛前情绪消极低沉。

(2)加强对运动员赛前的心理训练,对稳定运动员的赛前情绪,提高运动成绩有直接关系。赛前可以通过稳定情绪法、合理比赛目标法、树立信心,激发斗志法、模拟训练法、专门化知觉训练、语言激励法、表象训练法、活动调节法、自我暗示法对运动员可能出现的不良心理进行及时调控。

(3)赛前心理状态的调控针对不同个性特点的运动员,要因人而异,不能千篇一律,要有针对性,主要是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密切配合,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4.2 建议

(1)摔跤赛前的心理调控是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对抗比赛能力的重要环节。教练员须结合运动员自身的特点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赛前心理训练和实战心理训练,使运动员形成良好稳定的心理状态,打好每一场比赛。

(2)建议有计划地举办有教练员、领队、运动员参加心理辅导训练班,普及心理训练的知识,提高教练员对心理训练工作意义的认识,把心理训练落到实处。总而言之,教练员和运动员要高度重视赛前心理调节作用,不断提高运动员的比赛斗志,取得更好的比赛成绩。

[1]何炎晟,何 刚.摔跤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的重要性及训练方法[J].德州学院学报,2013(04).

[2]刘东风.摔跤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对比赛的影响及调节方法[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08(12).

[3]沈 红.试谈运动员赛前心理紧张及其克服方法[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5).

[4]贺西格.浅析摔跤运动员的赛前心理训练[J].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学报,2006(6).

[5]王征宇. 武术套路运动员赛前最佳心理状态形成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6]刘 军,常 生.武术散手运动员竞赛心理状态及训练方法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5(08).

[7]李忠山.谈摔跤运动员的赛前心理训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

[8]姚家新.竞赛心理咨询与心理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9]刘 赫.中国式摔跤赛前心理对运动员的影响[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

猜你喜欢
斗志教练员运动员
献爱心的小男子汉
以昂扬斗志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当代陕西(2021年18期)2021-11-27 09:01:04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4:30
以越战越勇的斗志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当代陕西(2019年23期)2020-01-06 12:17:36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冰雪运动(2019年2期)2019-09-02 01:41:26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海外星云(2015年15期)2015-12-01 04:17:44
运动员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