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滨
(哈尔滨体育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
作为我国特有的体育项目,武术在我国的漫长历史当中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我国的武术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武术不仅具有博大精深的内容,同时还包括了极其丰富的内涵,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我国的武术散打运行一直是非常流行的体育运动形式,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其受到了国人的喜爱以及广泛关注。本文对武术散打的健身功能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对武术散打的进一步推广找到新的途径和领域,使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喜爱武术散打,通过练习武术散打进行健身。
本研究搜集了大量的报刊、杂志、理论书籍等文献资料,对武术散打的健身功能进行了详细的检索和研究,并通过图书馆和网络平台查阅了大量的武术散打论文和专著,掌握了大量的客观、真实的一手资料。
本文将武术散打与其他相关的体育项目进行了健身功能方面的横向比较,以研究武术散打特有的健身功能。
对收集到的有关武术散打健身功能的著作和成果进行了筛选和整理,通过类比、归纳和演绎等多种方法对关于武术散打的健身功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得出了相关结论,以为武术散打的健身性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通过实地走访以及其他形式的访问,与武术散打有关人员就武术散打健身功能的实际看法,以及武术散打运动员的实际情况。访问的人员包括武术理论学者、武术散打研究专家、武术散打教练员、运动员、长期坚持武术散打运动的武术散打爱好者等等。通过了解他们练习武术散打后的身心状况以及对武术散打健身功能的看法,来剖析武术散打的健身功能。
武术散打作为一项体育运动,经历了近四十年的发展历程,其内涵优秀的文化底蕴不断被后人继承、改革和创新,形成了武术散打独特的风格和运动模式。散打不仅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又具备了现代竞技体育的基本特征,成为一项极具社会影响力,且技术含量极高的体育竞技比赛,受到广泛的关注。
武术散打是将中国武术融入现代竞技体育之中的一个产物,是以中华传统武术作为基础,运用现代竞技体育的竞赛形式来挖掘武术散打的实用价值。散打是武术运动的精髓所在,是武术运动中的最高表现形式。武术散打主要使用各种武术技法进行斗智斗力,体现自我的格斗能力。武术散打不仅具有对抗性,也具有民族性。武术散打的基础是中华传统武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丰富的竞技文化和道德文化等,具有很高的竞技价值和文化价值。
武术散打脱胎于我国的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虽然传统武术产生的动机并非为了健身,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熏陶,武术的目的逐渐成为了保健身心和提高自身能力。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对于长寿的追求也逐渐渗透于武术之中,因此,随着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中华武术逐渐向健身功能发展[2]。武术散打继承了传统武术对健身功能的追求,并将这种追求灌注于武术散打的练习过程中。武术散打训练在适当的强度下可以有效的对身体的各个系统进行锻炼,通过长期的训练提高人体的抗击打能力、协调能力等各种身体机能,具有良好的健身价值[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命的长度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与此同时,由于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现代社会过快的生活节奏,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很多人们都在饱受身体机能不断退化以及精神压力过大造成的种种困扰。因此,寻求形式多样、能够锻炼身心的健身活动是现代人对于运动的一个普遍追求。由于这种需求,越来越多的体育竞技项目也开始向健身功能方面靠拢,武术散打不仅可以对现代人的身体机能进行锻炼,其全面的训练可以对人体的上肢、下肢等部位进行均衡的锻炼。与此同时,武术散打还可以为现代人提供“心灵健身”,其较强的竞技性能够为现代人提供宣泄压力的平台,有效的缓解生活压力带来的各种疾病和负面情绪,调节身心,维护健康。
体育运动是一种良好的锻炼身心的活动。而对于身体具有保健作用的体育运动一般必须是有氧呼吸运动[2]。如果将武术散打作为一种体育竞技项目,则其对抗性比较强,训练强度也很大,不符合有氧呼吸运动的标准。因此,挖掘武术散打的健身价值,发挥武术散打的健身功能,就必须将其定位为一种全民健身运动,适当降低训练的强度,以打沙袋、打靶以及模拟实战作为主要的训练项目,根据训练者的身体状况对强度进行调节,以中小强度为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武术散打的健身价值,使其成为一项具有健身功能的有氧呼吸运动。
4.1.1 武术散打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武术散打是一项全面的运动,不仅包括了类似跆拳道的腿部练习,对于练习者全身都有相应的锻炼。武术散打包括腿法、拳法和摔法,而且每种技法中都包含了很多不同的招式,对身体的锻炼非常全面。例如拳法就包括了摆拳、勾拳和直拳;腿法就包括了鞭腿、侧踹腿和正蹬腿;摔法则包括了过背摔、过肩摔、抱单腿拉腿摔、抱双腿过胸摔、抱双腿前顶摔等等[3]。这些技法灵活多样,有曲线型也有直线型,对人体的上肢、下肢以及关节和肌肉都进行了锻炼,健身效果明显优于跆拳道。
(1)不仅如此,长期坚持强度适中的武术散打锻炼,可以对人体的肌肉和骨骼进行有效的锻炼。武术散打能够使骨骼粗壮,通过压力和拉力使骨小梁的排列更加规律和整齐,促进骨密质的增厚,防治骨质疏松,肌肉也更加结实有力。武术散打中的沙袋练习、拳靶练习和脚靶练习都能够有效的促进骨骼的发育,使骨骼粗壮有力,骨骼的抗折、抗压、抗扭转、抗弯能力都得到了提高[4]。与此同时,骨表肌肉能够更好的附着,血液循环也得到很好的改善,肌肉更加强壮,身体素质得到显著的提高。
(2)武术散打对于关节和韧带也有着良好的锻炼和保健作用,通过系统的练习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固性都得到了加强。通过练习使韧带和关节囊增厚,关节周围的肌肉更有力量,关节的稳固性也就随之提高。而武术散打中的柔韧性练习,能够加大关节周围肌肉、韧带和关节囊的伸展性,提高关节的灵活性。
(3)武术散打对于肌肉有着良好的锻炼作用,武术散打的运动量较大、强度相对较高,通过坚持练习能够增大肌肉体积、增粗肌肉纤维。长期练习武术散打能改变毛细血管的形态结构,肌肉的供血量增加,肌肉更加匀称有力,健壮美观。特别是对于正处于发育时期的青少年,由于其骨骼无机成分少,柔软度高,通过合适的、低强度的武术散打训练,可以促进肌肉的发育[5]。
4.1.2 武术散打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武术散打融合了传统武术的精髓,在竞技的过程中不仅有力量的搏击,更有智慧和技巧上比拼。长期练习武术散打能够有效的锻炼神经系统和反应能力。青少年练习武术散打可以提高其神经的灵敏度,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而中老年人练习武术散打,可以保持神经系统的灵活和兴奋,延缓神经系统的衰老。在武术散打的训练中,要求训练者要保持大脑与身体的高度一致,对训练者的身体力量、灵敏度和柔韧性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是一种很好的健身运动。
4.1.3 武术散打对其他系统的影响
武术散打对于心肺系统、消化系统等人体其他系统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通过练习武术散打,可以增强肺活量、增强改善心血管的功能和形态结构、改善人体消化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在练习武术散弹的过程中,肺活量不断提高,心肺功能逐渐提高,对于消化系统功能不良的人群,通过练习武术散打可以加强肠道蠕动,促进消化。此外,练习武术散打可以降低心率,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改善免疫系统,提高人体的免疫力,预防疾病,延缓衰老。大量的实验以及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就会具有相对较高的肺活量值。如果经常性的进行散打锻炼,就能够有效的改善人的呼吸系统,减少人上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
人的心理状态也会对人的身体产生影响,现代人面对很强的生存压力和竞争压力,武术散打能够很好的对人的心理状态进行调节,达到全面的健身作用。
4.2.1 武术散打可以释放不良情绪
武术散打与其他健身项目相比,具有更强的对抗性。因此通过体育散打可以对不良情绪、消极情绪进行释放,达到缓解压力、释放愤怒和不满情绪的作用[6]。通过对竞技对手或者击打目标进行击打,可以使训练者释放生活中的压力以及不良情绪,而不会因为不良情绪的堆积而引起心理疾病,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威胁。在武术散打的练习过程中对肾上腺激素分泌进行刺激,会产生兴奋感和愉悦感,定期进行武术散打练习可以使人宣泄压力,调节情绪。
4.2.2 武术散打可以锻炼意志
武术散打具有较强的运动强度以及对抗性,能够对人的意志力进行锻炼,要求训练者能够坚持不懈、对抗疲劳,在训练过程中要求训练者能够抵抗身体的疲惫、体力的消耗以及心理的紧张,久而久之,能够培养训练者果敢坚毅、勇于挑战的进取精神,改善人的精神面貌。武术散打能够带给训练者胜利的喜悦,培养积极进取的心理状态。
4.2.3 武术散打可以增强人的心理应激能力
武术散打必须在一定的规则下进行,要求训练者能够严守规则,在一定的规则的约束下,武术散打训练者要能够应对外界带来的伤害性感应,迅速调整心态,继续投入训练[7]。特别是对于青少年,长期坚持武术散打对其心理应激有着良好的锻炼作用,能够培养“胜不骄败不馁”的正确态度,在面对失败和挫折时能够及时调整心态,摆正自我,继续奋斗。
武术散打具有良好的健身功能,能够有效的增强体质,对人体的各个部位进行有效的锻炼,使人变得更加强壮、灵活,保持人体的健康和身姿的健美。武术散打还可以很好的调整人的心理状态,释放压力,磨练意志,是一项适合现代人的健身项目,应该得到更加广泛的推广。
[1]纪建国,周维方.散打俱乐部式练习对大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2(09).
[2]汪百祥,陈众观. 甘肃省城市社区老年体育现状调查分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2).
[3]毛 迪,沈玉洁.从散打的健身性探索高校散打课程教学的新思路[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08).
[4]张永明,彭二丁.传统武术与现代武术(散打)在技击特征上的差异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03).
[5]时 锋,时彩颖.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谈现代人的生活状态[J].科技信息,2010(10).
[6]杨广辉,任志杰,王玉坤.影响散打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1(06).
[7]石 能.体育课程练习强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