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教学在少数民族预科教学中的作用

2014-08-15 00:53
环球人文地理 2014年18期
关键词:预科文化背景汉语

柳 慧

(伊犁师范学院 中国语言学院,新疆 伊宁 835000)

一、语言与文化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各种富都离不开语言。语言也不能脱离文化而独立存在,任何一种语言都以所赖以生存的文化为基础的。在维吾尔语里“da—da”指父亲及与父亲同辈的男性亲戚;而汉族每个家庭成员都有一个特定的称谓。因此,学习语言就掌握该语言的文化背景,掌握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程度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其对该语言知识的使用能力,即是否能正确、得体地运用该语言。一个缺乏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人,不可能正确、灵活地运用该语言与人进行正常交际。正如美国人类学家萨丕尔所言,“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语言与文化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这种特性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时表现得尤为突出,要想真正掌握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这种语言背后的特定的社会背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这种语言。

二、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汉文化教学

1.汉字文化教学。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它不同于少数民族语言是拼音文字。对于“非汉字文化圈”的预科生来说,汉字学习非常困难。因此在少数民族预科汉字教学中,应将汉字教学与文化教学结合起来。汉字文化是由汉字的象形表意特性决定的,在汉字教学中应说明汉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汉字。如讲解湖、液、晴等字时,利用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造字特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文化内涵。“文化”是一个内非常广泛的概念,并不是所有的文化内涵都是语言教学内容。这里所说的是要把文化性作为词汇教学的原则,就是要关注那些和目的语的理解与运用密切相关的文化因素。这些文化因素主要是隐含在目的语的结构系统和表达系统中,能够反映该民族的价值观念、是非趋向、衣食住行、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等方面的文化内涵。结合文化背景教学就是要求在词汇教学的过程中,解释词语所包含的这类文化因素,否则就无法真正理解和运用这种语言进行交际。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理解特定的词语时往往以固有的参考系统为参照,因而在跨文化交际中,虽然使用同一词语,心理联想的含义却不尽一致,从而使得词汇的文化内涵产生差异。如:“月佬”、“分红”、“知青”等词语;还有反映社会文化变迁的新词语,如:“离休”、“下海”、“炒鱿鱼”等词语学生不能理解,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汉语成语、谚语、歇后语等,少数民族学生表义易懂,但所表文化含义却难以理解。由于那些隐含在语言的结构和表达系统中的文化因素是无法知晓的,从而造成文化上的冲突和交际上的障碍。因此词汇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导入文化内容,进行文化对比,训练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感知能力和适应能力。

3.文化背景知识介绍。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是这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每一个词语、句子甚至篇章中都包含着该民族的文化信息。由于人们价值观及文化背景的不同,对于同一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也不相同。例如:哈萨克族崇尚白色,“白”象征纯洁无暇、善良、忠诚,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的新娘结婚时多穿白色的婚纱,象征纯洁。而汉族新娘穿红色礼服象征喜庆。因此在语言教学中把表现在语义、语用等方面的民族心态文化、民族价值观等思想文化对比,在对比研究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引入课堂教学中。

4.情景设定。情景设定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活动发现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加强对汉文化知识的认识,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例如学生练习“坐公交车”、“超市购物”、“医院看病”等一些情景活动,通过练习让学生对比两种文化中的语言习惯,深刻体会汉语和目的语交流方式的不同点。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促进目的语文化的学习。

三、预科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策略

1.在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和他们对语言的掌握程度从新闻、报刊、网络等方面给学生提供目的语现实语言信息;教师也可根据学生对语言的精通程度来选择有效的材料。如让学生观看汉语节目或视频、研究详细的图标及内容要点等,研究后让学生对以上出现文化进行讨论和分析。

2.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教师可安排学生进行角色表演,表演时学生可根据文化差异故意演出一种错误的交际活动。比如:在目的语的文化交际中怎样称呼不同的人群,如不同身份、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当不同身份或不同性别的人上场时,学生科表演一个不恰当的情景,其他学生观看并设法找出表达错误的原因,然后在同样的情景下让学生表演正确的交际活动。

3.给学生提供实物。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实物如塑像、工艺品等,也可以提供源于学生目的语的文化图像,对所展示的实物进行思考和分相关信息,最后让学生写一个简短总结或让学生进行口头表演。

4.文学篇章学习。文学篇章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信息,在教学中教师可挑选有特定目标的文学篇章对让学生阅读,这对学生理解不同文化差异非常有帮助。语言教学中必须强调文化教学,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和使用这门语言,更是为了使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语言和文化的相互关系,从而牢固地掌握知识。预科汉语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语言所传递的文化信息。教师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由于不同民族的语言、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等不同;要清楚地认识到文化是多元的;文化是变化的。因此,在预科汉语教学中,教师不光要注意语言教学,而是要积极、努力地营造学生交流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强烈的汉文化意识,重视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以及两种文化对语言的影响,使学生在实践中加强学习并发展语用能力,最终实现预科汉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猜你喜欢
预科文化背景汉语
学汉语
数学文化背景下的计数原理试题赏析
招生政策没吃透会有多少损失?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东戏剧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跟踪导练(二)(6)
基于陕西地方文化背景下的动画创意人才培养研究
留学预科项目,为高考后进击海外名校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