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双喜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武汉 430212)
(一)明确社会主义的本质。自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进行了一系列有益于认识和实践社会主义的探索,但人们往往在对于社会主力的理解过程中,存在些许偏差,导致长时间内,人们对社会主义只具有简单化、教条化的认识,并将社会主义浅显的理解为形式,邓小平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社会主义的认识深化,在总结以往社会主义经验教训的同时,倡导人们应当明确的认识到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以及对以往经验教训概括总结,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的科学定义。一九九二年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就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做出了明确的规划,并提出计划和市场并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并不完全等于社会主义的专属经济方式,资本主义也会对经济进行计划干预。而社会主义也应当有市场,通过计划与市场的结合,大力发展经济。这一认识的前提应当明确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这就是著名的“猫论”——不管白猫黑猫,能抓住耗子就是好猫。就是这一观点,明确了何为社会主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研究做出巨大贡献。
(二)改革开放为社会主义发展助力。自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采用怎样的发展机制,实现社会主义的大发展大繁荣”一直都是一个历史性难题。毛泽东纠正了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问题的否定,并坚持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解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并且主张立即对生产关系进行改革,但由于生产关系的导致了生产力的相应变化,从而使得改革失败,导致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失败。邓小平同志通过对前人经验教训的总结,强调改革还应当继续进行,改革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动力,其目的主要是在于发展生产力,对于中国的国情来说,改革必须是全面的,同时将对外开放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对于其他国家的东西要尽力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世界上一切先进文明都为我所用。
(一)坚持“以人为本”。自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时期通过对前人发展经验的总结,并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与时代发展需要,对社会主义六轮进行了深度探索。并且党的十七届代表大会的照开,也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在新时期从新角度解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发展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党、怎样发展党“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中国人民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了全新的认识。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且时期代表大会首次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精确概括,将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并确立全面协调可持续为基本要求,将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确立以人为本的核心内容。准确的回答了审视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在如何发展的历史性问题。对科学发展观进行充分运用能够有效的对发展难题采取对策,并对发展理念进行丰富,从而拓展并创新发展理念。
(三)构建和谐社会。如今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这与“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决策是密不可分的,人民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但是社会上依然存在一些不和谐的现象,贫富差距过大等问题,使得部分群众具有不满情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需要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决策,胡锦涛曾说过:和谐社会应当具备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公平正义、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因素。
总之,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符合当今国情的基础上,得到了巨大发展,也更加符合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趋势。同时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反映出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进入新时期的新情况,将新的发展思路、发展理念,以全新的理念破解了一系列发展难题,促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1]蒯正明.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与创新[M].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
[2]荣长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问题探究[M].理论月刊,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