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锐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1)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知识时代,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也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其中本文所探讨的辅助教学无疑是这发展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社会要求全方位的培养更多实践性人才,所以高职院校的教学也变得任重而道远起来。随着实践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推敲探讨的问题。
实践教学进行分组教学或项目教学环节时,通常都是由多个分组或多个项目同时进行的。不同分组的学生在实际操作时,往往会提出许多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问题,而主讲老师只有一人,往往就会应对不暇,短时间内不能一一解答。
2004年哈佛大学霍华德博士提出了“多元智能”教育理论来设计改革高职现有的教学模式,可以达到高职教育培养多元智能的目标,并形成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树立人人都能成功的学生观、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多元多维的评价观和有教无类的教育观。而辅助式教学模式,作为多元化立体式教学管理中的一种教学模式,已被美国多数的高职院校所认同。
针对我国高职课程改革中“重社会和学科价值,轻个人价值”等问题,认为高职课程改革应转变课程观念,实现由以“知识为中心”向以“知识、能力、素质”为主要目标的教育质量观和由“专业对口”的教育观向人才素质培养的“基础性”教育观念转变”。主要出现如下几点教学问题:
(1)没有及时巩固,技能遗忘速度快;
(2)学习的顺序与学生的理解不匹配,导致教学顾此失彼。
因此,努力解决教学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开展教学改革、更新教学模式、建设优质教师队伍,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一项根本性的任务。
辅助教学模式作为一种伴随性的教学手段,它符合“面对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认识与实践模式,有助于探索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辅助式教学模式主要作用:教学交予教师与学生的手中,用更多的互动式探讨去弥补单方面的问答。改变学生被动教学的情绪为积极向学,从不同的辅助老师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保持新鲜感与求知欲。
主导教师和辅助教师的互相配合,利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手段,把抽象的理论、概念同具体的事物之间建立起一种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主导教师和辅助教师针对各学科、各专业的特点,把握知识脉络,注重知识的三维立体框架结构,合理安排教学任务,辅以灵活的教学手段。
辅助教学模式,是基于工学结合和产学结合模式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合、思考和解决的办法。它应当得以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广泛的开展,成为一种教学模式,帮助高职院校将教学改革持续的贯彻下去。
教师之间团队意识的形成,从不同角度把握学生的动向,进一步促进横向与竖向知识的伸展,让学生更加灵活的学有所成。辅助教学模式的开展,解决了现今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可以说是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的突破。
[1]王一定,黄日强.问题与出路:我国高职课程改革的理论视角[J]成人教育,2007(248):68-69.
[2]陆黎,崔慧华.高职类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课的教学探索[J].科技信息,2008,595.
[3]李洪波,李剑平.知识·能力·人格·素质——兼谈未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J].高等职业教育一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