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梓露
(沈阳师范大学 戏剧艺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舞蹈作为一种表现性艺术,它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和艺术魅力。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少儿素质教育倍受人们关注,少儿早期舞蹈教育也越来越得到重视。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误区及一系列问题,令人深思。
其一、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冲击下,不知有多少家长、学校盲目跟风,少儿培训机构开办的如火如荼,但却未意识到已深陷教育误区;其二、少儿舞蹈考级教材以专业性强的训练为主,内容枯燥无味,缺少童真。老师和培训机构为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强制”授课。孩子在家长陪同下接受着“强迫式”的技能学习。针对以上问题,试问怎样的少儿舞蹈教育能真正有效地助于孩子的成长?
当今的少儿舞蹈教育偏向专业化的教育形式,教学内容较难。著名舞蹈家,北京舞蹈学院教授,中国舞等级考试创建人孙光言在《谈中国舞等级考试课特征》一文中重点论述了关于两大重要身体部位腿和腰的训练,4岁到7岁腿的软开度训练是从“勾绷脚”开始发展到地面动作,10岁时再至把杆上“压腿”,11岁时开始地面“扳腿”。腰的训练是从6岁至12岁经过“伏卧后弯腰”到“后双吸腿弯腰”再到双手扶地后弯腰的训练过程。
而当今专业教学机构为了高效率的出成绩,展示自己的教学成果,过早的进行腿和腰的软开度训练,以专业的舞蹈考级课程为教材,过早的加入把杆,擦地,蹲等强度训练。使得学习变得严谨、枯燥、无味,严重违背了少儿舞蹈教学自然规律。
在少儿时期,孩子自身很难适应这种枯燥、刻板的学习方式,这就引发了家长,老师在少儿学习舞蹈过程中实施了双从强迫式学习与监督学习。
1、家长的教学理念问题
有些孩子学习舞蹈,是迫于家长“压力”。家长错误的认为孩子要学就要必须学好,从手脚位置到动作技术技巧要领,都离不开家长的“监视”,这样剥夺了孩子自主学习的权利。家长不能“包办”教学,更不能让孩子“被学习”。应该减少孩子的学习压力,使他们对舞蹈产生浓厚的兴趣。
2、教师的教学理念问题
在当今的应试教育下,有些舞蹈教师并没有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而是一味的强调教学成果,忽略了少儿舞蹈教学本身的规律,正如2013年3月,电视新闻报道湖南湘江一位6岁孩子,在练习下腰时,不慎摔倒致瘫痪。一只羽翼还未丰满的雏鹰,还为展翅享受蓝天的怀抱,就要陨落……这样的结果让我们痛心惋惜,事故也引人热议,更多引发了关于少儿舞蹈训练科学性与目的性的问题。
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将孩子的学习带上了功利的色彩,一切活动都必须有助于在未来生活中获得优势的错误理念。舞蹈学习成为一项关于未来竞争的严肃问题。
3、社会培训机构的教学理念问题
当今社会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少儿舞蹈教育的目的就是舞蹈考级,在当今看来,获得舞蹈“等级证书”就等值于知识。
活泼好动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考级学习一板一眼,这违背了孩子的天性,这种教学形式,会固守住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与自主性学习的发展,这就是中国的教育。孩子不能有自身见解,不能有自己的思维,只能听从教导和命令。孩子的创造力无情的被专业模式教学扼杀在摇篮里。
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六大主张”,认为:“解放儿童的头脑,使其从道德﹑成见﹑幻想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双手,使其从‘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许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嘴巴,使其有提问的自由,从‘不许多说话’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空间,使其接触大自然﹑大社会,从鸟笼似的学校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过紧安排,从过分的考试制度下解放出来;给予民主生活和自觉纪律,因材施教。”对比当下,陶行知老师“真知灼见”的观点值得提倡。
从社会角度看,智力开发、专业教育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德育教育,即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根本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人格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德智体全面的人才,才是社会主义的有用之才。
由此可见,当今少儿舞蹈教学中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通过自身的理论学习和少儿舞蹈教学实践经历,提出了几点关于少儿舞蹈教学形式与内容上的改善建议。
1、兴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是引导少儿去探索知识的意向
兴趣是少儿主动学习的前提。少儿在意识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较差,学习积极性直接受兴趣支配,因此在少儿舞蹈教育目标上应把激发少儿的兴趣放在首位置,这才是少儿学习舞蹈的最基本动力。
2、教材内容要适合少儿的年龄特点
在少儿舞蹈教材选择上要易被少儿理解的,克服成人化、标准模式的倾向,舞蹈的动作要简明,活泼,形象,这样才能激发少儿学习舞蹈的兴趣,教少儿舞蹈时,先把舞蹈内容编成故事讲给孩子听,帮助少儿理解,使少儿能形象地表达出各种舞蹈动作。
1、正确的思想意识有利于客观事物的发展
在正确意识形成后,孩子会提升技能,这样孩子认识到学习的快乐,就会乐于学习。少儿在舞蹈学习中,首先家长和老师应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从而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学到知识与技能,同时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习惯,以帮助其更好的成长。
2、培养少儿良好的学习方法与态度
学龄前时期是儿童接受教育最快,可塑性最大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是至关重要的。在舞蹈学习中,主要由老师通过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来提高孩子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这种正确的学习意识就会在少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
我国伟大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也曾指出:健康的少儿无论是游戏、散步或工作、学习,他们本能地会唱唱歌,会表现舞蹈的韵律。我们选用的舞蹈都是适合少儿年龄特点,从风格到结构都能贴近少儿生活的教材,如儿童舞蹈《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小小画家》等都以生活为原型,引导孩子去观察生活,加深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热爱,感受,欣赏,追求世界中的一切美好事物。
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对少儿的指导态度直接影响着孩子学习的效果。我们在上课时保持精神饱满、态度积极,心情愉快。孩子好胜好强,正确的评价、表扬和鼓励,可以激发少儿的上进心、自尊心、自信心,用激励的方式能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给予孩子帮助、表扬,表扬会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少儿舞蹈作为一种典型的早期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奠基作用。古人云“启其萌而引起趣”。少儿舞蹈教育应该以兴趣培养为主,遵循教学自然规律。过早的让孩子背负着他们不该承受的“包袱”,对其身心发展都是没有帮助的。孩子应该拥有快乐,对未来有更美好的向往。
在此,我呼吁父母,请尊重孩子内心的想法,遵循自然规律,培养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我也呼吁社会:“应试教育培养不出真正的人才”,真正的素质教育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着眼于孩子兴趣发展和人格完善。激励少儿发挥聪明才智,实现自身价值,得到社会的尊重,才能更好的报效祖国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