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雅
(太原市群众艺术馆 山西 太原 030024)
合成是一门群体艺术,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相互配合、烘托而演唱,通过人生演唱的声部协调、均衡及和谐来展示音乐作品内涵、思想情感。因此,合唱的活动通过合唱演员来实现,作为一名优秀的合唱演员,不仅具有较高的演唱兴趣,而且还有熟练的演唱技巧。通过反复实践训练,提升演唱水平。下面则从演唱的统一、和谐及协调三大方面阐述声乐合唱的演唱技巧。
由于声乐合唱是一项集体歌唱,具有演唱统一性。在合唱中个人应无条件服从团队要求,做到呼吸统一、起声进声统一、咬文吐字统一、共鸣位置统一。首先,呼吸统一。正确的呼吸是合唱演唱技巧的重要基础,对音色、节奏及音准、吐字、语言表现力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合唱时站立需挺胸收腹,两肩下垂,眼光平视,如战士一般,充满活力。确保不紧张、不恐惧,放松身体,呼吸要快,而吐气要慢且均匀。其次,起声进声统一。应根据气息及声带闭合的关系,做到起声进声的统一。通常情况下,起声分为软起声、硬起声。前者也称之为缓起,声带闭合与气息相一致,声音较柔软;后者也称之为激起,先闭合声带,后靠横隔膜送气,这样所发出来的声音具有较强的爆发力。再次,咬文吐字统一。无论是合唱还是单唱,吐字清楚是必备条件。合唱的咬文吐字必须符合语言的发音规律,实现发音吐字的统一性。在发音时先保持韵母状态,随后发声母,最后回到韵母状态,可提高吐字的清楚性。最后,共鸣位置统一。人的共鸣腔体主要分为泛音共鸣及基音共鸣,合唱中的音色变化大多是靠泛音共鸣而实现的。这就要求演唱者应正确了解自身的共鸣结构,并在演唱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共鸣位置的作用,使其能够发挥具有较强力度的歌声。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过“音乐是和谐之美”。由此表明:声乐合唱中应注意演唱的和谐性。演唱达到和谐能够使听众心情舒畅,陶冶情操,忘却工作或生活烦恼。而要想实现演唱的和谐,则必须实现声音、音准、声部及其节奏的和谐。首先,声音的和谐。声音和谐包括音色及声波律动的和谐,通过加强每一位队员的训练指导,进而使合唱队所有演唱者在音色中实现和谐。其次,音准的和谐。声乐合唱中音准和谐是前提条件,做到音准和谐,能够使合唱歌声达到最优化。这就需要演唱者学习音乐理论知识,加强视唱练耳的训练,进而实现音准的和谐。再次,声部的和谐。每一个人的声部有所不同,这就要求在声乐合唱中应强调声部的和谐性,锻炼演唱者的声音声部及节奏声部,跟着演唱旋律走。最后,节奏的和谐。试想若音乐没有了节奏,如同站在道路上听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噪声一样。因此,对于声乐合唱也讲究节奏性。节奏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而是日积月累才能实现的。在日常训练过程中,应加强演唱者平稳节奏的训练、三连音节奏训练及其附点音符节奏训练等,进而提高演唱者演唱的反应灵敏性。当然,声音是由人来歌唱而实现的,也应强调人的和谐。人的和谐则需要声乐合唱团队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奋斗,齐心协力。
声乐合唱中演唱的协调性也是重要条件,因为演唱的协调性决定着演唱会团体的和谐性。在声乐合唱中避免出现一个声部压倒其他声部的现象,应做到统一的音色、音量及其音准,并重视每一个声部的旋律线,最终达到高效的演唱效果。首先,做到音色的协调。好的音色给人美的享受。尽管音色的天生的,但在后期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也能过达到好的音色。这就需要演唱者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并加强各种音色的调整能力,通过合唱训练,在合唱中能够展现自己独特的音色,又能够与其他演唱者的音色达到协调一致性。其次,音量的协调。音量也是声乐合唱的重要条件之一。若一个合唱团队拥有良好的音色及音准,但是音量较小,听众也就无法正确听到所合唱的内容,影响歌曲演唱效果。因此,在演唱时应根据歌曲内容适当调整音量,并根据演唱作品的特色及情绪需求,对作品进行艺术处理,通过音量的调节合理表达作品情感。通过训练使音量达到“轻、柔、美、高”的效果,而这也是声乐合唱演唱者所需要训练的。最后,音准的协调。若合唱中发音不准确,就难以提高整体合唱效果,让听众觉得吐字不清。因此,应强调音准的协调性,实现横向、纵向的声部的和谐性。
总而言之,声乐合唱作为一项团队演唱,在坚持自己个性时,还应注重演唱的协调性及和谐性,最大限度提高声乐合唱效果,给人带来美的感受。
[1]林海慧.声乐技巧在合唱艺术中的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3):241.
[2]王维娜.浅谈声乐技巧在合唱艺术当中的作用[J].黄河之声,2014,(1):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