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滨湖区入选首批全国民生改善典范区
上榜理由:生态宜居
5月30日上午,由人民网主办的“2014城市发展质量论坛暨全国民生改善典范城市发布会”举行,无锡市滨湖区入选为全国首批民生改善典范区。上榜理由突出“生态”二字—滨湖区作为拥有山水资源禀赋的城市核心功能区,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民生建设等各方面,走出一条“生态宜居地、幸福湖湾城”的建设新路子。
无锡,一个风景优美的旅游城市,它依长江、太湖,自然风光得天独厚,且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在这个城市中有一个区域:它临湖环城,占据了无锡旅游资源的半壁江山;它拥有近112公里长的太湖湖岸线,占据了太湖最美丽的精华部分;它倚山傍水,湖光山色秀美如画;它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浓厚,坐拥众多名胜古迹、遗址旧物、诗文墨迹与自然风光相映成辉,具有极好的发展潜力和开发条件……
它就是无锡市滨湖区,一个拥有一系列高知名度景区景点的宜居宜人之地:有世界最高大的露天青铜释迦牟尼立像—灵山大佛,有世界佛教论坛永久会址—灵山梵宫,有一代文豪郭沫若先生亲笔写的“太湖佳绝处”—鼋头渚风景区,有号称东方华莱坞的中视传媒无锡影视基地和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有一代佳人西施泛舟的水如锦、桥如虹的五里湖风光。
滨湖区位于江苏省东南部,无锡市西南部。南依太湖,北靠长江,东临上海,西接常州,是无锡城市核心功能区。滨湖区总面积628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274平方公里,沿太湖湖岸线112公里。户籍人口45.95万人。滨湖区下辖1镇8街道,其中包括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国家级工业设计园,1个国家级数字电影产业园,1个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3个省级开发区。区域历史文化悠久,风景秀丽,名胜众多,拥有3个5A级景区,是中国吴文化和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注定了滨湖在无锡生态旅游的大区地位。
“建设美丽新无锡,不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健全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形成经济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这是滨湖—这个作为拥有太湖最美山水资源禀赋的城市核心功能区一直以来坚持的发展目标。它不仅以发展生态经济为主线,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同时将“保生态、惠民生、促发展”作为建设生态经济的主攻方向。领生态文明之先,走绿色发展之路。近年来,无锡市滨湖区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民生优势,开辟出了一条“生态宜居地、幸福湖湾城”建设的新路子。
立足巩固生态安全基础,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
滨湖区始终坚持“民生优先、生态立区”的发展理念,大力开展生态建设,以“环境持续改善”和“生态恢复”为重点,以打造“宜居宜业、幸福滨湖”为宗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进步。
在转型发展中融入生态理念。在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滨湖区注重增强和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态环保理念。全区各层面广泛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两型社会”等创建活动,并配合生态教育宣传活动的开展,不断深化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同时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氛围,从而充分调动了全社会各个层面的积极性,区内日益增强的生态意识着实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在“治太保源”中优化生态环境。滨湖区以“治理太湖、保护水源”为统揽,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特别是2007年以来,滨湖累计投入42.6亿元资金,进行了立体化、园林化和城市一体化的多层次生态环境建设,完成2座集中式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累计完成排水达标区创建608个;铺设污水管网421公里、提升泵站16座,建成垃圾中转站6个,完成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76处;实现了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生活污水全接管,“三高两低”(高消耗、高污染、高危险、低产出、低效益)全关停。与此同时,区域人防工程、水利及水环境治理等城乡基础设施也不断完善,建设工程不断推进,这些都给滨湖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基础建设优势。
在污染治理中提升生态质量。由于不断加大环保监管力度,节能减排、污染治理,太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设等有了显著的成效。滨湖区的工业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不断降低,废气总量增长趋于平缓,烟尘年排放总量上升势头得到有效控制,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呈下降趋势。工业固废产生量自2009年不断下降,工业固废保持零排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生态环境不断改善,2012年滨湖区域内饮用水源地水质均达标,主要河道水质累计达标率71.43%,水环境状况得到明显改善。2012年全区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二级标准,2012年全年累计空气环境质量良好率为95%以上,全区环境噪声测点、交通噪声测点和功能区噪声测点均达到功能区标准,全区环境状况保持稳定,环境质量持续良好。
在环境整治工作中重建生态系统。滨湖区始终坚持推进生态清淤、蓝藻打捞、调水引流、河道治理,大力开展太湖蓝藻治理。2007年以来全区已累计打捞蓝藻340.2万吨,分离藻泥7.2万吨,藻泥用来生产有机肥料和沼气发电,实现了“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每年对沿太湖70万平方米的芦苇进行人工养护,涵养水源。同时全区开展生态清淤工作,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管理河道,推进以市容村貌整治、农村河道家塘整治,创建市容村貌和河道家塘长效管理达标示范村(社区)为内容的“两整两创”活动以及“清河行动”,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突出长效。在河道整治工作中,滨湖区还采取一些新材料和新技术,通过培养微生物群落,或种植人工水草,营造半人工水生态系统,促使水生态恢复自净能力。几年来累计清淤河道411条次共计391.5公里、土方570万方,封堵排污口1442只,创建示范河道49条、精品河道20条、精品家塘13个,居民的生活环境日益改善。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取得丰硕成果。2009年,无锡市滨湖区通过国家生态区考核验收。通过几年的创建工作,环境质量不断提升,生态创建成果丰硕。全区现有3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国家级生态村1个、省级生态村22个、市级生态村13个、省级绿色社区22家、市级绿色社区40家。长广溪水利风景区2012年成功创建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为推动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探索生态文明城市创建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多年环境保护与生态创建工作的开展,滨湖区形成了较为完整、成熟的政策与规章制度体系,这些都成为滨湖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优势。
立足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弘扬滨湖生态文化
一直以来,滨湖区坚持深化生态文明建设与文化建设有机融合,挖掘、保护、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元素,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创建,创新发展现代生态文化,积极培育具有时代特征与滨湖特色的生态文化。
挖掘优秀生态文化遗产。滨湖区充分挖掘了优秀传统文化中生态文明元素并加以保护、弘扬和传承,同时加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扶持建设了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基地和传承展示馆。如加强荣巷历史文化街区、阖闾城遗址等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实施重点文物资源抢救保护工程;保护和合理开发地质遗迹、周新历史文化古镇、长广溪国家湿地公园等生态旅游资源;积极创建省级、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等一系列针对生态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措施。
展示滨湖历史文化精华。为了充分展示地方特色生态文化,发挥文艺作品在生态文化中的传播作用,并在探索中有所创新,滨湖区结合自身发展,开拓了一条将传统文化与生态文化相结合的精华展示之路:建设了一批生态博物馆,依托滚灯、内画、灵山素饼制作技艺、“太湖翠竹”制作技艺、花轿、渔舟剑浆、无锡评曲、吴歌等民俗工艺与民间风情,创造出一批独具现代创意的产品;以增加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力度等多种方式,结合组织评奖和采风等具体措施,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鼓励文学、影视、戏剧、绘画、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创作,将生态哲学、生态美学、生态伦理渗透到文艺作品中,推出一批能体现本地特色和生态文明理念的优秀文艺作品……这一系列的举措,带动了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的提升。
培育生态文化特色品牌。滨湖区把弘扬传统生态文化和倡导现代生态理念结合起来,紧密联系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丰富内涵、提升层次、开拓创新,大力挖掘滨湖区历史文化资源。依托“吴文化、工商文化、佛文化、影视文化”等四大文化优势,滨湖区因地制宜利用真山真水自然生态资源,培育、打造一批生态文化品牌,将自身的文化产业做大做强:以灵山胜景为龙头,搭建以佛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传播平台,打造苏南都市圈内最有魅力的佛文化集聚区和体验区;以新媒体、新影视、新艺术、新体验深度挖掘历史文化遗存,开创以吴文化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保护范例;以荣巷历史文化街区和周新老街改造项目为重点,形成以工商文化业态集聚区;创新以影视文化为代表的现代文化生产方式,把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作为重点,打造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影视拍摄制作、影视文化交流、影视衍生开发、影视人才培养、影视休闲游览目的地,建立了一套与时俱进又不失地方特色的生态文化体系。
立足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惠民开创滨湖特色
无锡市滨湖区始终坚持把生态建设工作主动融入环太湖流域生态发展大局,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两个率先”,精心运作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之路,精心打造“宜居宜业”新滨湖,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指数日益提高。
凝聚力认同感不断加强。滨湖区结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卫生城市、文明城区等创建活动,构建了生态和谐转型发展环境。努力推动生态治理、区域发展、民生改善齐头并进,为地方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支持保障。对居民生态生活的基本保障体系也加以完善,夯实滨湖作为中心城区在生态人居建设上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了城市的凝聚力和辖区居民群众的归宿感。
宜居宜业环境不断优化。什么样的城市是宜居福地?很显然,即便GDP很高、但阴霾笼罩、环境嘈杂、河湖污染的城市不能称之为宜居福地。山清水秀、蓝天白云、绿色城市,这才是宜居城市的必备条件,这也应成为滨湖区城市追求的现代化目标。
打造生态水城。水是城市诞生的摇篮,水也是城市发展的灵魂,滨湖区围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湖湾城市核心功能区”的生态建设目标,以更大的力度推进了水域生态治理,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集约、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高效能地实施控源截污,高水平推进河湖治理,突出抓好直湖港、梁溪河等流域的截污,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全面改善。
做美人居环境。滨湖区构建了一套合理河道生态体系,使其中心城区水面率保持在10%以上,农村乡镇水面率保持在15%以上。为了构建城市湿地系统的基础框架,改良湿地生态环境,完善湿地生态系统生态链,滨湖区努力提高水体活性,改善河道生态系统,力求通过水系的沟通与改造,全面恢复生态功能。此项措施在彰显、增强水乡亲水氛围的同时,又打造出和谐优美的水岸人居环境,从而吸引了无数游客慕名前来。迄今为止,滨湖区年接待游园人数已超过2000万人次。
建设美丽乡村。滨湖区进一步建立了城镇环境长效综合环境整治,有效保护、保留具备历史风貌价值的传统特色水乡村落,有针对性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传统村民居民生活品质。打造了包括吴文化特色乡村、佛教文化特色乡村和湖滨生态休闲乡村等品牌,乡村旅游得到了较快发展,走出一条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群众增收致富的发展之路。
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坚持以人为本、惠民为重,是滨湖区生态文化建设中最基本的出发点,也是生态建设的最终目的。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宜居宜业生活的最低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青山绿水,是滨湖区的烫金名片,也是滨湖区的核心竞争力,更是滨湖区人民最大的、不可剥夺的福祉。滨湖区始终坚持把生态建设作为“幸福滨湖”建设的重要内容,主动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把生态效应放在首位,持续改善惠及群众的民生问题,切实让滨湖变得山更绿、水更美、环境更舒适。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生态文明是滨湖区的传家之宝、区域发展之源,更是惠民和谐之基。在“生态为先、发展为要、民生为本”的道路上,无锡市滨湖区坚守生态底线,突出绿色发展,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滨湖人民健康绿色的生活环境得以保障,“生态宜居地、幸福湖湾城”当之无愧!
超级链接:
无锡市滨湖区旅游指南
鼋头渚:赏花佳绝处 毕竟在鼋头
鼋头渚景区樱花按开花时序有早樱和晚樱两个重要种类,共种植各类樱花树3万多株,品种达百余种,种植面积逾65万平方米。近年新建的鼋头渚樱花谷为游客提供了全方位的赏樱空间,游客从充山大门和犊山大门进入均可在5-10分钟内到达赏樱点。3月中下旬,鼋头渚太湖樱花谷内约有三成早樱绽放,其中椿寒樱、寒樱、河津樱等早樱品种已经绽放。4月上旬,鼋头渚景区樱花则迎来最壮观的盛花期。
除了赏樱外,鼋头渚还举行了包括首届Cosplay全国邀请赛、第二届超级太湖樱花宝贝赛、中国汉唐集体婚礼、“夜赏樱花”在内的鼋头渚太湖国际樱花节。樱花美食、台湾小吃、摄影书画艺术展,渔船唱晚、落樱归帆拍客、博文大赛等多项配套活动也为鼋头渚景区增添了不少情趣。
蠡园:遍品桃秀色 醉美在蠡园
蠡园,地处风光秀美的蠡湖之滨,是国家重点名胜区太湖的主要景点之一。该园因湖而得名,蠡湖原名五里湖,是太湖东北岸的一个内湖。三面环水,远眺翠嶂连绵,近闻长浪拍岸;南堤春晓,桃红柳绿;枕水长廊,步移景换;假山耸翠,曲折盘旋;亭台楼阁,层波叠影。当代大文豪郭沫若咏有佳句:“欲识蠡园趣,崖头问少年”。而蠡园是无锡赏桃花的绝佳去处。
正所谓“春风拂面花开早,望柳探花寻觅间。江南桃花何处好,镜花水岸醉蠡园”,每年3月至5月,蠡园都会举办各类以桃花为主题的活动。2014年3月15日至5月3日,蠡园公园就举办了“江南桃花,醉美蠡园”为主题的桃花节活动,以五种不同的方式来全方位欣赏桃花之美。据介绍,这五种方式分别是:①水上赏桃花。在“水上赏桃花游览专线”,游客可乘船水上欣赏桃花美景,岸上的桃花倒映于水中,随水波荡漾,美如画卷;②镜中赏桃花。造型各异的反光面点缀着四季亭周边的桃树,欣赏桃花的同时也能在境中看自己,人与桃花相映成趣,呈现“人在画中游”的意境;③堤上赏桃花。在柳堤花雨赏桃花,最能感受桃红柳绿醉春风的诗情画意;④岛上赏桃花。活动期间,游客可以到西施庄上一览桃花美景;⑤厅室赏桃花。在蠡园百花山房,精品桃花盆景的展示可以让更多游客了解桃花的相关知识,集科普与观赏性于一体。
华莱坞:创意影视街 未来科技梦
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又名华莱坞位于无锡市滨湖区,是以原雪浪钢铁集团地块为核心的中心平台区,规划占地面积500亩。湖光水景区,主要由音乐喷泉、水幕电影等组成。影视服务区,主要有数字影视服务、数字电影体验、十厅影城、影视会展、餐饮娱乐等综合服务功能。
步入大厅,伴随着轻松舒缓的音乐徜徉在艺术的殿堂,游客可以充分领略数字电影这一新兴产业的独特魅力。这里有由中国最具创意的老厂房改造而成的“华莱坞时尚街”,设计师突出电影文化主题和品质,以电影“自由的威利”展开布景,“海豚逐浪”、“威利戏水”、“海盗船”、“大黄蜂”四大取景地可供游客观赏留影。与长广溪湿地公园水系相连的水上音乐喷泉,每天定时进行免费演出,浪漫怡然,艺术氛围浓厚,后期还会开发水陆巴士游览观光景区,值得期待。除此之外,还有美轮美奂的5D光影秀、电视科技馆等未来感极强的视听体验,而史诗巨作般的古装剧室内影棚也将盛大开放供游客一饱眼福。
梅园:先争天下春 花影耀梅园
始建于1912年的无锡荣氏梅园,四面有山皆入画,而今成为太湖群山环抱之中璀璨的明珠,再加上梅园和荣氏家族共同历经了百年辉煌与沧桑,积淀了深厚的人文精神芳馨天下。著名的有素白洁净的玉蝶梅,有花如碧玉、萼如翡翠的绿萼梅,有红颜淡妆的宫粉梅,有胭脂滴滴的朱砂梅,有浓艳如墨的墨梅,有枝杆盘曲、矫若游龙的龙游梅等,还有造型幽雅、虬枝倒悬、枯树老干、疏影横斜的梅桩艺术盆景。
2014新春伊始,江苏康辉旅行社和无锡梅园横山风景区两手相握一锤定音,从此华东旅游风情展暨康辉旅游展将永久落地梅园。在今年华东旅游风情展暨第十七届康辉旅游展上,亲子游、自驾游、休闲游和乡村游等特色产品,以及旅游目的地组合产品和散客组团线路产品都颇受欢迎。
雪浪山:满山薰草田 浪漫异国风
位于山水城雪浪山群峰之中的雪浪山生态景观园,由农林生态和历史人文两大景观组成。其中包括无锡历史上首个状元蒋重珍幼年在雪浪山的读书处“蒋子阁”及众多石刻、碑刻、亭台古刹等。2011年底,该生态园又建成了植物观赏园,包括枫林园、疏林草地园、香花植物观赏园等。其中香花植物观赏园主要由120亩薰衣草园及50亩玫瑰园组成,是江苏地区最大的薰衣草种植基地。
阳光下,漫山遍野的紫色薰衣草似波浪起伏,身着洁白婚纱的新娘手挽着新郎露出灿烂笑容……这样美丽的镜头就出现在雪浪山百亩薰衣草园。经过江南高温考验的雪浪山70亩薰衣草,今年已新增至120亩。这些来自异域的紫色香花随着起伏的山坡与周边红绿相间的花草相得益彰,让人流连忘返。
灵山景区:佛前半亩茶 灵山好风光
灵山—文化与艺术、信仰与科技造就的神奇。作为高达88米、国内第二大的青铜佛像,灵山大佛的意义不仅体现在宗教、历史和文化上,还体现在旅游上。大佛、大庙、大景区,浓郁的佛教气息,无处不在的信仰精神和感化力量,这就是灵山大佛景区的宏伟蓝图。灵山大佛景区于1997年建成,占地面积约30公顷,经过几年的发展已成为江南佛教文化的代表。
4月,游客来到灵山,除了可以参大佛、赏梵宫、观赏九龙灌浴、体验坛城绕行以外,还可以参加“春茗灵山会”特别活动。游客不仅可以与著名的茶道法师面对面,还可以欣赏茶艺表演,聆听茶道文化,品鉴茶趣禅味。针对亲子游客,灵山还特别策划了“春茗半日禅”活动。家庭游客可在师傅的带领下一同出坡,体验采茶、炒茶、泡茶、品茶整个过程,让人在感受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之余放松身心,增进家庭互动,加深亲子亲情。
三国城:历史大舞台 霸气尽展露
三国城坐落在葱茏苍翠的军嶂山麓、风景秀丽的太湖之滨,是中央电视台为拍摄八十四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而兴建的大型影视文化景区,“刘备招亲”、“火烧赤壁”、“横槊赋诗”、“草船借箭”、“借东风”、“诸葛吊孝”、“舌战群儒”等十多集的重场戏均在此拍摄。它占地35公顷,是中视股份继唐城景区之后推出的又一座集影视拍摄、旅游功能于一体的影视城。
今年,三国城吴王宫广场第四届“狮王争霸赛”如约而至,震撼登场。来自一代武术宗师黄飞鸿故里(佛山)的龙狮武术团已是连续第四年为游客带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醒狮的精彩表演,而且每一年都推陈出新,精彩度节节攀升。比如,今年一代宗师黄飞鸿不再单枪匹马而来,座下四大弟子鬼脚七、梁宽、猪肉荣、牙擦苏都加入了这次巅峰对决。师徒五人不仅为游客联袂表演一场气势磅礴的拳法,更要展示各自精彩绝伦的看家功夫。当然,主角一定还是那一头头霸气的狮子,它们从“沉睡惊醒”、“搔头摆尾”、“仰视低顾”、“探测方向”、到“出洞”、“见青”、“采青”、“狂欢”、“翻滚”,动作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喜则欢而碎步,怒则瞪目急步,哀则闭眼稳步,乐则跃而跨步。在一个个惊险刺激的高难度动作中,尽显喜、怒、哀、乐、动、静、惊、疑八种神态。对决的号角响起,争霸的舞台展开,一场最激昂的大剧在美丽的四月、在霸气的三国城拉开了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