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吉勇
基本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运动员以后的发展状况,只有全面的掌握基本技术,扎实的基本功,才有可能达到高水平,否则,很容易出现当运动员水平上到一程度就上不去的“报废”现象。因此,抓好基本技术的训练,是运动员准备上到高水平并能较长时间保持优势的关键所在。
我们知道,羽毛球运动的基本技术无非就是进攻技术和防守技术两大类,要抓好这一系列的基本技术训练,首先要认识到:本项目的运动特点,其次在训练过程中必须根据少年儿童运动员的生理特点来安排训练内容,因此,基本技术的训练就要围绕着以上这两大特点进行。
羽毛球运动员是以快速为核心的,我们要在快速的运动中完成任何一个单一的基本技术,但不能够从一开始学就要求他做到,而是要从慢到快,通过反复多次练习逐步形成的,运动员一般从初学到高水平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现分述如下:
1 第一阶段——泛化阶段
在此阶段中,运动员的外部表现为动作硬而不协调,手臂紧张,击球费力,容易漏球,击球不准,动作不稳定,多余动作等,他们的生理机能容易兴奋、扩散,这时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A、降低难度,单一练习和分解练习。
B、巩固动作定型
C、加强直接感觉训练
D、采取辅助性练习
2 第二阶段——分化阶段
在此阶段中,运动员的外部表现是多余动作逐步消失,动作日趋协调正确,已能独立完成动作,这时的生理机能是从兴奋扩散逐步趋向集中,击球动作的条件反射初步形成,措施如下:
A、正确和错误动作进行对比
B、随着模仿动作的出现,要求他们一定要打好基本功,击球动作不能要求千篇一律,一般做到以下五点就行了:
1、“松”:就是击球前的握拍和准备姿势要放松。
2、“快”:挥拍速度要快。
3、“高”:击球点要高。
4、“准”:即击球点和击球时间的准确性。
5、“变”:要求手腕、手指灵活多变。
C、训练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
D、反复练习,加快建立技术动作动力这型,这时不宜多比赛。
3 第三阶段——巩固阶段
运动员的外部表现的动作基本定型。协调省力,不易走样,然而若一旦动作定型不正确也不易改了,故一定要强调动作的正确,这时的措施:
A、进一步提高动作质量和出球质量。
B、加大难度,要求在快速前提下完成任何一个单一动作和提高一点打多点的能力。
C、在实战比赛中提高适应能力。
4 第四階段——自动化阶段
此时运动员的外部表现为动作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完成这时的措施:
A、发展个人的“绝招”。
B、反复多练多比赛,培养临场意识和积累经验,提高自动化的程度。
C、动作精益求精,动作一致性强,灵活多变。
上述四个阶段中在第三、第四阶段期间主要训练队员的进攻技术和防守技术,要注意以下几点:
A、加强前后场技术动作的连贯衔接,使之打法上前后呼应,并因人制定的进行配套球路的练习,例如在训练中由于每个人各方面的差异初步形成了本人的特长,一方面我们要抓住他们的特长技术反复练习,另一方面要发展他们的特长技术。
B、进攻技术与防守技术的衔接,在任何一场比赛中,有进攻就必须有防守,它是一切对抗性项目的共同规律,进攻技术和防守技术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又是互相作用的。
C、进攻与防守的指导思想,我们在训练的实践中,队员非常容易误解“进攻”两个字,一谈到进攻,总以为就是杀球下压,我认为在羽毛球比赛中进攻是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在抓进攻的同时,不能忽视防守,进攻和防守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它们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不抓符合中国运动员特点的快速与进攻当然会迷失方向,会抓不住关键所在。但对防守这个次要矛盾如不抓好,就会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进攻这个主要矛盾。事实上,进攻和防守是在一定条件下说的,没有一个绝对分明和固定不变的界限。
D、紧紧抓住少年儿童的特点安排训练内容,方法是:
1、反复训练法。我们知道每一个基本技术都是运动员进行反复多次练习逐步掌握的,俗话说熟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
2、方法多样化。我们在训练实践中体会到,基本技术的训练是非常枯燥的,容易使运动员产生厌烦,注意力分散,降低了训练的效果。因此,在训练中,应注意训练手段的多样化及训练内容的变化,从而达到提高训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