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社会转型期群众文化建设的困境与策略

2014-08-14 04:15季巧玲
卷宗 2014年6期
关键词:重建社会转型群众文化

季巧玲

摘 要:社会转型期的群众文化出现了多元混合的发展格局,既有传统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又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众文化,还有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主导文化。面对群众文化发展中的不平衡与困境,笔者将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需求和群众生活方式变化实际出发,就群众文化的重建、发展与繁荣展开阐述。

关键词:社会转型;群众文化;困境;重建

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作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需要强调的是,在社会转型阶段,群众文化也面临着变化和转型的问题。为此,本文将从促进群众文化的科学发展中,将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作为转型期群众文化重建的主要思路。

1 当前群众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

在社会转型阶段,群众文化建设的首要问题是转型发展问题,特别是面对各种社会思潮交流、交融和交锋,如何从群众文化建设中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地位,已经成为时代课题。当前,我国群众文化建设正面临着困境,其主要表现有:

一是群众文化工作者的分化与失衡。随着社会的发展,便形成一个个有着自身逻辑规律的场域。而在文化场域中,群众文化又是一个更小的场域。群众文化场域内部的艺术 ( 包括体育、游戏) 形式也已经由单一形态分化为稳定的三种形态:传统的民族民间文化、国家的主导文化、具有市场化和工业化时代特征的大众文化。我国的基层文化馆、站承担着群众文化的建设任务,主要在群众文化活动中通过对“下里巴人”的培训和辅导,并起着示范和导向作用,以达到建设的目的。而在文化体制改革中,一批群众文化业务骨干离开岗位,熟悉群众生活方式和文化习性的人减少,群众文化活动越来越单调呆板,不适合群众的口味,使得组织活动越来越困难。大众文化形态的群众文化具有明显的优势,呈现出一种扩张态势,这往往与有偿提供文化服务有关,参与文化行业的人往往是为了利润的需要,而作为工业社会和商品社会的产物,它们又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社会文化发展的方向。

二是群众文化需求与群众文化服务脱节。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带来了物质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有时间、精力和财力来照顾自己的文化需求。在社会转型期,作为个体的人,需要通过群众性文化活动来求知、求乐、求美和健身,而正是现代人有实现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有了全面发展的可能才促使了个体对群众文化需求的增加。在国家加快文化建设的步伐中,各级图书馆、博物馆,省、市群众艺术馆、县 ( 市) 文化馆、乡 ( 镇) 文化站、村文化室也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但细致分析当前群众文化服务体系,与广大群众的真实文化需求还存在脱节。如城区文化馆建设与乡镇文化站投入偏差较大;文化服务类型及方式显得呆板,对活动的组织及示范、引导缺乏针对性和切实性。

三是群众文化活动式微。在社会转型阶段,群众文化活动的文化空间重构过程没有跟上经济和社会发展变迁的步伐。旧的文化空间逐步瓦解,新的文化空间没有能够满足传统文化空间所发挥的功能作用,群众文化活动的文化空间正处于 “旧的已失、新的未立”的文化无根状态,有些已经逐渐消失的群众文化活动载体,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充。如传统节日群众性文化活动显得不足;而打麻将、斗地主等具有赌博性质的活动反而更盛行;城乡群众文化差异性较大等。

2 群众文化的重建策略

2.1 重建目标

在社会转型期,群众文化建设的本质就是重建百姓文化,重建的精神实质是总结、提炼、创新,迎合人的“合群”、“同乐”的本性,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方式相适应的群众性娱乐方式,满足群众新的精神文化需求。首先,坚持以主导文化为“脑”。主导文化代表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杜绝低俗、媚俗之风,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其次,坚持以民族民间文化为“体”。必须珍爱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这符合群众的胃口。要以民族民间文化为 “体”,彰显民族精神,形成民族氣派。最后,坚持以大众文化为“腿”。大众文化形态的群众文化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它所具有的天然的营销秉性能争取群众,增添文化活力,甚至还可以带来经济效益。

2.2 重建对策

一是注重文化空间的重构。整体上来说,整合文化空间,最好的方式是对新增加的文化空间进行调试,对逐渐瓦解的文化空间进行修补,使新旧之间相互借鉴,达到整合的目的。必须与传统文化空间和大众文化类别的文化空间实现整合,才能真正满足群众文化活动的需要。二是注重文化内容和形式的综合创新。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创新过程,也是三种文化形态的群众文化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过程。在创新文化内容的过程中发挥主导文化的引领作用,需解决主导文化吸引力的问题,关键是更加贴近群众生活,注重形式和内容的综合创新,利用民族民间文化的形式和载体,借鉴大众文化的营销手段,把主导文化的精神实质和大众文化的特长整合进民族民间文化中去。三是注重城乡群众文化的统筹发展。群众文化建设城乡统筹的速度应该与城乡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式消解的速度相适应。统筹城乡群众文化发展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方面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要实行城乡统筹,逐步缩小城乡公共文化资源配置的差距;另一方面要把送戏下乡和送戏进城相结合,如改进送戏下乡的方式和形式,可以派艺术专业人员去村辅导培训文化艺术骨干,把繁荣农村文化生活的种子 “种”在民间。要鼓励送戏进城,扶持一些发展比较好的乡村级业余文艺演出队走出村寨,把原汁原味的乡土群众文化送进城区交流。四是注重民族文化的整合包装。各民族的文化异彩纷呈,从各级政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情况来看,若干风格各异的民间文化艺术和游戏正面临消失;原本是一种典型的民族文化,但因处于各自不同的行政区划,受到人为的分割,不利于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因此要打破狭隘的民族文化地域局限性,加大对民族文化的整合与包装,从而增强鲜明的民族群众文化。

3 结语

群众文化面貌是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和文化发展繁荣程度的重要标志。积极领会十八大会议精神,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推动文化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真正从当前存在的群众文化发展问题中,转变思路,科学应对,从而实现群众文化的统筹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守勇. 社会转型期的群众文化建设:“下里巴人”的重建[J].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1(06).

[2] 夏成美. 群众文化与和谐社会[J]. 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 2010(02).

猜你喜欢
重建社会转型群众文化
社会转型时期的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
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研究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用镜头“重建”徽州
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相关思考
现象级“老炮儿”折射社会转型之惑
社会转型环境对“小产权房”购买行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