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伟华
王宗岳先生在《太极拳论》开篇说道:“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我们一般以“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说来解释。其实王宗岳先生在这里揭示了太极拳最基本的一个思想理论。
太极者,是指有太极拳功夫(内功)的拳人;无极而生,是指拳人的太极拳功夫(内功)是修炼无极之境所生成的;阴阳之母,是指有太极拳内功的拳人,其身体育成了有阴阳感之体。简言之就是,太极拳拳人的功夫(内功)是要我们修炼无极之境而生成的,同时育成了有阴阳感之体。
什么是修炼无极之境?就是修炼我们身、心的“空、虚、松、无、静、净”。空不是原有的空,空这个字本来的含义是里面没有东西,太极拳的空是你自己感觉身体里像是什么东西都没有了似的,即是把原来“有”的感觉修炼成没有了的感觉。如你初练太极拳时主观感觉有手,通过太极拳“空”的修炼成“妙手空空”,即在主观意识上达到空空无手感觉的境界。虚,身不着一物谓之虚,这种身不着一物也不是要你赤身裸体去练拳,而是要求把心修炼成感觉不到身上的着物。松是把你的心意、皮、肌肉、筋、骨、五脏六腑修炼至放松状态。无,是指把我们的心对身体及四肢等客观事物感觉的“有”,修炼为主观意识的“无”。
“无形无相,全体透空”,不是指你修炼成客观身体的无形无相,如果是把你的客观身体修炼成无形无相,岂不是变成隐身人了?这里说的无形无相是指修炼成你主观意识上,即心里无身体四肢等的感觉。静也不是原就有的静,而是把最初你心中念头的涌动,修炼成一念不起的静。净是要修炼你的心身“一丝不挂”、干干净净,无牵无挂谓之静。
古人云“致虚极,守静笃”,“大道以虚静为本”。唐代《授秘歌》首句即为“无形无相,全体透空”。现代太极拳大师李雅轩先生主张练太极拳要“空空地摸,空空地练,追求虚无的气势”。当代太极拳家祝大彤先生说:“太极拳拳魂为松、为空、为无。”很多这样的论述表明,修炼无极之境的“空、虚、松、无、静、净”是太极拳修炼的大道,是太极拳的基本思想,是太极拳修炼的总纲,是指导我们修炼太极拳的理论基础。
但是我们有很多太极拳拳人首先对修炼无极之境,即对不用力才能练出克敌制胜功夫产生怀疑。走功架时也知道要放松,但拙力僵劲时不时地就用上了,还有的把注意力放在一招一式的用法上,或者用传统力学原理来解释太极拳,更有甚者用想手推大山、手捧大海之意来练太极拳,这些都是用错了脑筋。要知道,用如此重浊的意念来练太极拳功夫,只能是南辕北辙。
若能长期坚持修炼无极之境,自然就能成就你的太极拳功夫(内功),使你的身体内孕育出阴阳之感。有位太极拳大师说:“练太极拳功夫要脱胎换骨,练成不是原来的你。”由此我们可以说长时间修炼太极拳,其实质就是逐步磁化你的身体,练出你身体内的阴阳感(阴阳两极),生成你体内的生物场。这好比一块普通的铁,经过磁化后,就能成为一块有磁场的磁铁。修炼太极拳功夫的过程就是身体磁化的过程,是改变身体的生理结构并使之重新有序排列的过程,是脱胎换骨的过程。
“天地为一大太极,人身为小太极,人身为太极之体,不可不练太极之拳”。人身上有了太极拳功夫(内功)后,就能形成人身生物场,这种人身上的小生物场会与自然天地界的大生物场相通。李雅轩先生说:“修炼功夫,最要紧的是在静上多多用功。如能做到静极默笃,脑中的灵气好像是要出离躯壳,起于空中,与宇宙万物合体。对于未来未见之事,若有所知,却不知是什么道理,难道是人的灵机充实了之后,自然而产生的吗?是以以往情形而推断出来的吗?我说不出它的所以然。然而,我既有这种感觉,今大胆地写下来,以便将来证明是对还是不对。”李大师的这种感觉即是“天人合一”,是通灵了,所以静能生慧,静能通灵。虽然当今的科学技术还不能解释人的此功能,但我们也不能否定这种通灵的现象,“天人合一”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修炼的最高境界。
通过以上对“太极拳论”开篇的解读,我们明白了太极拳的基本思想理论,这对我理解修炼太极拳有极其深远的指导意义!
太极拳明理决:
修无极之境,
生太极之功,
育阴阳之体,
通天地之灵。
以上拙见,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