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风
传教士,顾名思义与传教有关。作为文化侵略的一种,改变中国人的信仰,是近代基督教传教士们来中国的最初愿望和目标,但是结果却未必是如他们所努力的。从他们历尽艰险跨海越洋踏上中国土地的那一刻起,他们的命运已经同中国的社会发展紧紧地拴在了一起。
19世纪以来,新教传教士受西方教会的派遣,开始陆续进入中国,并在一个成熟、封闭的农业文明社会里,传播一种与中国本土完全不同的信仰,因此一开始往往被当成异类。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普通民众痛恨西方传教士依仗不平等条约跑到中国来,几乎没有人理解,更遑论支持者。一旦发生利益冲突或者全国性的教案,他们难免受到攻击,并成为民族矛盾的宣泄口。
西方传教士想在中国大地上站稳脚跟比我们想象的要困难。他们花了很大精力学习中国语言,特别是地方方言。他们穿中国人的服装,梳中国人的头发,穿中国人的马褂,吃住跟中国人在一起。他们要吸引周围的中国人,首先要靠个人的学识素养和人格魅力,其次靠自己的特长或者技能,从医疗和教育入手,或在灾难时期参与救人,才能取得当地百姓信任。他们办医院、办学校、做出版……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曲线传教”的方式让人们接受西方科技文明的成果,并最终接受基督教。
在这种东西方文化的碰撞过程中,不少传教士沦为殖民主义的帮凶,为殖民者出谋划策,插手中国地方事务,甚至卷入地方利益冲突。但也有相当多的“另类”传教士被中国文化所深深吸引。他们在传播宗教教义的同时,也从事着非宗教性的现代知识传播,很多人甚至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启蒙教育、救治病人、展示传播西方现代科学知识上。
他们在传播新知识,鼓吹社会改良,开办社会赈济,反对贩卖鸦片,倡导妇女权益等方面所做的努力,乃至医院、学校、报馆这些副产品,客观上反倒开启了近代中国科技启蒙之门。
其实从明末利玛窦等人进入中国以来,数百年间,传教士在中国陷入一种长期复杂的纠葛之中,以至于今天对他们进行评判仍然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无论如何,认清西方传教士的来华目的,客观地评价他们带给我们的东西,是今天我们应该持有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