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丘区撑起半幅四川

2014-08-13 03:51周淼葭
当代县域经济 2014年8期
关键词:丘陵地区川南经济区

周淼葭

丘陵地区是四川省四大类型区(平原、丘陵、山区和民族地区)中数量最多、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区,仅占全省18.2%幅员面积的丘陵地区,却拥有全省约60%的人口和58.7%的耕地面积。无论从人口、耕地或经济总量的比重看,丘陵地区在四川省经济发展全局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从某种意义上说,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在丘区,难点在丘区,希望也在丘区。

2012年11月24日至25日,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在履职之初便前往丘陵腹地的遂宁、南充两市调研,强调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统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发挥优势、努力探索,走出丘陵地区科学发展之路。

2013年2月17日,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魏宏深入广安部分乡镇,在岳庙新村问生活、话收入,肯定了广安市在探索发展丘陵地区现代农业新路中所取得的成绩,鼓励进一步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工业。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之下,四川省丘陵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产业支撑不断强化,经济结构逐步优化,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也显著提高。

快捷交通让丘区成为发展工业大舞台

西起龙泉山,东至华蓥山,从平原向山地过渡的这一方连绵小山之地,便是四川丘陵地区的主要分布地带,共有16个市70个县(市、区)。

从以往的发展趋势来看,四川丘陵地区由于资源约束严峻、人口负荷沉重、基础相对薄弱等原因,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着不小的困难,发展相对滞后。但是,在免征农业税之后,工业对财政的支撑作用显得更加突出。由此,可以说丘区的发展短板在工业,但发展的关键和潜力也在工业。

抛开固有的不利因素,我们欣喜的感到了交通建设带来的强劲动力。“昔日蜀道难如上青天,今朝穿隧立交高速行”,原本由于丘陵地表起伏大、基础建设成本高的交通软肋在近年得到飞速发展,使得丘区各县(市、区)的区位优势凸显,为丘区的工业腾飞提供了先决条件与纵深空间。

在交通建设大会战后,四川广袤的丘陵区域内,县与县之间基本上都构建起了二级以上水泥路面公路交通体系。由此,极大地方便了丘陵地区县与县之间、市与市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资源整合。随着兰渝铁路、成南、广巴、南巴、南达、南内、宜泸、成自泸赤等高速公路的逐步建成,丘区的交通体系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这对推动丘区工业化进程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如果说交通由崎岖转坦途的巨大变化带来了发展工业不可或缺的交通物流条件,那么,四川省委、省政府工业强省的战略,则为丘陵地区的工业强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使得这一地区变身为发展工业的大舞台。

2014年4月,在川南经济区发展协调小组暨川南经济区联席会第一次会议发布的《2014年推进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建设重点工作方案》,对成渝经济区南部城市群发展规划、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和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总体部署。这无疑是川南丘区县的又一重大利好。

两大工业布局遥相呼应

川南经济区所包含的宜宾、自贡、泸州、内江、乐山5市,不仅是四川的老牌工业城市,更无一例外都是典型的丘陵地形。“川南经济区方案”提出,要在今年争取将内江市纳入全国滞缓衰退型老工业城市支持范围,抓好自贡市鸿鹤坝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国家首批试点,推进宜宾、泸州等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前期工作,继续推进泸州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规划实施。

实际上,川南城市群的工业调整改造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曾经,它们是四川乃至全国工业发展的急先锋,创下许多辉煌;而今,它们转动着的机器却步履蹒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川南城市群的抱团发展,显而易见更利于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统一规划,秉承自身特色和优势错位发展。在加快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发展方面,宜宾、泸州可在促进白酒产业科学发展方面做深入的交流讨论,进一步做强川酒品牌;在页岩气的开发上,宜宾、内江正准备大步推进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开采及利用示范区建设;在提升产业园区发展质量、继续实施重点产业园区培育计划方面,泸州高新区正申报国家级开发区;其他城市也在摩拳擦掌中推动园区整合发展,计划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特色产业园区。

毫无疑问,此“川南经济区方案”的提出将对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产生积极作用,对川南经济区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积极影响。

与川南经济区遥相对应的是发展潜力巨大的川东北经济区。

川东北经济区6城市中,除广元属于盆周山区类型外,其他5市——遂宁、南充、广安、巴中和达州,全部是典型的丘陵地区。

2013年12月26日,四川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钟勉在巴中主持召开川东北经济区座谈会。会上,钟勉要求,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大力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抓好相关工作的落实。钟勉还特别强调,川东北经济区要坚持以发展方式转变、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而后发展地区同样要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不以粗放利用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发展。

2014年4月23日,四川省川东北经济区发展协调小组正式成立,讨论了《川东北经济区发展规划,为彼此之间资源共享、产业布局提供互相支持。

川东北城市群按照“开发资源、培育产业”的思路,可充分发挥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和生物资源的比较优势,积极培育和延伸天然气产业链,发展壮大化工产业,改造提升机械加工业,建成我国西部重要的天然气、化工基地。

可以说,川南经济区与川东北经济区,在全省工业布局上,一南一北、一老一新,遥相呼应,风采各异。

除去这两大城市群,其他四川丘陵地区的工业发展同样竞相追赶。

2013年11月6日,四川省政府印发了“丘陵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指导意见”,要求强化产业支撑,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其中,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是其重中之重。“意见”认为,四川丘陵地区在工业发展之路上潜力巨大,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坚持实施工业强县的发展战略,大力融入以点极为核心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合理引导中心城市的产业溢出和扩散过程;大力发展与区域中心城市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技术、生物医药等产业协作配套的产业;科学规划建设产业园区,推动园区整合提升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园区产业承载能力,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产业集聚成链发展,建设一批县域特色产业园区。endprint

农业重心已转向丘区

四川省丘陵地区的人口、耕地面积均占全省一半以上,农业是丘区县域经济发展中一抹鲜亮的底色,更是丘区农业大县富民增收所必须依赖的“利器”。丘区农业大县县域经济如何突破发展,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由于比较优势规律的作用,四川农业重心区已经从成都平原区转向盆中丘陵区,从主要农产品的比重看,丘陵地区粮食总产量超过全省粮食总产量的六成,油料、水果、蔬菜、肉类、水产品总产量均占全省一半以上。由此可见,丘陵地区农产品供给在全省农产品供给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更重要的是,随着成都平原区工业化和城市化速度的进一步加快,以及盆周山区以退耕还林为主的生态建设力度的加大,丘陵地区作为四川省农业重心区和主导区的地位将只会进一步加强而不会削弱。所以,在丘陵地区科学发展现代农业、显著改善农业发展条件、保障农产品供给、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并不仅仅是丘陵地区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四川省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及保障粮食安全的需要。

那么,如何从根本上突破传统农业中出现的资源性和体制性制约,从而实现丘陵地区跨越式发展呢?

从目前的发展轨迹与部分现代农业示范县(市、区)的成功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出答案——深化农村改革,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优势显而易见,不仅能够集中资金进行市场调研,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增加市场定价的话语权,同时也便于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除此之外,农业产业化还可延长产业链,而传统农业中的分散经营很难积累进行产业延伸的资金。

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培育各类市场主体是关键,抓好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则是重点。龙头兴,产业兴;龙头强,产业强。如今,四川许多丘陵地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已初见成效,形成和发展了一批龙头企业,只是带动能力强的企业还不够多,覆盖面还不够广。

2014年2月21日,四川省发改委农经处处长蒋文格率队到射洪调研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作为遂宁市级重点工程产业园,瞿河百亿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园承担起了带领当地百姓致富、探索遂宁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任务。早在2013年初,该园区便已入驻金川公司、五斗米公司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而到2015年,该园区将力争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0家,创省级龙头企业5家,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可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5万元。

在瞿河百亿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园的发展模式中,不难看到“用抓工业的思路抓农业”的影子。事实上,许多丘区县(市、区)都在这条工作思路中尝到了甜头,农业产业化进程也进一步加快。

以“加工引领、龙头带动”为抓手,以“两化互动、统筹城乡、产城一体”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的新农业经济发展思路的提出,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化向前发展。

充分发挥人口红利

四川省丘陵地区的人口数量约占到全省总人口的60%,全省20个百万人口大县全部集中在丘陵地区。相较于其他类型区,人口众多的丘陵地区有着独有的人口红利优势,同时也承受着更大的发展压力。那么,县域经济要壮大发展,产业要转型升级,老百姓要增收致富,丘陵地区到底应该怎样发挥人口红利,充分做好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呢?

2013年4月10日,在仁寿县召开的全省百万人口大县促进农民增收现场会上,四川省委常委、省委农工委主任李昌平强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目标,百万人口大县要率先发力,在产业支撑和机制创新等方面下足功夫,带动周边地区共同发展。

同年11月,四川省出台的《关于支持百万人口大县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明确提出,将选择条件成熟的人口大县开展省直管县的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下放市级经济管理和社会事业管理权限。

这是继我国东部的浙江、江苏、广东等地实施“省—县”垂直管理以来“强县扩权”的又一尝试,也是四川“多点多极”发展战略的深化。值得关注的是,作为西部内陆省份,在总结其他省份的经验后,四川针对“省直管县”实施的各项政策更为完善、更为到位。

“对于四川的县域经济发展来说,行政管理体制滞后,经济活力不足,尤其是百万人口大县,是典型的大县小城。”四川省决策委员会委员、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毅举例说,在20个人口大县中,目前只有简阳的GDP在2012年达到310亿元,安岳、仁寿、中江等个别县GDP才刚刚超过200亿元。

“四川急需进行行政管理体制上的创新与改革,以此推进县域经济的发展。”盛毅认为,这样的改革方案,是为了让县域经济作为主体,更好地“放”到市场体系中去,以使百万人口大县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人口优势,享受人口红利。

为此,在产业发展方面,四川提出百万人口大县将优先布局重大产业项目,具备条件的产业园区将升级为省级开发区。同时,四川省将适当提高人口大县基本公共服务支持转移支付补助力度,减轻政策性新增支出负担压力,并优先支持人口大县中条件成熟的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改制成为农村商业银行。

显而易见,包括产业、财政、金融、就业、土地等一揽子政策措施都在改革之中。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姜晓萍表示,省直管县最终代表的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方向,一揽子政策可以很好地激发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

从现实情况来看,四川省试点“省直管县”并不令人意外。一方面,四川是西部经济发展最快的一个省份,有试点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西部地区行政管理改革同样需要创新,以更好地结合西部大开发新十年规划。

数据显示,四川省目前183个县(市、区)中,20个百万人口大县的人口超过全省总人口的四分之一,经济总量占据全省的六分之一,粮食产量也超过全省的三分之一。正是由于这样独有的人口红利优势,对试点“省直管县”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试点中向纵深发展,在发展县域经济的同时注重乡镇经济的发展。如此,重心下移,夯实基础,让强镇助推强县发展,让县域经济“活”起来。endprint

猜你喜欢
丘陵地区川南经济区
大数据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以川南页岩气田为例
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3500米以浅探明万亿方页岩气田
川南页岩气水平井钻井技术难点与对策
川南古叙矿区煤层气资源有利区优选
丘陵地区的人工挖孔墩(桩)基础设计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
成都周边丘陵地区产业集聚融入大成都
南部丘陵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东北部丘陵地区发力追赶实现全面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