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桐熊
仁寿县位于四川盆地南部,川中丘陵地区,属眉山市,面积2606平方公里,人口162万,是四川第一、全国第三的人口大县,也是四川省首批扩权强县试点县、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成渝经济区核心县、天府新区重点县。
仁寿著名历史人物有被毛泽东主席评说为“伟哉虞公,千古一人”的南宋抗金名相虞允文、五代“花间派”词人孙光宪、近现代有爱国将领潘文华和董长安,有“东方梵高”之称的长安画派代表人物石鲁、著名画家冯建吴两兄弟有新中国地质事业奠基人之一的黄汲清院士。另外,仁寿也是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的家乡和他曾经工作过的地方。
仁寿在周朝时由蜀国管辖,秦朝时改为蜀的一个郡管辖。蜀汉时,属于犍为郡武阳县。南朝属怀仁郡所辖一县的怀仁县,治所在今文林桥附近。北朝西魏属陵州怀仁郡普宁县。隋开皇3年(公元583年)属罢郡后辖五县的陵州,名普宁县,为州治所在地。
那么,为何在北周和隋朝的时候要将仁寿改名为陵州呢?相传因为道教始祖张道陵曾在仁寿开凿盐井,定名“陵井”。所以在北朝西魏年间因陵井得名,置陵州。陵州设立以后管辖有怀仁、仁和、席郡。怀仁郡又管辖有普宁、蒲亭两个县。东晋的时候,陵州盐业发展,益州刺史就在县城西(也就是现在的仁寿县城北街)设立守卫部队。
隋朝开皇18年,也就是公元598年,改普宁为仁寿。仁寿从此定名,一直到今天。县名沿用至今1400多年。北宋熙宁6年至民国14年(公元1073-1925)仁寿先后隶属成都府路、成都府、四川省政府管辖。1936年隶属四川省第二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资中)。
1949年12月16日,仁寿解放,1950年1月1日成立县人民政府,隶属川南行政区内江专区。1958年改属乐山地区,境内汪洋区、回龙区11个公社划归威远。1976年,境内籍田区划归双流县。1985年,乐山撤地建市,仁寿仍属乐山市管辖,1997年划归新建的眉山地区管辖,2000年眉山撤地建市,仁寿为眉山市辖县。
今天,当我们走进仁寿旅游,仁寿天梯、天仁公园依山势建在县城翳嘶山上。沿着天梯上行,天仁公园呈现在眼前,这是当地居民休闲的好地方。游走在天仁公园,大树参天,观看仁寿石、仁义坊、百寿字、仁寿小史,尽品仁里寿乡仁义文化。
那么不管是土生土长的仁寿人,还是来这里旅游的外地人,都忍不住会问“为何叫仁寿”;而关于仁寿县名的由来,至今流传着好几种说法,哪种更可信呢?
说法一:因“仁寿宫”得名
“仁寿宫”隋开皇13年始建,工程由堪称是奢侈好手的尚书右仆射杨素主持。接到任务之后,杨素又推荐当时有名的建筑专家宇文恺检校将作大匠,开始修建。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建造完成。可以说是一座极尽奢华的宫殿,非常漂亮。
“仁寿宫”以当时的技术条件,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参与施工的民夫所受的苦累可想而知。《隋书》记载,隋文帝在完工后前来视察的时候,杨素还在命令部下将那些累死的民夫的尸首匆匆掩埋。在路上听到这事儿的隋文帝非常生气,等到仁寿宫一看,修得太富丽堂皇了,超出皇帝自己的想象,皇帝更是火冒三丈:你为了修这个宫把天下的民力都耗尽了,这不是让我挨天下人的骂吗?杨素后来走了“夫人”路线才逃过一劫!隋朝覆灭后,仁寿宫也随之废弃。
“仁寿县因何而得名从来没有书说到。”《社会科学研究》1984年第三期《四川地名考释》记载,作者任乃强认为,仁寿的得名离不开仁寿宫,按怀仁郡旧名的“仁”字;也由于隋高祖晚年基本住在仁寿宫,所以蜀王秀就将普宁改为仁寿,以迎合隋文帝的心意。
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邓自欣在《四川各县建置沿革初稿》中也说道:“改普宁为仁寿,于是以仁寿宫为县名。”就是说按照建置沿革得名的,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仁寿县名的由来与仁寿宫有关。
说法二:因山水得名
关于仁寿县名因山水得来的记载则非常少,是因哪座山,哪一方水更不可考。只有在《寰宇记》中说:“仁寿水在县西十里,名或因此。”而关于这水是不是目前的黑龙滩则不得而知。
说法三:从隋文帝年号而来
仁寿县名因隋文帝的年号而来的说法,是因为这一段记载。在明末曹学佺编纂的一部研究四川历史的重要古籍《蜀中广记》中,记载着这样一段话:“……陵(陵州)置县曰仁寿,从文帝年号。”而按隋文帝改用“仁寿”为年号。
关于仁寿县名的由来,除了上面介绍的以外,还有一种是目前民间以孔子“仁者爱、仁者寿”来作为仁寿的定名,不过显得太牵强。“仁者爱、仁者寿”是对人们道义上的一种基本期望,与仁寿县定名没有因果关系。所以综合来看,还是以仁寿宫得名,更为妥当。而这几种说法中哪个更为可信?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第三种以年号得名的说法明显错误,隋文帝 “仁寿”年号使用的时间是在601年—604年,而以“仁寿”命县名是在598年,早于“仁寿”年号的使用。所以,《蜀中广记》的说法是错误的。
再看第二种以年号得名的说法,个人认为可以排除,因为四川仁寿县除了建县于隋开皇18年(公元589年)外, 翻查史料,隋无任何重大事件在此发生,故没啥可以“传名”“传闻”的。根据六朝州郡县名以当地山水名命名的习惯,用仁寿山、仁寿水来命名本县名也不是没有可能,但还是缺乏直接的史料证明,仍为一个推测。何谓仁寿山、仁寿水?有人说即是飞泉山、金马河无不缺乏佐证。
根据学者意见,第一种以仁寿宫命名的说法较为妥当。但这个说法缺乏直接史料证明,没有史书明确地说蜀王杨秀把距离长安千里之外的一个县改名“仁寿”,是因为他老头子喜欢常住在仁寿宫里的缘故。仅凭学者个人的推断,难免完全令人信服。唯一值得肯定的是,仁寿县的来历与仁寿宫可能存在某种关联。
其实“仁寿悬宫”“ 长悬仁寿”中的“仁寿”,指的是“仁寿镜”。其意就是“仁寿镜”长悬宫中,驱凶镇邪、长保吉祥平安之意。“仁寿镜”: 典出…晋·陆机《与弟云书》:(晋都洛阳)仁寿殿前有大方铜镜,高可五尺余,广三尺二寸,立著庭中,向之便写人形体,了了,亦怪事也。后段之意:对之则照人形体,清清楚楚,也是怪事。
唐, 温庭筠《上翰林萧舍人诗》:“万象晚归仁寿镜,百花春隔景阳钟。” 后人还有:徒悬仁寿镜,空聚茂陵书。霞明仁寿镜,日照陵云书。对联有:华屋常悬仁寿镜,高堂盛开喜庆花。 智府朗悬仁寿镜 ,福田普写吉祥云。七宝妆开仁寿镜 ,双辉烛绽吉祥花......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