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为何栖息这里?

2014-08-13 21:07卢锦根黄桐熊
当代县域经济 2014年3期
关键词:邛海西昌发展

卢锦根 黄桐熊

“正山光云影,一碧千顷,水天一色,邛海清秀澄明。古树参天,小道逶迤,钟灵毓秀,泸山磅礴雄奇。”熟悉这首词的人,大概都知道西昌。西昌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州府,攀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交通中心,幅员面积2655平方公里,辖37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75万人。

西昌,是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一座湖光山色美、民族风情浓、科技含量高的城市。如今,她正以美丽的姿态书写春天的脚步,以蓬勃的气势在民族地区迅速崛起……

一组数据彰显了西昌发展的“加速度”:2006年西昌建市27周年,GDP正式跨过了第一个100亿,随后短短6年时间内,又相继跨过了200亿、300亿大关。

近年来,西昌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不断迈上新台阶,目前在全国排第104位、西部排第8位、四川排第3位,连续多年位列全省少数民族地区先进县第1位、全国州盟首府城市第2位,连续三届入选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百县。西昌市已成为四川省攀西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为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探索出一条成功路子。

小康西昌:跨越逐梦“三步走”

当初“一步千年”,而今“嫦娥奔月”。跨越,一直是西昌的主旋律。在市委书记李俊看来,西昌能取得跨越式发展,与抓住机遇、创新观念息息相关。

西昌的发展要追溯到2006年的“一办三创”(即成功举办四川省第二届冬季旅游发展大会,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邛海、泸山、螺髻山等4A级旅游景区,创建四川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市委、市政府抓住四川省第二届冬季旅游发展大会的历史契机,投入10多亿元巨资吹响了“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上档升级的号角。

短短一年,西昌实现了破蛹化蝶的嬗变!2006年,该市生产总值和工业生产总值双双突破“百亿”大关,财政总收入8.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35元;城市建设向前推进了5-10年……

“机遇是流动的资源,抓住就是自己的,抓不住就是别人的。”西昌市委书记李俊告诉记者,今后3—7年,是西昌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繁荣幸福新西昌的关键时期。为落实省委“多点多极支撑”以及州委“双提升”战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三步走”战略。

“三步走”,第一步是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经济社会发育程度进入国内相对发达地区水平:其中,2016年,率先建成全面小康;2020年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第二步,到2030年实现领先领跑目标,经济社会发育程度进入国内发达地区水平,建成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第三步,实现更富更强目标,经济社会全面转型,人民群众更加富裕幸福,社会更加繁荣和谐:其中,2040年达到3个70%,城镇化率达到70%,第三产业占比达到70%,城镇人口占比达到70%;2050年建成国际性休闲度假旅游会议目的地。

如何实现这些目标?李俊说,西昌将以实施“五大兴市战略”,“五个主题年”活动,“五大片区”集团攻坚为实现路径。

“五大兴市战略”,即产业转型,西昌将产业结构从现在的“231”逐步转变为“321”,使第三产业占据经济发展主导地位,跟上经济先发地区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民生优先,让百姓享受更好的上学条件和医疗条件,让西昌成为中国西部最适宜居家创业的首选城市;产业倍增,到2016年,整个经济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实现质的飞跃;开明开放,加大友好城市的缔结力度,打通更多的高速公路,开通更多的航班,建成联通沿海发达地区的空中走廊;城乡统筹,实现“六网”建设的城乡覆盖,创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

推动“五大兴市”战略的是“五个主题年”活动——2012年的“开放合作年”;2013年的“交通枢纽年”;2014年的“乡村建设年”;2015年的“生态建设年”;2016年的“全面小康年”。每年一个主题,一年一次攻坚,一年一次大跨越。

与此同时,西昌还采取“五大片区”集团攻坚的方式,由市委常委牵头,人大、政府、政协副职四位一体捆绑包干,集团整体推进西昌新区、东山及海南片区、南山片区、河东片区及河东大道、2万亩花卉产业园区建设。五大片区全面完成后,西昌市的空间布局、发展环境将会实现质的飞跃,并大幅度提升城市的发展容量,形成更为强劲的区域经济拉动力。

谈及西昌的发展未来,李俊满怀信心。他告诉记者,到2016年,西昌力争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第一方阵,经济社会发育程度达到成都经济区发展水平,在全州率先实现全面小康,为2020年初步建成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在全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五大兴市战略”“五个主题年”“五大片区”构成了西昌市走向小康梦想的壮丽篇章。我们相信,一个美丽富饶和谐文明的小康西昌将在安宁河谷灿烂绽放!

生态西昌:邛海共长天一色

“绿水鱼肥浪花飘,摇船人家最逍遥……”优雅的渔歌像船夫手中的双桨,在邛海上滑出波纹,一圈圈荡漾开来。

2013年12月5日,冬日的阳光温暖舒畅,记者漫步在邛海湿地公园,两岸绿意怡人,偶有白鹭飞向海里。林间小道上安详的老人,追逐嬉戏的小孩,窃窃私语的情侣,构筑成了一幅和谐动人的山水田园画。

邛海,四川省第二大天然淡水湖,西昌人民的“母亲湖”。上世纪60年代,由于大量围海造田、填海造塘加之泥沙淤积,邛海水域面积从34平方公里降至2008年不足27平方公里。由于旅游开发、网箱养鱼和农家乐的无序发展,近三分之二的湖滨湿地遭到破坏,滩涂和原生湿地植被基本消失,邛海的生态遭到严重破坏。

2008年,西昌市全面启动省级生态市创建工作,标志着该市生态建设的全民开展,全市各级部门、市民积极参与其中,目标——将西昌创建成生态田园城市。

始终把“自然性、生态性”放在首位;坚持去公园化、生态性、景观性和功能性的有机结合,做到“入则自然,出则繁华”;聘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同济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全国知名规划单位编制邛海湿地的恢复建设……西昌打响了一场恢复保护邛海湿地的攻坚战。

“当初邛海周边到处是零乱的农房、农家乐、办公用房等地面设施,网箱养鱼、围海造田、填海造塘等现象遍及四周。”市委书记李俊认为,征地拆迁是“天下第一难事”,仅邛海周边湿地建设工程,就涉及到2万多亩土地,涉及上万人搬迁,压力之大可以想象。

立足民族地区长远发展实际,西昌市委、市政府坚持以“打造国际重要湿地”,建设全国最大的城市湿地为目标,把湿地恢复建设与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旅游产业发展、景区基础设施配套相结合,大投入、大手笔保护邛海。

据介绍,邛海湿地规划总面积2万亩,共分6期进行恢复建设。一期(观鸟岛)450亩,二期(梦里水乡)2600亩,三期(烟雨鹭洲)3300亩,四期(西波鹤影)约1750亩,五期(四季花海)8000亩,六期(梦回田园)约4500亩。

2010年至今,西昌累计投入16亿元,持续实施了1—4期邛海湿地恢复工程,建成湿地8500多亩,邛海水域面积从不足27平方公里增加到31平方公里。

2013年10月28日,第五、六期也正式开工建设,概算总投资约36.6亿元。目前,已完成征地拆迁工作,预计2014年10月建成向游客开放。届时,整个邛海湿地将戴上一圈“花环”,面积达到2万亩,邛海边的1800多户农户也将全部搬迁安置到新小区。

“湿地公园修建后,很多白鹭、灰鹭飞来了,野鸭、鸳鸯、海鸥等也飞到这里栖息,现在湿地公园内已经有70多种鸟类......”说起邛海湿地,工作人员如数家珍。邛海边,昔日的农房、耕地、农家乐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各样的树木花草,山水一色,相映成趣。

“我心目中的西昌应该是彩色的、亲水的休闲之都,有着水墨画一般灵动、柔和的城市气质,有着开放、包容的姿态,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自由生长的现代文明。” 在李俊看来,现在的邛海景区已步入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同步提升的科学发展轨道,为西昌建设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提供了重要基础和保障。

如今,西昌已基本形成以“一湖(邛海)、三河(东河、西河、海河)”为骨架,“点、线、面”相结合,各类绿地布局合理、功能设施齐全、风格特色明显的“观山看水、三河蜿蜒、城景共生”的城市园林景观格局。这座春天栖息的城市,以点的精致,线的纵横,面的大气,尽情地向南来北往的客人展示自己的风姿。

民生西昌:一枝一叶总关情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多年的发展实践,让市委书记李俊坚信,只有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坚持民生为本,西昌才能打牢科学跨越的社会基础,积累更持久的发展动力。

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西昌市的区域发展极不平衡。城市和坝区发展势头强劲,二半山区和高寒地带发展严重滞后,形成了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湖盆地区、安宁河坝区的快速发展,掩盖了该市13个彝族聚居乡(镇)贫穷落后的状况。

据介绍,2006年“一办三创”以来,全市民生事业投入总共超过35亿元,有效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2013年,财政支出中用于保民生等项目的支出大幅增加,其中,仅“十项民生”工程就投入11.9亿元,占当年公共财政支出比重25.5%。

交通上,市域内交通网络逐步形成和完善,2008年“交通建设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每年至少要解决一个批次以上老百姓反映突出的重点交通问题,提出每年在安宁河上建一座大桥,目前城乡修建的桥梁突破20座。全市累计更新客运车辆408辆,新增投放出租车400辆,所有公交车向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开放。

教育上,实施了95个教育项目,化解教育债务、落实“两免一补”,惠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0.4万人,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

安居上,2006-2013,先后建成公租房、廉租房、限价商品房等保障性住房1.2万套,在建保障性住房5000余套,推出商品房1.2万套,发放廉租房租赁补贴700余万元、拆迁户过渡费1亿元。建成农民新村26个,3600户村民入驻新村,45个新村正在加快建设。

医疗上,累计投入4.1亿元,升级改造全市90%以上的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整体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年底,将启动攀西地区最大医院——西昌市中心医院的建设,规划床位达2000张。

社会保障上,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城市“三无”和重点优抚对象的保障水平,重点优抚对象定补、定抚金人均月增长2.5倍。新建救助管理站、残疾人综合服务大楼以及一批社区服务中心(站)。推行带有普惠制的“暖冬”行动,在每年元旦、春节期间对特困职工、群众进行慰问,六年来,财政共支出1.12亿元,惠及困难群众30万人次。

“西昌资源很好,可谓得天独厚,关键是怎样把它建设好。一个国家的富强,最终还是人民的富强,要算大账,不能与百姓争利,要让利给老百姓。”李俊认为,作为地方执政者,不能只讨好干部,做一些官员喜欢的决策,而要为西昌的长治久安,做出惠泽子孙后代的决策。

投资75.07亿元,启动绕城线等交通项目建设,打通城乡交通瓶颈;建成5000亩城市“菜篮子”基地,解决市民“买菜难”问题;新增150辆出租车,市民“出行难”得到较大缓解......

2013年,西昌市委、市政府又掀起了坚持为民办十件实事的热潮。

——未来五年筹措30亿元资金实施一批教育、卫生重点项目,解决好“学有所教”“病有所医”。

——建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好“老有所养”。到2016年,力争养老保障基本实现市域人员全覆盖,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6.85万人、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达到26.6万人。

——关注关爱困难弱势群体,解决好“困有所帮”。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务实推进安居工程,解决好“住有所居”。到2016年,力争完成建设500万平方米安置房、500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500万平方米商品房“三个五百万”目标,进一步解决民众住房困难问题。

——大幅提升城乡居民收入,解决好“劳有所得”。千方百计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在西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发展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理念,始终坚持切实有效地解决群众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市委副书记、市长马廷贵如此总结。

“以前老百姓对党委政府不够信任,现在社会涌现出很多正能量,社会风气焕然一新。2013年,西昌基本没有群访,上访也大幅度减少。”谈及实施民生工程以来的感受,李俊意味深长。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目前,西昌正按照“建设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定位,围绕“凝聚转型跨越正能量,建设繁荣幸福新西昌”这一主题,向建设100万人口城市目标奋力迈进。

猜你喜欢
邛海西昌发展
西昌近60年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分析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西昌月
邛海观景
四川西昌邛海开海捕鱼
啊!邛海
To what extent might organisational structure influence group dynamics and team working in a 21st century organisation?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风云四号运低西昌本月中旬择机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