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彪, 沈 晴
(江苏省苏州市植保植检站,江苏苏州 215006)
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和栽培条件的变革,麦田草害已成为夺取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障碍,也对现阶段植物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近年来苏州市麦田草害主要呈现3个特点。
多年来,全市通常在3月下旬至4月初利用三层三级法调查麦田实际草害情况,结果见表1。
一是单子叶草由原来的日本看麦娘为主变为日本看麦娘与菵草并举或以菵草为主的格局。据江苏省昆山市植保植检站调查可知,2013年昆山市麦田菵草的发生频度已达到98%,单子叶草以菵草为主的面积上升到75%左右。江苏常熟、张家港等部分区域的硬草、棒头草和早熟禾发生严重。二是双子叶杂草由原来的以牛繁缕为主变为牛繁缕与大巢菜等并举的格局,原来仅发生于农田周边非耕作区的野老鹳草、荠菜等草种在局部区域的麦田上升很快。
表1 苏州市近10年麦田实际草害情况
麦田长期推行免耕栽培必然导致杂草种子的积累。苏州市曾分别调查过295块免耕麦田和耕翻麦田,前者的自然出草量是后者的1.92倍。耕翻田不但能淘汰部分草种或通过耕翻控制部分草种萌发出土,且出草整齐,出草期较短,这有利于适时化除提高防效,而免耕田在小麦播种前已有许多草种在板田上萌发出土,播后盖籽泥表面又会滋生大量杂草,导致难以抓准化除适期,防效相应下降。
近年来,各地大面积推广秋播稻草全量还田,这既是增加土壤肥力、提高稻草综合利用力的有效举措,又是影响麦田除草,导致土壤封闭类除草剂有效性下降的原因所在,由此需要积极探索并不断改进或调优对麦田杂草的防除技术,尽快解决稻草还田与麦田除草的矛盾。
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一是在小麦规模种植以后,许多大户秋播期间急于抢种,盲目推迟土壤封闭类除草剂的使用时间,导致防效下降;二是放弃秋播期间土壤封闭类除草剂的使用,依赖于春季使用茎叶处理剂,从而导致茎叶处理剂对大龄草的防效相应下降。近10年苏州市秋播化除和春季化除情况的变化充分反映了这一矛盾(表2)。
近年来,以菵草为代表的禾本科杂草发生面积迅速扩大,由于菵草的繁殖力和抗性能力很强,所以草害程度也迅速上升。据典型调查,2013年全市三级草害田(严重草害田)已上升到5.74%,分别比2012年、2011年增加1.8、3.4百分点。
表2 苏州市近10年麦田的化除情况
根据现阶段苏州市麦田草害的现状可知,要想依赖于单一的控草措施来解决麦田草害已经不太现实,必须立足于综合治理来实现,具体应该把好“5个关”。
实践证明,轮作换茬、精选麦种、加强对田埂和沟渠等非耕作区杂草的防除、加强麦田管理等措施是综合治理麦田草害的基础,这些技术不但有利于减少麦田自然出草量,有利于改善麦田生态环境形成苗欺草的格局,还有利于提高化除效果。
麦田实行耕翻播种既可消灭播前出土的大草,又能减少播后出草量,尤其对草害特别严重的麦田,耕翻是现阶段见效最快的举措,也是实现控草目标的有效保障。
现阶段麦田化除的策略应定位于“一封一杀”,所谓“一封”就是应立足全面用好一次土壤封闭剂;所谓“一杀”就是对麦田后生杂草选用茎叶处理剂见草用药。
3.4.2 用准适期 土壤处理剂的使用时间要在播后半个月内实施,凡因天气、劳力等矛盾而错过用药适期的可用土壤封闭剂(全量)加茎叶处理剂(全量)复配应用,用药时间应在12月中旬结束,该技术近年在苏州局部地区已有较大面积实施,反响较好。茎叶处理剂单用应立足于1月10日之前抢暖日使用。
3.4.3 看准天气 鉴于异丙隆及其复配剂容易产生冻药害,所以应避免在冷空气来临前后用药,尤其要注意避开第1次冷空气用药。
苏州市麦田应用土壤处理剂经历了3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绿麦隆为主,90年代以甲磺隆加氯磺隆的复配剂为主,2000年以来以异丙隆和苯磺异丙隆为主,由于多年来持续使用同类除草剂,部分禾本科杂草对其敏感性已明显下降,需要尽快筛选并推出新的土壤处理剂类型。近2年15%炔草酯可湿性粉剂等茎叶处理剂已在苏州逐步扩大应用。江苏省昆山市、吴江区植保植检站等2013年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5%唑啉草酯乳油、7.5%啶磺草胺等新的茎叶处理剂对抗性禾本科杂草显示出一定的优势,下一步苏州市在做好扩大示范并取得进一步成功的基础上,这些新技术将会及时应用于大面积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