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刚,朱建义,梁帝允,王朝斌,郑仕军,罗春花,张建军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西南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66;2.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北京100125;3.四川省农药检定所,四川成都 610041;4.四川省青神县植物保护站,四川青神612460)
油菜是我国第一大油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约733万hm2,年均总产量约1180万t,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第一[1]。四川历来是我国油菜生产大省,油菜种植面积、总产量居全国第3位,战略地位显著[2-3]。油菜田杂草与油菜争水、肥、光和生存空间,传播病虫害,影响籽粒品质,造成油菜减产。油菜田杂草的种类组成和危害现状,随着土壤、气候、耕作制度、栽培措施以及除草剂使用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变化[4-9]。杂草和作物竞争的结果之一是作物产量的损失。杂草对水稻、玉米、小麦等主要作物的产量影响研究较多[10-14]。 朱文达等对油菜田野燕麦、菵草、小飞蓬等单种杂草的危害及防除阈值进行了研究[15-17],而农田杂草由多种杂草组成,所以单种杂草危害作物产量损失模型在生产中不能应用,只有复合杂草群落危害的产量损失才有实际意义。但目前国内对油菜田杂草复合种群危害损失研究尚未见报道。基于此,我们于2010—2012年对四川油菜田杂草对油菜产量的危害损失进行了研究,以了解四川油菜田杂草种类和发生危害程度,为四川油菜田杂草防控提供参考。
2011年:温江(翻耕移栽)、青神(免耕移栽);2012年:青神(翻耕移栽、免耕移栽)。
试验设禾本科杂草自然生长区(简称禾草区)、阔叶杂草自然生长区(简称阔草区)、混合杂草自然生长区(简称混草区)和无草区4个区域,并设翻耕与免耕两种耕作方式,共计8个处理。禾草区采取人工拔除或化学除草方法去除阔叶杂草;阔草区去除禾本科杂草;混草区不进行任何化学或人工除草;无草区从作物播种之日起即进行人工拔除或化学除草,有草即除。小区面积30 m2,4次重复,随机排列。
2011年温江试验设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温江农场,黄壤性水稻土,紫黄色,pH值5.5,有机质含量2.71%。油菜品种川油16,2010年9月24日育苗,10月25日移栽,密度60 000株/hm2。青神试验设在青神县黑龙镇新光村,土壤属岷江冲积性水稻土,pH值6.5,有机质含量1.2%。油菜品种鼎油17,2010年9月18日育苗,10月21日移栽,密度 45 000株/ hm2。
2012年试验设在青神县黑龙镇高墩村,分翻耕和免耕,且在同一块田。2011年9月24日育苗,10月29日移栽。其他同青神2011年试验。
在油菜抽薹初期,按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分别调查各处理区的杂草发生数量,混草区还需要记录单双子叶杂草的比例。在油菜开花初期,调查油菜株高和各处理区杂草鲜重。调查采用5点取样,每点0.25 m2(0.5 m×0.5 m),统计杂草数量,评估试验区各种杂草发生程度。收获时按油菜实测产量方法进行测产,比较各处理区的油菜产量,评估杂草危害造成的作物产量损失。
2011年调查发现,温江试验点禾本科杂草以早熟禾(PoaannuaL.)为主,另有极少量棒头草(PolypogonfugaxNessexStund.);阔叶杂草以猪殃殃(GaliumaparineL.var.tenerumRcbb.)、碎米荠(CardaminehirsuteL.)为主,部分小区繁缕(StellariamediaCyr.)较多,分布不均匀,另有少量鼠曲(GnaphaliumaffineD. Don)、小飞蓬[CornyzaCanadensis(L.) Cronq.]、黄鹌菜[Youngiajaponica(L.) DC]等。由表1可见,该试验点以禾本科杂草早熟禾最多。禾草区发生数量1511.80株/m2;阔草区阔草均较少,总阔草发生数量88.60株/m2;混草区禾本科杂草明显多于阔叶杂草,二者比例为 16.56 ∶1。各处理区油菜株高差异不显著;油菜产量虽均有减产,但差异不显著。
2011年调查发现,该试验点禾本科杂草以棒头草(PolypogonfugaxNess ex Stund.)为主,另有少量看麦娘(AlopecurusaequalisSobol.);阔叶杂草以扬子毛茛(RanunculussieboldiiMiq.)和繁缕为主,另有少量的通泉草(MazusjaponicusThunb.)、碎米荠等。由表2可见,该试验点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禾草区发生数量2 715株/m2,鲜重1 731.0 g/m2;阔草区阔草发生数量均较少,总阔草发生数量917.8株/m2,鲜重1 399.3 g/m2;混草区禾本科杂草明显多于阔叶杂草,发生量、鲜重比例分别为19.46、6.76。各处理区油菜株高差异不显著;油菜产量均有减产,减产率13.48%~19.32%,产量显著低于无草区,产量损失由高到低依次为混合杂草>阔叶杂草>禾本科杂草。
表1 2011年温江翻耕田杂草发生情况和测产结果
表2 2011年青神免耕田杂草发生情况和测产结果
2.3.1 油菜抽薹期杂草发生情况 2012年调查发现,禾本科杂草以棒头草为主;阔叶杂草以繁缕、齿果酸模(RumexdentatusL.)为主,此外还有少量扬子毛茛、野油菜[Rorippamontana(Wall.) Small]、碎米荠等。
翻耕田:由表3可见,禾草区发生数量2 095.25株/m2,鲜重669.25 g/m2;阔草区阔草均较少,发生数量2 225株/m2,鲜重1 651.5 g/m2;混草区禾草少于阔草,发生量、鲜重比例分别为0.85、0.29。
免耕田:由表3可见,禾草区发生数量4 386.25株/m2,鲜重1 208 g/m2;阔草区阔草均较少,发生数量1 279.25株/m2,鲜重1 542.5 g/m2;混草区禾草多于阔草,发生量、鲜重比例分别为9.29、1.74。
表3 油菜抽薹期杂草发生情况调查
2.3.2 油菜开花期杂草生物量及对油菜的影响 翻耕田:由表4可见,禾草区棒头草鲜重为1 174.5 g/m2;阔草区总阔叶杂草鲜重为2 323.5 g/m2;混草区杂草鲜重为2 645.75 g/m2,禾本科杂草鲜重少于阔叶杂草,两者比例为0.80。
免耕田:由表4可见,禾草区棒头草鲜重为 2 500 g/m2;阔草区总阔叶杂草鲜重为3 429 g/m2;混草区杂草鲜重为4 166.75 g/m2,禾本科杂草鲜重多于阔叶杂草,两者比例为1.72。
由表4可见,翻耕田和免耕田相同处理间油菜株高差异均不显著;各杂草处理区均有减产,翻耕田减产率3.59%~10.21%,免耕田减产率8.04%~22.22%,产量均显著低于无草区(P<0.05)。翻耕田及免耕田各处理区杂草对油菜产量的影响趋势一致,油菜产量损失率依次是混合杂草>阔叶杂草>禾本科杂草。
农田杂草群落处在人工频繁干扰的独特生境之中,其群落特征除受气候条件、土壤类型、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外,还受其它因素的作用,如作物类型、耕作制度和除草剂种类等[18]。本研究由于耕作制度、油菜品种等不同,杂草发生种类和数量也不同。由此可见,作物品种、耕作制度及土壤环境条件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田间杂草的发生和群落组成。
杂草竞争使油菜的生长受到抑制,油菜植株瘦弱,而本研究表明各杂草种群对油菜的株高没有显著影响。朱文达等对菵草、 看麦娘单种杂草的危害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19]。不过杂草不同密度对油菜株高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表4 油菜开花期杂草鲜重及测产结果
现有研究表明,杂草影响油菜减产的原因是油菜第一分枝高度提升而分指数减少,同时油菜角粒数减少,千粒重降低[19-20]。而不同杂草种类危害对油菜产量的影响有较大差异,本研究中禾本科杂草对油菜产量的损失率为3.59%~13.48%;阔叶杂草对油菜产量的损失率为8.46%~15.78%;禾阔混生对油菜产量的损失率为10.21%~22.22%。油菜产量损失率依次为混合杂草>阔叶杂草>禾本科杂草。这与油菜田各类杂草的生物学特性有密切关系。首先阔叶杂草出苗速度较禾本科杂草快而整齐,高峰期相对较早,同时出草较为集中;而禾本科杂草出苗初期植株较小,侵占性不强[5]。其次早熟禾等杂草比较低矮,其竞争对油菜的影响相对小于阔叶杂草。
此外,2011年温江翻耕田各处理区油菜产量差异不显著,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早熟禾为田间单一优势杂草,各处理区油菜产量均主要受早熟禾影响;二是前期雨水较少,早熟禾出苗较迟,且早熟禾生长于底层,油菜密度较大生长较快,从而对油菜产量影响较小。
参考文献:
[1]王汉中,官春云,张春雷. 中国的油菜生产与栽培科学技术研究[C]. 第十二届国际油菜大会论文集,2007:2-7.
[2]李迎春,郭子荣,罗传浩,等. 四川盆地丘陵山区油菜生产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J]. 陕西农业科学,2008,54(5):128-130.
[3]张 鸿,郑家国. 四川不同生态区双低油菜品种“川油18”高产综合栽培技术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2006,19(5):829-832.
[4]赵延存,娄远来. 长江下游地区油菜田杂草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J]. 杂草科学,2004(3):15-17.
[5]何永福,陆德清,叶照春,等. 贵州省稻茬免耕油菜田杂草的发生情况[J]. 贵州农业科学,2009,37(3):65-68.
[6]石纪成,李艳大,荣照山,等. 稻田免耕直播油菜出苗及杂草发生的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6):38-39,42.
[7]施守华. 安徽省广德县油菜田杂草发生规律及危害现状调查[J]. 杂草科学,2012,30(1):51-52.
[8]朱文达,魏守辉,张朝贤. 湖北省油菜田杂草种类组成及群落特征[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8,30(1):100-105.
[9]李 聪,周 鑫. 楚州区油菜田杂草发生规律及防除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0(20):206,208.
[10]黄春艳,王 宇,黄元炬,等. 不同杂草群落危害对春玉米产量损失的影响[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2(10):49-53.
[11]岳茂峰,冯 莉,田兴山,等. 不同种类杂草危害对水稻产量影响[J].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3):98-99,109.
[12]徐淑霞,刘金荣,周 青.玉米田杂草出苗规律及玉米与杂草共生竞争对产量影响的临界期[J]. 陕西农业科学,2005(4):18-37.
[13]薛连秋,门国强,郭 鹏,等. 辽宁省水稻田杂草生态经济防除阈期研究[J]. 杂草科学,2008(1):23-26.
[14]靳职选,武翠娥. 麦田常见阔叶杂草对小麦产量的影响[J]. 农业技术与装备,2010(18):35-36.
[15]朱文达,张朝贤,魏守辉,等. 野燕麦对油菜生长的影响及其经济阈值[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9,31(2):233-238.
[16]朱文达,曹坳程,喻大昭,等. 小飞蓬对油菜产量性状的影响及其经济阈值[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8,27(2):217-222.
[17]朱文达. 菵草与油菜的竞争及防除阈值[J]. 植物保护学报,2004,31(1):101-106.
[18]魏守辉,张朝贤,翟国英,等. 河北省玉米田杂草组成及群落特征[J]. 植物保护学报,2006,33(2):212-218.
[19]朱文达. 湖北省油菜田灾害性杂草高效防控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0,32(1):156-162.
[20]季丽莉,季文江,曹红亚,等. 免耕油菜田几种主要杂草复合危害的产量损失模型研究[J]. 上海农业科技,2005(3):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