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彩汉唐
历史佳话的缘起
《史记·孟尝君列传》记载,被誉为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以好客养士、乐善好施而名闻天下,他招揽众多门客,并不惜以家业相待,因而获得天下诸多谋士的帮助。战国时期齐人冯谖听闻孟尝君喜招门客,也前去拜于孟尝君门下。
冯谖在初期佯装无能,一直未受孟尝君重视。按照孟尝君的待客惯例,门客按能力分为三等:上客吃饭有鱼,外出乘车;中客吃饭有鱼,外出无车;下客饭菜粗劣,外出自便。下人因看到冯谖能力不济而不予重视,只提供给他粗劣的饭菜。
一段时间之后,冯谖倚着柱子弹剑作歌,抱怨饮食质量差。旁人将此事告诉孟尝君后,孟尝君吩咐下人改善其膳食。随后不久,冯谖又两度弹剑作歌,抱怨出行没有车马伺候,身在孟尝君府无法照料家人。旁人深感其贪得无厌,而孟尝君却对他的要求一一满足,为其出行配备车马,派人为其母亲提供食物和日常用品。
冯谖通过多次试探,感到孟尝君的确是一位胸襟宽广的贤明之主。当时孟尝君担任齐国的相国,冯谖从此以后对他倾力相助。通过“薛地市义”、“狡兔三窟”及“策马相迎”等举动,冯谖为孟尝君积累了丰厚的政治资本,为其日后在政治上的复起立下汗马功劳。
“薛地市义”典故的梗概是:薛地是孟尝君的封邑。冯谖有一次帮助孟尝君到薛地收取放债的利息,他到达薛地后,假传孟尝君的命令,为无力还款的老百姓免去债务。他当众烧毁许多债券,众人皆称万岁。这样,冯谖在薛地百姓中埋下了感恩孟尝君的种子。一年以后,孟尝君被齐王罢免,当他返回自己的封地,距离薛地尚有百里时,百姓们早已扶老携幼,在路旁迎接孟尝君。孟尝君此时方知冯谖焚券买义收德的用意。
“狡兔三窟”典故的梗概是:出于对孟尝君政治地位不巩固的考虑,冯谖对孟尝君进言说:“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并且说愿意“为君复凿二窟”。冯谖逐去游说魏国,到达魏国后,他对魏王说:“齐国之所以称雄天下,都是孟尝君辅佐的功劳。今齐王听信谗言,罢免了孟尝君。孟尝君的治国谋略和才能是世人皆知的,大王若能在他的辅佐下,定能国富兵强”。魏王也久闻孟尝君的贤名,便派出使节,以千斤黄金、百乘车马去聘孟尝君。魏国使者连续拜访了三次,可孟尝君坚决推辞不就。齐王听到这个消息,连忙派人向孟尝君谢罪,并恢复了孟尝君的相位。冯谖劝孟尝君趁机“立宗庙于薛”,等齐国的宗庙在薛地落成后,冯谖向孟尝君报告说:“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策马相迎”典故的梗概是:齐王罢免了孟尝君后,门下食客多离他而去。孟尝君恢复相位后,冯谖策马前去迎接,其他门客却未到。孟尝君感慨地对冯谖说:“自己一生好客,对待客人从来不敢有所闪失,而他们见我被罢官,却都离我而去。今仰赖冯先生得以恢复相位,门客还有什么脸面再见我呢?我如果再见到他们,必唾其面而大辱之。”冯谖听了忙下马向孟尝君叩头,孟尝君问他是否替门客谢罪。冯谖说:“不是,是君之言失。”他进一步解释说:“富贵多士,贫贱寡友,这是一种必然规律。您失去相位,宾客自然都会离去,您不应该因此埋怨他们,希望孟尝君能够‘遇客如故。”孟尝君非常感激冯谖的提醒,于是再次拜谢并接受了冯谖的建议。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这段出自我国唐朝著名诗人李白《行路难》中的名句,描绘了冯谖拜于孟尝君门下做食客初期,终日不得意,深感怀才不遇的心境。然而后来孟尝君至诚相待,冯谖倾力辅助,使得孟尝君在担任相国数十年间,没有再遭受丝毫灾祸,为这段爱惜人才、知恩图报的历史佳话划上了完美的句号。
在这里,我们主要说的是剑。我们为典故中能够“弹剑作歌”的宝剑起一个名字——齐剑。齐剑给世人留下了一个深深的疑问:曾经真得有那么一把齐剑能够弹奏乐曲伴君直抒胸意吗?
因为从来没有人见过齐剑的实物,所以很多人都认为冯谖“弹剑作歌”的历史佳话只是一种夸张的描述。然而,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由金属制成的刀剑在用手指弹击时都能发出响声,但通常这些响声音量较小,回响时间也比较短促。要达到弹剑作歌的境地就要求弹剑时发出的响声必须足够大,并且响声的时间要足够长。虽然这是一件听上去很美妙的事,但要真正做到却十分困难。
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刀剑的体积越大越厚重,固有频率就越低,敲击时发出的声音就特别低沉;体积越小越纤细,固有频率就越高,声音听起来就比较尖锐高亢。
在对弹剑作歌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国著名刀剑大师陈朝波先生及其率领的研究团队得到一把能够弹出美妙乐声的古剑,齐剑的奥秘在其身上得以揭示。世界上大多数剑都是组合结构,它们由剑身、剑柄、护手等组成,这些单独的部件在加工完毕后装配成一体。这些组合结构的剑在受到手指弹击时产生振动机械能(也称为声响机械能、振动波),从而发出声响。但声响机械能难以完整地从一个部件传递到下一个部件,因为剑的各部件之间的接缝处阻止了声响机械能的传递,所以这些剑发出的声响就越来越弱,不会产生悦耳动听的效果。
而齐剑是一款一体式锻造而成的剑,剑身、剑柄及护手都是用一块钢料制成的。一体式锻造而成的齐剑,因其材料上乘,质量在剑身上的分配比例适于在手指弹击时产生谐振,即当手指弹击力的频率和齐剑的固有频率相同时,齐剑产生的声响振动波的振幅最大,这种现象称为谐振。另外,因为齐剑各部件之间没有接缝,所以不存在声响机械能传递的受阻问题,声响持久性就非常好,其音色自然是清脆而悠长。
从微观上看,乐器里的弦,实际上也是一把剑,将细细的弦进行放大,替换以适当的材料和工艺打造成剑,在现代理论和工艺上都是可以完全实现的。
掌握了弹剑作歌的基本原理后,齐剑的复制之路只是刚刚找到了入口,接下来要走的路却是一步比一步更加艰难。
首先是选择材料方面的问题。制作齐剑的钢材必须品质上乘,其形状及质量都必须进行科学地选用并精心调整其组分,以达到音色及响度完美的目的。当代科技对材料的控制已经能够达到较高的水平,在运用专业的设备对古剑材质进行各种元素所占比例的分析后,复制齐剑的工匠们选定了最适合的制作材料。
接下来一道重要的工序是将选定的圆柱体形状的钢块进行反复锻打,依次打造出剑身、剑柄及护手。锻打的过程中,如何分配钢块在各部位的质量是刀匠要面对的又一个难题。多少质量分配在剑身,多少质量分配在剑柄,多少钢材能打出多长的剑刃,这些问题都是齐剑复制过程中需要跨越的一道又一道门坎。钢块质量在各部位的配比不仅会影响弹剑时发出的音色及响度,更重要的是它还决定剑的质心位置及握剑时的手感。它绝佳的质心位于剑身距离护手三到四指的位置,握在手中便有一种举重若轻的感觉。
由于没有流传下来的相关数据资料及配比标准,制作者们只能自己探索。经过精密的分析、计算并结合刀匠的自身经验,多次反复试验之后,齐剑形制方具雏形。
锻打成型的剑面对的另一个难题是热处理。刀剑制造中的热处理工艺包括淬火与退火,经过淬火后的剑提高了其硬度,随后再进行退火处理,以增加其弹性。经过反复淬火与退火的剑,实现其硬度和弹性的最佳结合。组合结构的剑只要分别做好每一个部件,装配起来一定是剑身笔直,剑身与剑柄组装比较容易。但一体成型的剑在进行高温处理的过程中,会出现剑身及剑刃弯曲变形的问题,出炉的不再是一把直剑。如何控制热处理过程的适当温度,使剑身及剑刃不会弯曲变形,成为刀匠必须解决的问题,而研制成功的解决办法成为现代刀剑制造业中的独门秘笈。
攻克一个个难关之后,齐剑的最后完工还需要经过粗磨细磨、精工雕刻这些细小繁复的工序。当齐剑完成所有工艺,完整呈现在我们眼前时,只要攒足力气,汇于指尖,弹于剑身即可听见龙吟之声。
一把剑只是能够通过敲击发出声响,并不能说明它能够当作一件乐器来使用。在复制齐剑和测试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只要改变握剑和弹剑的位置,就会清楚地听见音调、音量和音色的变化。若是精通乐理的人,必能以剑作器,弹奏出悠扬的乐曲。
彰显中国千年前的古文化
作为一把能够弹剑作歌的剑,复制齐剑充分展现了当代科技对材料的控制以及声音和物理属性之间的内在关系。其不仅采用现代精工打造,而且在外观上采用质朴造型。其古色基调的装饰,彰显了中国千年前的古文化。
复制齐剑总质量1.75kg(含刀鞘),刀鞘质量0.6kg,全剑长96cm,刀刃长72cm。
复制齐剑剑身由特种高碳钢打造而成,高碳钢中需要渗入其他多种金属元素,各种金属元素的配比都非常精准。经过镜面效果处理的剑身敛气于锋,细长的剑槽凿刻于剑身中部,给人以笔直、材质坚固、做工考究的感觉。
剑柄中部包覆有高档鲛鱼皮,并进行古色处理。剑柄下部护手处以春秋时期齐国典型的神兽图案进行装饰,剑柄上端以人脸图案进行装饰,并且人脸图案的下部设计有一个圆孔,这个圆孔就像此人张开的嘴,可通过其穿配装饰物,如刀穗等。
剑鞘采用高级红木制造,并且红木进行了古色处理。鞘身上段包覆高档鲛鱼皮,也进行古色处理,与整体沉稳的风格相吻合。鞘身的下端、中部及鞘口等处以黑色钢制金属件进行加固,同时起到了装饰的作用。鞘口、鞘尾以春秋时期齐国典型的神兽图纹进行装饰,鞘口的神兽在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耳环,使神兽更加栩栩如生。此外,这两个耳环可以穿配腰带或背带。也可以使用另一种穿配方式,即将其中的一个耳环与黑色金属件上的吊环配合,穿配腰带或背带,以便于携行。
齐剑的成功复制,不仅证明了古人传说的真实性,更体现了复制者以科学态度面对历史,不懈努力还原经典的探索精神。如果有一天,当你手握齐剑,请一定以指弹剑,倾听它发出的清泉之声,那悬梁于耳的余音定会使你坠入悠然的历史长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