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有龙
前苏联教育学家斯卡特金认为:“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学质量的高低。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通常学生做得好的事情都是他们感兴趣的事情。但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百分之六七十的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不感兴趣,和一些老师交流时,部分老师也感叹,思想品德课教之无劲、学之无劲。为什么呢?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局面的出现呢?我想应有以下一些因素。
首先社会家庭因素。思想品德课在中考中所占分值少,再加上开卷考试的形式,一些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及学生本人认为思想品德课不重要。只要买点资料在考试时找一找就行了。目前,广大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形成了学生的特有心理。社会的负面影响,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对学习不感兴趣,故而对思想品德课也不感兴趣。
其次学生因素,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在心理和思维上有两种显著的特点:一方面逻辑思维逐渐发展,自我意识和独立性增强,他们开始要求独立思考问题,对人对事不盲目轻信,对家长、老师和书本知识往往持批判态度;二是由于知识和社会经验有限。看问题容易偏激和片面,易产生逆反心理。导致学生对老师的教学,要么非常感兴趣,要么根本不感兴趣。
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初中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呢?我想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提高思想认识,培养学习兴趣
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想真正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就必须首先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第一,介绍学科的特点,增强学生对学科的认识。第二,通过具体事例,说明思想品德科学对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作用。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和谐、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障,在这种氛围中,师生和谐相处,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学生才会拥有认同感和愉悦感,才能在课堂上真正表现自己,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和能力,学得开心,课堂会有众多学生的参与配合,老师也能教得舒心,为此老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做朋友,参与到教学中,真诚坦率地亲近学生,交流感情,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同时,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认识到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避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
三、营造学生乐学的氛围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处于乐观的情境中可以产生愉快的情感,心情愉快,兴趣自然产生。教育心理学认为:情境教学应注意激发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参与,并与有意识的心理活动相统一,减轻和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进入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怎样创设乐学情境?这就要求老师提供最佳的教学环境和活动场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把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丰满、形象、具体、生动。
四、新颖导入,建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讲好一节课的开头是培养学生好奇心、引起学生注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步。怎样才能开好头?老师应钻研教材、准确把握、设计出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导入环节。具体地讲,讲授与本节课有关的故事、名言、俗语等导入新课;播放与本节课有关的视频;用国内外发生的一些重大时事(或学生身边发生的一些事件或本地区发生的一些事件)作为讲解新课的导语等,使它们成为引发学生注意的焦点,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五、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
1.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内容于一体,使课堂知识容量增大,内容更加充实,形象更加生动,使一些抽象难懂的理论变得具体生动,易于学生接受。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教学手段,增强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使一些抽象难懂的理论变得具体生动,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增强思想品德课的趣味性和实效性。老师可以根据教材重难点,通过报纸杂志、互联网等下载有关信息和图片、视频,制作课件,组织学生进行这项活动,这样,能克服在课堂教学中因时空限制带来的诸多不便,获得传统课堂教学不能达到的学习效果。
2.讨论法。采用这种方法,打破以往只是老师讲、学生听的状况,把平等协商对话的民主形式引入思想品德课堂,培养学生探究、创新意识,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3.活动法。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演讲比赛、辩论会、实践活动等方式进行教学活动。思想品德课的一大特点在于其贴近政治、贴近经济、贴近生活。因此,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确定适当的活动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有法,但教无定法。所以老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六、精心设计课堂结尾,延续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新知识后,为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延续,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在每节课结尾时,教师应用凝练的语言概括、总结、巧妙地设计思考题目,使学生在求知中感到乐趣。
提高学习兴趣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教学方法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给学生以好学的心情,都应视为成功的。对于以上所介绍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只要长期坚持,灵活应用,我相信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