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阳农民画的“乡土味儿”

2014-08-12 09:51云之端
时代报告 2014年8期
关键词:农民画壁画文化馆

云之端

舞阳农民画产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当时,农民一手拿锄头劳作、一手执画笔创作;70年代后期,舞阳效仿金山农民画的成功经验,农民画的地域特色开始凸显,拙朴童稚的构图形式,高亢激越的色彩效果,亲切感人的生活内容,使农民画回归了初始的本意;80年代后期以来,舞阳民间绘画逐步趋于成熟。这一时期的作品吸取了古老的民间传统艺术特色,并融合了现代绘画的一些技巧,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人性本真,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

萌生

舞阳文化味浓,这种浓厚的文化味成就了舞阳农民画;舞阳农民擅长绘画,擅长绘画的农民丰富了舞阳文化。

农民画,确切地说叫“现代民间绘画”,产生于狂热的上世纪中叶的“大跃进”年代。在当时大力倡导“解放思想、敢想敢干”的大背景下,“人人当诗人、个个当画家”的口号风靡我们这个农业大国。由于政治力量的推动,以“大跃进”为主题的壁画创作,像飓风一样从农村吹向城市,从局部吹向全国,形成了群众性的“壁画运动”。

舞阳县是当时全省闻名的“壁画县”之一。舞阳素有画迎壁墙的传统,自然就有一些民间画家。文化馆的美术干部担负着壁画创作的组织辅导工作,带领群众中的美术骨干去完成这项任务。街头巷尾、村头路口,随处可见歌颂“大跃进”的宣传壁画。

当年的壁画多是漫画、宣传画或是夸张了的图表,配以宣传口号或民歌民谣,如“庄稼长得刺破天,坐着飞机掰玉米”“一台拖拉机拔不动一棵红薯”等,内容充满乌托邦式的狂想,却也具有一定的艺术意义。

若撇开政治因素,诗画满墙的“壁画运动”,也有着农村文化大普及的意义。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舞阳农民画萌生了。

雏形

随着“大跃进”运动的沉寂,“壁画热”也降温了。这时,文化馆的美术干部从“普及群众文化活动,辅导群众文化创作”的工作职能出发,组织农民画作者把以墙壁为载体的壁画创作转移到纸上,把绘画题材由虚幻的大丰收转向现实生活,以现实主义代替被“浮夸风”扭曲的浪漫主义,描绘修水利、摘棉花、播种、收割等生产内容。

王文浩,今年60多岁,曾担任舞阳县文化馆馆长多年,现已退休。据他回忆,1963年,舞阳县文化馆召开业余美术创作会议,要求当年的壁画作者转向纸面创作。由于作者大多是农民,才有了农民画的称谓。这一时期,在全国范围内,还产生了牧民画、渔民画、工人画等,农民画可以说是群众业余美术创作的代名词。

由“壁画运动”向农民画创作的转变,是农民画的第一次升华,其大普及也是政治推动的结果。

王文浩说,当时正处于“文革”之中,原有的艺术样式几乎全部成了“封资修”、“四旧”而被破除,只有农民画才真正称得上“普罗艺术”,即“无产阶级的艺术,为无产阶级革命服务的艺术”。特殊的历史环境,倒也为农民画提供了生长条件。

这时的农民画无疑是政治运动的附庸,但在艺术形式上则努力向专业绘画靠拢,或工笔重彩,或单线平涂,或追求年画效果。由于作者功底不深,农民画显得稚拙朴实。

成熟

舞阳农民画源远流长,滋生于古老文明的文化环境,从民间美术(包括民间绘画、剪纸、刺绣、泥塑、壁画等)的古老传统发展而来。尤其到了80年代后期,舞阳民间绘画逐步趋于成熟。它以丰富的生活为源泉,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民间文化,并融合了现代绘画的一些技巧,描绘民间习俗,讴歌现代生活,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人性本真,形成了独特的农民画风格。

舞阳农民画,多系农民自己制作和自我欣赏的绘画和印画。其范围包括农民自印的纸马、门画、神像以及在炕头、灶头、房屋山墙和檐角绘制的吉祥图画。现代农民则有在纸面上绘制乡土气息很浓的绘画作品,表现手法有着明显的地域特色,它以大红大紫的色彩,夸张化的描述,寓意深刻的主题,简洁明快的风格勾画出了美丽的田园风光,栩栩如生的农家生活,气氛热烈的劳动场面和欢天喜地的节日庆典,充分体现了现代民间艺术的特点。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民画壁画文化馆
金山农民画矢量图库的建设与应用
农民画火遍世界
三观壁画
金山农民画
作品赏析(6)
太阳第一家
“反美”壁画
作品赏析(6)
作品赏析(2)
“飞蛾”修复壁画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