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者中的圣女贞德”
迪尔玛·罗塞夫出生于1948年,她的母亲是一名巴西教师,父亲佩德罗·罗塞夫是保加利亚政治难民,逃到巴西后成功转型为商人。罗塞夫小时候家庭生活富裕,父亲佩特罗是个笃信共产主义的保加利亚移民,在巴西做投资生意,母亲迪尔玛是土生土长的巴西人。在当时贫富悬殊的巴西,罗塞夫一家生活优裕,她在私立学校接受正统的欧洲式教育,从小学习钢琴,曾经梦想着成为一名芭蕾舞者、消防队员或是高空秋千表演家。不过,她很有个性,早早地辍学了。她认为,那个学校“不属于年轻少女”。
也许是受父亲的影响,罗塞夫从小就对穷人满怀同情。据说,有一天,一个乞丐上门要饭,罗塞夫毫不犹豫地掏出兜里的一张钞票,撕成两半,把其中的一半递给乞丐——她只想着把自己的钱分一半给穷人,却不知道钞票被撕破后就没有用了。
早年在一所修女主办的寄宿学校学习时,罗塞夫跟其他同龄女孩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在转到公立高中后,她逐渐有了政治意识。罗塞夫上高中时,父亲去世,留给她15处房产,还有一大箱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书籍。罗塞夫对这些书产生了浓厚兴趣,常一个人静静地翻看《资本论》和左派作家的小说。这些都对她的命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964年,巴西军人发动政变,巴西进入了长达20年的军政府统治时期,许多热血青年纷纷奋起反抗独裁政治。罗塞夫当时年仅16岁,但也加入了游击队,开始了“革命生涯”。一如许多巴西青年,她后来加入城市地下武装反对组织,以推翻独裁政府作为大志。
罗塞夫是个杰出的游击战士。她一面向穷人普及社会主义理念,一面拿起武器战斗。她是有名的“神枪手”。为躲避军警追捕,她几乎天天换地方过夜,常常从睡梦中惊醒。但生性刚强的罗塞夫胆大心细,完成了许多“重大任务”。她曾和战友一起潜入里约热内卢省长的办公室,从保险柜里取走250万美元现金,并留下一张字条:“你的钱不是正道来的,但我们会把它用在对的地方。”还有一次,她被派往圣保罗看守军火,为了隐蔽,她竟将军火藏在自己的床底下。
在左翼游击运动和地下组织工作中,罗塞夫曾用多个假名躲避当局迫害。她标志性的短发和厚眼镜造型,使她成为巴西最出名的通缉犯之一。
1970年,罗塞夫不幸被军警抓获。警方如获至宝,对她连续审了22天,针刺、鞭打、电击,这些手段都用上了。残酷的折磨让罗塞夫几次昏厥,但她咬着牙挺了过来。军政府拿她没辙,只得把她投入监狱。此后的3年,她就是在黑暗潮湿的牢房里度过的。获释后,她比入狱前瘦了20多斤,还患上了甲状腺亢进等疾病。连控告她的检察官都敬重地把这位坚强的女性称为“颠覆者中的圣女贞德”。
在入狱期间,罗塞夫醉心于经济学,1972年被释放后,罗塞夫选择放弃武装斗争。她戴上放在箱底的黑框眼镜,成为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州联邦大学的一名学生。1977年,罗塞夫毕业于经济系,随后取得经济学硕士学位。1978年,她又进入州立坎皮纳斯大学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
巴西“铁娘子”的登顶之路
上世纪80年代,巴西重新实行民主体制,一直关注政治的罗塞夫踏入政坛,加入了劳工党。凭着扎实的经济学知识,罗塞夫1985年担任了阿雷格里港财政部长,这是她首次供职于政府部门。
2002年罗塞夫获得能源部长一职。在任期间,她因为主持巴西的能源计划“全民用电”,将电通到穷苦农民家而名声大振。当时,巴西出现严重的电力供应危机。政府采取限电措施,使巴西企业和消费者的用电量被削减1/4以上,大量企业生产萎缩。罗塞夫一直关注着这个问题。她在许多场合的发言,引起了总统候选人卢拉的注意。卢拉当选总统后,力排众议,任命既非竞选骨干、又非“自己人”的罗塞夫担任国家能源部长。他相信,罗塞夫能为百姓降服“电老虎”。罗塞夫没让卢拉失望,更没让百姓失望。2003年,她启动了“照亮所有人”工程,使巴西的电力照明地区从50%扩大到75%,全国1/4地区从中受惠。老百姓对罗塞夫赞不绝口,走平民路线的卢拉总统更是兴奋不已。
2010年,第二届任期将满的时任总统卢拉已经64岁,在他担任总统的八年间,巴西成为了拉美经济增长最多、最快的国家,备受选民推崇,造就了所谓“卢拉神话”。八年间,生活于贫穷中的巴西人数目,从几乎占人口的一半,跌至四分之一以下。由于经济繁荣,失业率也下跌。作为“金砖四国”之一的巴西于2014年主办了世界杯,还将于2016年举办奥运会。卢拉在巴西享有超过八成的支持率,成为巴西历来最受选民爱戴的总统,加上他幼时当过刷鞋童,尤其得到贫民的尊敬,被视为穷人的代言人。
依巴西法律,卢拉不能第三次出任任期四年的总统,因此他对其前政治顾问罗塞夫给予了巨大支持。牛津大学拉美中心主任鲍尔指出,巴西很多选民不知道谁是罗塞夫,当他们知道她是卢拉支持的候选人后,便鼎立支持了她。
实际上,从2003年卢拉出任巴西总统之后,罗塞夫就一直是卢拉的左膀右臂,除了在卢拉政府中任能源部长外,2005年卢拉任命罗塞夫出任有“首席部长”之称的总统府民事办公室主任。期间,罗塞夫帮助卢拉出台了多项民生政策,并最终被卢拉“钦定”为接班人。在选举中,作为最有分量的支持者,卢拉表示,“罗塞夫不仅会继承我的政治遗产,还会完善它,并且付出更多”。当选后的罗塞夫也表示“会经常敲他(卢拉)的房门”听取意见。
罗塞夫也是左翼政治家,她关心穷人生活,缺点是其演说既笨拙又缺乏个人魅力,不是一个光芒四射的政治领袖。
罗塞夫曾在当年向选民公开承诺,“将追随卢拉的脚步”。她在发表获胜演讲时坚称不会辜负民众信任,并承诺要根除极端贫穷。
她筹得的政治募捐亦甚为惊人,超过其他总统候选人筹得的政治捐款总和。为争取更多选民支持,她也不惜进行形象大改造,从一名冷面技术官僚,变身为卢拉口中的“巴西人的妈妈”。
对罗塞夫和巴西的未来,卢拉充满信心。
就这样,素有巴西“铁娘子”之称的迪尔玛·罗塞夫顺利登顶,成为巴西这个南美洲最大经济体的国家首脑。
需说服选民,她有能力改革经济
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首场半决赛的赛场上,东道主巴西队1:7惨败于德国队,随后又于0:3输于荷兰。随后,这一惨不忍睹的比分结果的余威持续发酵。有报道称,巴西预定今年10月举行总统大选,执政党担心世界杯的结果将影响总统罗塞夫角逐连任。
不少巴西民众认为,国家队在世界杯上的表现对罗塞夫非常重要。若巴西队捧得大力神杯,巴西人民将忘记政府花大量资金举办赛事,但现在只能回归残酷的现实。
罗塞夫助选团也曾分析,最好的情况是世界杯巴西队获胜,国家人民处于狂喜状态,这就会有利罗塞夫竞选连任,否则情况就很不妙。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报道也认为,巴西队在世界杯上的史上最惨痛失利或许真的会导致罗塞夫连任失败。“预计在国际足联打包离开这个南美洲最大国家之后,总统大选就该拉开帷幕了,而东道主巴西队在本届世界杯上被嘘,这对罗塞夫来说可不是什么好兆头!”《福布斯》网站文章也随声附和称。
不过,罗塞夫在接受采访时坦言,惨败德国队脚下比她最差的噩梦还要差,但她有信心让巴西恢复过来,“能克服失败是一支主要国家队和大国的特征”。总统府秘书长也试图将大选和世界杯分开,形容选举是“另一章节”。
当然,也有媒体指出,国家经济状况才是她能否连任的关键,其最大挑战是说服选民,她有能力改革经济。
《华尔街日报》记者富特曼在巴西采访一个月发现,巴西人并非只是足球迷。他认为,巴西在世界杯路上跌一跤,有助于反思如何培育新一代球星,他相信巴西在世界杯后的发展只会越来越好。
同时,另有分析人士认为,罗塞夫能否在10月连任,将主要取决于选民对经济表现的满意度,而非世界杯比赛结果。
政治风险顾问公司欧亚集团(Eurasia)拉丁美洲总监内维斯指出,世界杯对大选影响轻微,根据以往经验,球队表现与总统政绩并无太大关联,“对罗塞夫而言,此次选举最大风险仍是经济,而非世界杯”。
“巴西有传统,足球不会和政治掺杂在一起。”罗塞夫如是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