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城市化发展现状再思考

2014-08-12 13:48赵悦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城市化城乡重庆

摘要:城市化是经济与社会发展走向现代化的普遍规律,重庆作为我国新兴直辖市,兼有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的特点,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采取大都市圈+点轴式发展模式。本文综合分析了重庆城市化发展现状,希望可以推动重庆城市化进一步发展。

关键字:城市化 ;二元经济结构 ;大都市圈

城市化(urbanization)是一个边缘学科,很多专业人士都在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研究城市化发展理论,城市化的研究角度差异使得城市化的概念界定众说纷纭。本文采取的城市化定义是: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转变为城市人口或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使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由此使城市人口规模增大、比重提高的过程。城市化发展总体趋势:“城市化一郊区化一逆城市化一城市复兴”。

凯文·林奇很明确的提出:城市设计的关键,在于如何在空间安排上保证城市各种活动的交织。城市是由空间分布特性而决定的人类社会关系的表现形式。城市化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影响因素也是包含方方面面,每一个细小的变化都有可能改变城市化的进程,所以本文知识在综合思考的层面来探讨重庆城市化的发展现状。

截止到2012年,重庆城市化率从1996的年29.5%提升到57.0%。(数据来自重庆统计年鉴2013)重庆城市化主要有一下几大特点。

1、大都市圈+点轴式城市带

以主城都市圈为中心,以长江、319线(渝怀铁路)为发展轴,以沿线城市为节点,进行串珠式开发,逐步形成以重庆都市圈为中心,万州、涪陵、黔江等城市为区域中心的网络式城镇体系。

2、城市二元经济结构突出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系数

S=1-S1/S2

式中:S为城乡居民的收入差异系数;S1为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S2为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通常当S≥0.5时,处于城乡二元结构状态;当0.2≤S<0.5,处于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的过渡时期,当S<0.2,基本上完成了城乡一体化的过程。(引自中国城市化质量研究,叶裕民-《中国软科学》-2001-07-21)经计算可得出,重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很明显。

3、城市化与工业发展不协调

重庆目前动力体系机制还不完善,重庆工业化发展道路特殊,工业结构畸形,合理性程度还不高,构成了现在重庆城市化滞后的客观效果。依照日前重庆发展来看,第三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是重庆城市化的后续动力,努力发展第三产业可以调节重庆不和谐的动力体制。

整体来说,重庆城市化正处于加速期,三大经济圈城市化差异相对较大。经计算,2013年都市发达经济圈的城市化率是46.77%,渝西经济走廊34.10%,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圈30.23%。

重庆的特殊地理风貌和历史沿革,形成了现在的城市化格局,这种格局可以缓解交通等各方面带来的压力,促进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和扩大,其未来的发展也必然按照多组团格局继续推进,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提高城市化的质量,发展国际化大都市。

参考文献:

[1]《重庆统计年鉴2013》

[2]曹小琳,李大华,洪红.重庆城市化发展模式研究[J].2005.2

[3]李健英.第三产业与城市化相关性的中外差异分析[J].南方经济2002.8

[4]顾朝林.城市化的国际研究.城市规划.2003年第6期

[5]王鸿举.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05(9):34—35.

[6]李孝坤.重庆城市化与经济协调发展[J].商业时代,2007,(9):69—71.

[7]李仙娥,刘惠敏.国内外有关城市化模式的比较[J].唐都学刊,2003,(3):46—49.

[8]刘玉,冯健.中国区域城市化发展态势及战略选择[J].地理研究,2008,27(1):45—54.

[9]杨一鸣。马兵.重庆市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经济论坛,2007(17):7—8.

[10]黄奇帆.在全市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重庆市人民政府公报.2010(9)

作者简介:赵悦(1993.3——),女,汉族,吉林省白城市人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在读本科,主要研究方向:地理科学(教育)endprint

摘要:城市化是经济与社会发展走向现代化的普遍规律,重庆作为我国新兴直辖市,兼有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的特点,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采取大都市圈+点轴式发展模式。本文综合分析了重庆城市化发展现状,希望可以推动重庆城市化进一步发展。

关键字:城市化 ;二元经济结构 ;大都市圈

城市化(urbanization)是一个边缘学科,很多专业人士都在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研究城市化发展理论,城市化的研究角度差异使得城市化的概念界定众说纷纭。本文采取的城市化定义是: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转变为城市人口或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使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由此使城市人口规模增大、比重提高的过程。城市化发展总体趋势:“城市化一郊区化一逆城市化一城市复兴”。

凯文·林奇很明确的提出:城市设计的关键,在于如何在空间安排上保证城市各种活动的交织。城市是由空间分布特性而决定的人类社会关系的表现形式。城市化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影响因素也是包含方方面面,每一个细小的变化都有可能改变城市化的进程,所以本文知识在综合思考的层面来探讨重庆城市化的发展现状。

截止到2012年,重庆城市化率从1996的年29.5%提升到57.0%。(数据来自重庆统计年鉴2013)重庆城市化主要有一下几大特点。

1、大都市圈+点轴式城市带

以主城都市圈为中心,以长江、319线(渝怀铁路)为发展轴,以沿线城市为节点,进行串珠式开发,逐步形成以重庆都市圈为中心,万州、涪陵、黔江等城市为区域中心的网络式城镇体系。

2、城市二元经济结构突出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系数

S=1-S1/S2

式中:S为城乡居民的收入差异系数;S1为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S2为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通常当S≥0.5时,处于城乡二元结构状态;当0.2≤S<0.5,处于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的过渡时期,当S<0.2,基本上完成了城乡一体化的过程。(引自中国城市化质量研究,叶裕民-《中国软科学》-2001-07-21)经计算可得出,重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很明显。

3、城市化与工业发展不协调

重庆目前动力体系机制还不完善,重庆工业化发展道路特殊,工业结构畸形,合理性程度还不高,构成了现在重庆城市化滞后的客观效果。依照日前重庆发展来看,第三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是重庆城市化的后续动力,努力发展第三产业可以调节重庆不和谐的动力体制。

整体来说,重庆城市化正处于加速期,三大经济圈城市化差异相对较大。经计算,2013年都市发达经济圈的城市化率是46.77%,渝西经济走廊34.10%,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圈30.23%。

重庆的特殊地理风貌和历史沿革,形成了现在的城市化格局,这种格局可以缓解交通等各方面带来的压力,促进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和扩大,其未来的发展也必然按照多组团格局继续推进,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提高城市化的质量,发展国际化大都市。

参考文献:

[1]《重庆统计年鉴2013》

[2]曹小琳,李大华,洪红.重庆城市化发展模式研究[J].2005.2

[3]李健英.第三产业与城市化相关性的中外差异分析[J].南方经济2002.8

[4]顾朝林.城市化的国际研究.城市规划.2003年第6期

[5]王鸿举.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05(9):34—35.

[6]李孝坤.重庆城市化与经济协调发展[J].商业时代,2007,(9):69—71.

[7]李仙娥,刘惠敏.国内外有关城市化模式的比较[J].唐都学刊,2003,(3):46—49.

[8]刘玉,冯健.中国区域城市化发展态势及战略选择[J].地理研究,2008,27(1):45—54.

[9]杨一鸣。马兵.重庆市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经济论坛,2007(17):7—8.

[10]黄奇帆.在全市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重庆市人民政府公报.2010(9)

作者简介:赵悦(1993.3——),女,汉族,吉林省白城市人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在读本科,主要研究方向:地理科学(教育)endprint

摘要:城市化是经济与社会发展走向现代化的普遍规律,重庆作为我国新兴直辖市,兼有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的特点,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采取大都市圈+点轴式发展模式。本文综合分析了重庆城市化发展现状,希望可以推动重庆城市化进一步发展。

关键字:城市化 ;二元经济结构 ;大都市圈

城市化(urbanization)是一个边缘学科,很多专业人士都在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研究城市化发展理论,城市化的研究角度差异使得城市化的概念界定众说纷纭。本文采取的城市化定义是: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转变为城市人口或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使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由此使城市人口规模增大、比重提高的过程。城市化发展总体趋势:“城市化一郊区化一逆城市化一城市复兴”。

凯文·林奇很明确的提出:城市设计的关键,在于如何在空间安排上保证城市各种活动的交织。城市是由空间分布特性而决定的人类社会关系的表现形式。城市化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影响因素也是包含方方面面,每一个细小的变化都有可能改变城市化的进程,所以本文知识在综合思考的层面来探讨重庆城市化的发展现状。

截止到2012年,重庆城市化率从1996的年29.5%提升到57.0%。(数据来自重庆统计年鉴2013)重庆城市化主要有一下几大特点。

1、大都市圈+点轴式城市带

以主城都市圈为中心,以长江、319线(渝怀铁路)为发展轴,以沿线城市为节点,进行串珠式开发,逐步形成以重庆都市圈为中心,万州、涪陵、黔江等城市为区域中心的网络式城镇体系。

2、城市二元经济结构突出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系数

S=1-S1/S2

式中:S为城乡居民的收入差异系数;S1为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S2为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通常当S≥0.5时,处于城乡二元结构状态;当0.2≤S<0.5,处于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的过渡时期,当S<0.2,基本上完成了城乡一体化的过程。(引自中国城市化质量研究,叶裕民-《中国软科学》-2001-07-21)经计算可得出,重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很明显。

3、城市化与工业发展不协调

重庆目前动力体系机制还不完善,重庆工业化发展道路特殊,工业结构畸形,合理性程度还不高,构成了现在重庆城市化滞后的客观效果。依照日前重庆发展来看,第三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是重庆城市化的后续动力,努力发展第三产业可以调节重庆不和谐的动力体制。

整体来说,重庆城市化正处于加速期,三大经济圈城市化差异相对较大。经计算,2013年都市发达经济圈的城市化率是46.77%,渝西经济走廊34.10%,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圈30.23%。

重庆的特殊地理风貌和历史沿革,形成了现在的城市化格局,这种格局可以缓解交通等各方面带来的压力,促进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和扩大,其未来的发展也必然按照多组团格局继续推进,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提高城市化的质量,发展国际化大都市。

参考文献:

[1]《重庆统计年鉴2013》

[2]曹小琳,李大华,洪红.重庆城市化发展模式研究[J].2005.2

[3]李健英.第三产业与城市化相关性的中外差异分析[J].南方经济2002.8

[4]顾朝林.城市化的国际研究.城市规划.2003年第6期

[5]王鸿举.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05(9):34—35.

[6]李孝坤.重庆城市化与经济协调发展[J].商业时代,2007,(9):69—71.

[7]李仙娥,刘惠敏.国内外有关城市化模式的比较[J].唐都学刊,2003,(3):46—49.

[8]刘玉,冯健.中国区域城市化发展态势及战略选择[J].地理研究,2008,27(1):45—54.

[9]杨一鸣。马兵.重庆市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经济论坛,2007(17):7—8.

[10]黄奇帆.在全市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重庆市人民政府公报.2010(9)

作者简介:赵悦(1993.3——),女,汉族,吉林省白城市人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在读本科,主要研究方向:地理科学(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城市化城乡重庆
重庆客APP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
城乡涌动创业潮
在这里看重庆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城市化”诸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