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兰凤++朱慧++胡强
通城县麦市镇天岳村坐落在海拔1511米的黄龙山深处,是幕阜山连片扶贫开发区的重点村之一。作为这个村的书记,我既是一名年近50的普通农家妇女,也是全县167个行政村中仅有的几名女村支部书记之一。
近3年来,我相继被评为全县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和“三八”红旗手。2013年,又被推选为“湖北好人·咸宁最美村官”,被百姓亲切称为“大山上的领路人”。我感到这既是群众对我的信赖、组织对我的肯定,也是我不断前进的动力。
“大山要发展,首要先开路”
天岳村海拔高,地势险要,交通不便。
2000年刚上任,我就与村班子成员一道谋划打通山路,修建通往麦市镇的公路。5组公路修到中途被悬崖峭壁上的巨石挡住了,需爆破。大家推来推去,谁都不愿意冒险。节骨眼上,党员干部还得发挥关键作用!“我先上!”我大吼了一声,捆上绳子就攀上悬崖点炮,几经周折终于炸开了拦路石。大家一起挥铁锄,抡大锤,累了,靠在树底下歇一歇;饿了,咬一口红苕。苦斗10年,多方筹资40多万元,开山劈石30万立方米、砌石坎3000米、修涵洞7个、架桥4座,终于打通了8条组级公路,实现村组公路全部硬化。
2010年夏天,为了村民喝上一口干净的山泉水,我带领村干部找遍了近百座深山老林。为了把10个几百斤重的水泥井圈运到峭壁上,我们找来粗绳,一条捆在峭壁上的大树上,一条束住井圈,带着10多个劳力喊着号子推、拉,终于把井圈拉好。
在我的带动下,村民都自带工具,一齐动手打井14座,建水池8口,安装管道1.3万米,全村170户都饮上了放心水。
“群众要致富,关键在领头”
“靠山吃山,天岳村想致富,就得从山上找财富,挖财宝。” 我经常跟村民们讲这个理儿。满山的楠竹是上天赐给天岳村最宝贵的财富。村民刘柳梅很早就想开发楠竹资源,但启动资金不足。
我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赶到刘柳梅家与其谈心,鼓励她不要放弃,并积极帮忙筹措启动资金3万元,解了她的燃眉之急。最终,刘柳梅的楠竹生意红火了,成为村里先富起来的人之一,并带动10多户村民经营楠竹产业,走上致富道路。
穷苦地方想发展,缺的就是带头人,老百姓只要有好的发展项目,我都会不遗余力地支持。6组村民丁氏三兄弟打算养羊300头、养牛300头,七拼八凑还缺2万元。我了解情况后,拿出自家的房产证到银行作抵押,为丁氏兄弟贷款2万元。
2010年3月,在我的提议下,村党支部牵头,分别成立了楠竹种植和牛羊养殖2个专业合作社,变分散经营为集约管理,全村种养户户均增收1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8万元。
“组织要创优,书记当争先”
“组织作用不能发挥,责任在书记。”刚上任时,最棘手的就是班子思想涣散,干群关系紧张,农民增收无望、致富无门,是典型的后进村和贫困村。为此,我认真走访调查,同群众交心谈心,理清思路,发动大家共同管理村级事务。
村里除了“两委”班子“常设机构”外,还增设了“九个岗位”:说话有威望的,负责邻里纠纷调解;有“外交关系”的,负责农副产品推销;“肚里有点墨水”的,负责科技宣传。没有特长的怎么办?当巡逻员、信息员,跑服务,管治安,当“党员家长”,管不了别人,就把自己一家人管好,反正人人有位置,个个不空闲。2011年,为了方便群众办事,村里投资30万元高标准改造了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村民就医购物再也不用跑几十里山路去镇上了。
几年下来,村“两委”班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群众中树起了新形象。天岳村由原来的后进村变为了先进村,被评为全县一类党支部。
耕耘终有收获,付出总有回报。作为一名女支部书记,我就把自己当做村里的“家庭主妇”,自己辛苦点能换来一家人的幸福,吃再多的苦也值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