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牦牛布鲁氏菌病感染情况调查及防控措施x

2014-08-12 11:05甘南牦牛布鲁氏菌病感染情况调查及防控措施马永生董艳娇马彦男
江苏农业科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甘南感染牦牛

甘南牦牛布鲁氏菌病感染情况调查及防控措施马永生+董艳娇+马彦男+等

摘要:采用虎红平板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对甘南5个地方采集的603份牦牛血清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流产母牛布鲁氏菌病的感染率最高,为11.43%,犊牛最低,为1.62%,种公牛和后备母牛依次为4.73%和3.50%;不同地区牦牛感染率也有所差别,其中,夏河县牦牛布鲁氏菌病感染率最高,其他依次为玛曲、合作、碌曲,迭部最低。因此,甘南州存在布鲁氏菌病感染,且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牦牛布鲁氏菌病感染的程度不同。最后提出了该病的综合防控建议。

关键词:甘南;牦牛;布鲁氏菌病;感染;调查;防控

中图分类号: S858.235.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6-0163-03

收稿日期:2014-01-11

基金项目: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编号:1112-1);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院长基金(编号:10-21)。

作者简介:马永生(1983—),男,甘肃临夏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动物疫病研究。E-mail:mays-001@163.com。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本病的感染宿主广泛,主要感染羊、牛、猪,其特征是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引起流产不育和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灶,一旦感染造成公畜失去种用价值,母畜生产繁育率下降。病畜及带菌动物是传染源,特别是受感染的妊娠母畜,它们在流产或分娩时将大量布鲁氏菌随着胎儿、胎水和胎衣排出,通过污染的环境、消化道、皮肤及吸血昆虫等感染其他动物,病畜流产后在3年内阴道分泌物仍带菌,乳汁及感染的公畜精液中也含有布鲁氏菌[1-2]。人类可以通过接触流产的胎儿、胎衣、羊水,食入病畜的肉、奶等感染,临床症状表现多样,如波型热、关节炎以及睾丸炎、附睾炎等,孕妇可能流产,疾病反复发作,持续多年,治疗困难。本病不仅给畜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更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甘肃省预防控制中心调查研究甘肃省布鲁氏菌病流行状况及影响流行因素发现,2009年间甘肃省布鲁氏菌病感染率3.41%,发病率0.271/10万;布鲁氏菌病感染人群以40岁以上年龄组最多;职业以农民和牧民为主;流行高峰集中在5—8月份;传染源主要为羊,其次为牛和猪[3]。目前,布鲁氏菌病分布在甘肃省内12个市州33个县市(区),且人、畜间布鲁氏菌病感染率逐年上升,年内新发病人逐年增加,流行范围逐年扩大[4]。依据2013年国家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鼓励有条件的省份继续开展布鲁氏菌病病原学监测,及时掌握病原分布状况,分析疫病流行趋势,以及甘肃省甘南州牲畜布鲁氏菌病的感染情况还没有全面性报道的现状,本研究选择对甘南州牦牛进行布鲁氏菌病的血清学调查,以便了解布鲁氏菌病的感染情况,为该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被检血清随机采集甘南州合作市、玛曲县、碌曲县、夏河县、迭部县等纯牧区的牦牛犊牛、种公牛、后备母牛、流产母牛血清共605份,采集后的血清摆成斜面,置4 ℃冰箱待血清析出后,收集血清,剔除溶血2份,603份冷冻保存待检。

1.1.2标准诊断液布鲁氏菌病凝集抗原、阴性血清、阳性血清由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动物疫病诊断实验室保存。

1.2检测方法

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对603份牦牛血清进行初检,检测阳性及可疑的血清用试管凝集试验进行复检,以复检的阳性血清牦牛判定为布鲁氏菌病感染牦牛。因所有被采集血清的牦牛没有进行布鲁氏菌病疫苗免疫,所以阳性率即为感染率。

1.2.1布鲁氏菌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取被检血清、阳性血清、阴性血清和稀释液20 μL,分别置于凝集玻板上,各加虎红平板凝集抗原20 μL,用牙签混匀,搅拌并摇动1~2 min,于3~5 min内观察,并做好记录:有大量的凝集块,颗粒聚于液滴边缘,液体完全透明,即100%凝集,记为“++++”;出现明显的凝集颗粒,液体几乎完全透明,即75%凝集,记为“+++”;有可见的凝集颗粒,液体不甚透明,即50%凝集,记为“++”;有少量凝集颗粒,液体浑浊,即25%凝集,记为“+”;无凝集现象,液体均匀浑浊,记“-”。被检血清以出现“++”或“++”以上凝集者判为阳性。阳性血清加抗原反应呈“++++”,阴性血清、稀释液加抗原反应呈“-”。

1.2.2试管凝集试验按SN/T 1090—2002《布氏杆菌病试管凝集试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和判定[6]。

2检测结果

检测甘南州合作市、玛曲县、碌曲县、夏河县、迭部县等纯牧区的牦牛血清603份,其中,犊牛血清185份,种公牛血清148份,后备母牛血清200份,流产母牛血清70份。结果显示,共 25头牦牛血清布鲁氏菌病感染阳性,牦牛群体阳性率为4.15%。犊牛阳性率1.62%,种公牛阳性率4.73%,后备母牛阳性率3.5%,流产母牛11.43%。表1甘南牦牛布鲁氏菌病血清学检测结果

地区检测数(头)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数/

试管凝集试验阳性数(头)阳性率(%)犊牛种公牛后备母牛流产母牛犊牛种公牛后备母牛流产母牛犊牛种公牛后备母牛流产母牛合作353040150/01/11/12/203.332.5013.33玛曲403050201/11/12/21/12.503.332.505.00碌曲353030100/01/11/11/103.333.333.33夏河403050152/24/33/34/35.010.006.0020.00迭部352830100/01/10/01/103.57010.00合计185148200703/38/77/79/81.624.733.5011.43

3讨论

3.1试验内结果对比

玛曲不同类型牦牛布鲁氏菌病的感染程度差别不大,其余地方不同类型的牦牛布鲁氏菌病感染率差异较大。总体而言,感染率为流产母牛>种公牛>后备母牛>犊牛,流产母牛与犊牛的阳性率相差6.81百分点,说明繁殖期间牦牛感染布鲁氏菌病的概率大。另外不同地区牦牛整体感染率也有所不同,感染率最高的是夏河县,为815%,其次为玛曲、合作、碌曲,感染率依次为3.57%、333%、2.86%,迭部最低,为1.94%,其中合作、碌曲、迭部的犊牛和迭部的后备母牛未表现布鲁氏菌感染。造成上述不同结果的原因,首先可能与牦牛的品种、个体差异及其他疫病的影响有关,如种公牛和妊娠母牛的生殖系统中有赤藓醇,有利于布鲁氏菌的增殖,使其更易感染[7];其次,与地方存在的布鲁氏菌血清型不同有关,牦牛与猪、羊等其他动物可能存在不同血清型的交叉感染;此外,与牦牛是否自繁自养,饲养管理是否得当,当地兽医部门的监管及地理交通便利、贸易流通程度有关,如果当地兽医部门监管不严,引进牦牛未隔离检疫,饲养管理不当,交通便利且动物流动大,都会加剧布鲁氏菌病的流行。

3.2与已有资料对比

试验结果显示,甘南州牦牛群体布鲁氏菌病的平均感染

率为4.15%,成年牦牛平均感染率为5.26%,夏河县牦牛群体布鲁氏菌病的平均感染率为8.15%,与2006年孟林明等调查合作市佐盖多玛乡和夏河县九甲乡玛莲滩行政村夫地沟牦牛群体布鲁氏菌病阳性率为5%比较[8],发现布鲁氏菌病的感染率有所上升。本研究在采集牦牛血清时调查了多户牧民,了解到30%左右的牦牛都有流产史,结合本试验中流产母牛布鲁氏菌病感染率11.43%和侯生库等对牦牛地方性流产的病因学调查结果,表明布鲁氏菌病是造成牦牛流产的主要疫病之一[9]。

3.3小结

因本试验采样地域性广、随机性强、种类多,感染率具有一定代表性,通过检测甘南牦牛血清布鲁氏菌病阳性率发现,甘南州存在布鲁氏菌病的感染,且感染呈上升趋势。因此,牦牛布鲁氏菌病应该引起甘肃省甘南州各级畜牧兽医部门的高度重视,以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防止其进一步蔓延。

4布鲁氏菌病感染的防控建议

牦牛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对策主要着重“预防为主”的原则,不仅需要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检疫、定期接种疫苗、处理疫情、加强个人防护,同时也需要政府配备相应的财力、物力、人力和政策制度,有效加大监督、监测和防疫执行力度,才能使布鲁氏菌病得到有效控制。

4.1未发现感染的牦牛群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检疫控制布鲁氏菌的传入

牦牛饲养管理中,要注意加强营养,防止饲喂被污染的畜产品和饲料,避免过度使役、惊吓以减少应激,及时清圈并定期消毒,如果有流产的牦牛立即隔离,确定流产的原因,证明为非传染性流产时,才能取消隔离。由犊牛培育健康牛群尽可能自繁自养,同时要进行定期检疫,至少每年1次,一般每2~3个月对动物进行1次检疫,将每次检出阳性的动物清除,直至全群连续2次获得无阳性结果为止;同时实行预防管制6个月,在获得全群阴性结果后,而且动物群中不再发生流产,可认为本病已清除。如需引进种公牛或补充数量,需要进行隔离、检疫,隔离2个月,期间用虎红平板试验、试管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乳环状试验和变态反应等进行实验室诊断2次,被确定健康者方可合群[10-11]。

4.2发现感染应进行清群和环境净化,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

如果确诊某地区有布鲁氏菌感染,首先,病健分开,划分隔离带。其次,对该地区阴性牦牛(健康牛),立即注射疫苗,阳性畜(病畜)一旦确定,立即隔离、淘汰,病死动物及流产物必须进行深埋处理;养畜场的圈舍、场地、车辆等,可选用2%烧碱、10%漂白粉、5%来苏儿等消毒药消毒;患畜所用的饲料、垫料等,可采取深埋发酵处理或焚烧处理;粪便消毒采取堆积密封发酵方式;皮毛消毒用环氧乙烷、福尔马林等熏蒸或放置2个月以上才能利用。

4.3定期接种疫苗,实行免疫监测,有效提高免疫力

布鲁氏菌是兼性细胞内寄生菌,化疗药剂不易生效,疫苗接种是控制本病的有效措施。可以用牛流产布鲁氏菌19号苗对易感畜群进行免疫接种,采取连续3年免疫、第4年停免、第5年最后一次检疫的防控程序[12]。牦牛免疫接种时间以春、秋季节为宜,接种后,用虎红平板试验、试管凝集试验、ELISA等检测免疫牦牛的血清抗体水平,要求阳性率达到80%以上,具有群体保护力;对抗体水平过低的群体进行补注。

4.4加大政府监督和投入,提高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力度

目前甘南州牦牛布鲁氏菌病的预防还没有被纳入强制性或常规免疫范围内,但随着牲畜的贸易量增多、流动性增加,布鲁氏菌病的危险性正在逐步上升,所以建议省州防疫部门加大监督力度,同时辅以相应的配套财政支持和政策支持。首先对布鲁氏菌病进行全面普查,启动布鲁氏菌新型标记疫苗及其配套鉴别诊断技术的示范研究项目,加大患畜扑杀补偿机制及尸体无害化处理技术、动物群无布鲁氏菌病状态维持措施及其评价方法[13-14];其次,制订并完善牦牛布鲁氏菌病新型防控体系的技术操作程序和规范,制定相应的防疫制度和奖惩制度,以减少该病的流行和蔓延,为全州牦牛布鲁氏菌病净化及其消灭计划的具体实施提供数据支持。

4.5加大科普宣传,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减少人畜传播

通过畜牧兽医养殖技术、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动物性食品卫生安全等相关内容的知识讲座、手册、宣传栏等宣传资料,让更多的人了解布鲁氏菌病,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普通人群平时注意不饮用未消毒的生奶及生奶制品,不吃未彻底煮熟的或烤熟的肉类,购买经检疫合格、来自非疫区的动物产品;牲畜接触人群在饲养、清理养殖场、配种、运输、装载、兽医、屠宰、加工、毛皮骨骼收购及实验时必须严守防护制度,穿着防护服装及消毒工作,特别是在患畜流产和分娩之际[15]。

参考文献:

[1]陈溥言. 兽医传染病学[M]. 5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135-140.

[2]白媛媛,姚江华,白颖,等. 布鲁氏菌病[J]. 畜牧兽医杂志,2013,32(3):34-36.

[3]王鼎盛,王建国,刘广宇,等. 甘肃省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与防控对策的研究[N].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2,27(2):21-23.

[4]郭慧琳,高静,毋艳萍,等. 甘肃省畜间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及防控现状调查[J]. 畜牧兽医杂志,2013,32(4):67-68.

[5]农业部. 2013年国家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N]. 中国畜牧兽医报,2013-04-10(3).

[6]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 SN/T 1090—2002布氏杆菌病试管凝集试验操作规程[M].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7]Lang X L,Qu H L,Bu Z Y,et al.Seroprevalence of Brucella infection in yaks(Bos grunniens)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of China[J]. Trop Anim Health Prod,2011,43:305-306.

[8]孟林明. 布鲁氏菌病S19号疫苗对牦牛的免疫应用研究[D]. 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06:26-38.

[9]侯生库,谢仲秀. 牦牛地方性流产的病因学调查[J]. 畜牧与兽医2012,44(3):190-110.

[10]Gumi B,Firdessa R,Yamuah L,et al.Seroprevalence of Brucellosis and Q-Fever in Southeast Ethiopian Pastoral Livestock[J]. Vet Sci Med Diagn,2013,2(1):10-13.

[11]李万顺. 刚察县牦牛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J]. 草业与畜牧,2009(10):56-58.

[12]袁立岗,蒲敬伟,缪文革,等,野牦牛布鲁氏菌病感染情况调查[J]. 中国动物检疫,2006,23(1):30.

[13]吴清民. 动物布鲁氏菌病防控技术及策略的探讨[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徐州,2013:1132-1135.

[14]Bandyopadhyay S,Sasmal D,Dutta T K,et al.Seroprevalence of Brucellosis in yaks(Poephagus grunniens)in India and evaluation of protective immunityto S19 vaccine[J]. Trop Anim Health Prod,2009,41:587-592.

[15]Chen S,Zhang H,Liu X,et al. Increasing threat of brucellosis to low-risk persons in urban settings,China[J]. Emerg Infect Dis,2013,20(1)

3.2与已有资料对比

试验结果显示,甘南州牦牛群体布鲁氏菌病的平均感染

率为4.15%,成年牦牛平均感染率为5.26%,夏河县牦牛群体布鲁氏菌病的平均感染率为8.15%,与2006年孟林明等调查合作市佐盖多玛乡和夏河县九甲乡玛莲滩行政村夫地沟牦牛群体布鲁氏菌病阳性率为5%比较[8],发现布鲁氏菌病的感染率有所上升。本研究在采集牦牛血清时调查了多户牧民,了解到30%左右的牦牛都有流产史,结合本试验中流产母牛布鲁氏菌病感染率11.43%和侯生库等对牦牛地方性流产的病因学调查结果,表明布鲁氏菌病是造成牦牛流产的主要疫病之一[9]。

3.3小结

因本试验采样地域性广、随机性强、种类多,感染率具有一定代表性,通过检测甘南牦牛血清布鲁氏菌病阳性率发现,甘南州存在布鲁氏菌病的感染,且感染呈上升趋势。因此,牦牛布鲁氏菌病应该引起甘肃省甘南州各级畜牧兽医部门的高度重视,以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防止其进一步蔓延。

4布鲁氏菌病感染的防控建议

牦牛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对策主要着重“预防为主”的原则,不仅需要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检疫、定期接种疫苗、处理疫情、加强个人防护,同时也需要政府配备相应的财力、物力、人力和政策制度,有效加大监督、监测和防疫执行力度,才能使布鲁氏菌病得到有效控制。

4.1未发现感染的牦牛群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检疫控制布鲁氏菌的传入

牦牛饲养管理中,要注意加强营养,防止饲喂被污染的畜产品和饲料,避免过度使役、惊吓以减少应激,及时清圈并定期消毒,如果有流产的牦牛立即隔离,确定流产的原因,证明为非传染性流产时,才能取消隔离。由犊牛培育健康牛群尽可能自繁自养,同时要进行定期检疫,至少每年1次,一般每2~3个月对动物进行1次检疫,将每次检出阳性的动物清除,直至全群连续2次获得无阳性结果为止;同时实行预防管制6个月,在获得全群阴性结果后,而且动物群中不再发生流产,可认为本病已清除。如需引进种公牛或补充数量,需要进行隔离、检疫,隔离2个月,期间用虎红平板试验、试管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乳环状试验和变态反应等进行实验室诊断2次,被确定健康者方可合群[10-11]。

4.2发现感染应进行清群和环境净化,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

如果确诊某地区有布鲁氏菌感染,首先,病健分开,划分隔离带。其次,对该地区阴性牦牛(健康牛),立即注射疫苗,阳性畜(病畜)一旦确定,立即隔离、淘汰,病死动物及流产物必须进行深埋处理;养畜场的圈舍、场地、车辆等,可选用2%烧碱、10%漂白粉、5%来苏儿等消毒药消毒;患畜所用的饲料、垫料等,可采取深埋发酵处理或焚烧处理;粪便消毒采取堆积密封发酵方式;皮毛消毒用环氧乙烷、福尔马林等熏蒸或放置2个月以上才能利用。

4.3定期接种疫苗,实行免疫监测,有效提高免疫力

布鲁氏菌是兼性细胞内寄生菌,化疗药剂不易生效,疫苗接种是控制本病的有效措施。可以用牛流产布鲁氏菌19号苗对易感畜群进行免疫接种,采取连续3年免疫、第4年停免、第5年最后一次检疫的防控程序[12]。牦牛免疫接种时间以春、秋季节为宜,接种后,用虎红平板试验、试管凝集试验、ELISA等检测免疫牦牛的血清抗体水平,要求阳性率达到80%以上,具有群体保护力;对抗体水平过低的群体进行补注。

4.4加大政府监督和投入,提高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力度

目前甘南州牦牛布鲁氏菌病的预防还没有被纳入强制性或常规免疫范围内,但随着牲畜的贸易量增多、流动性增加,布鲁氏菌病的危险性正在逐步上升,所以建议省州防疫部门加大监督力度,同时辅以相应的配套财政支持和政策支持。首先对布鲁氏菌病进行全面普查,启动布鲁氏菌新型标记疫苗及其配套鉴别诊断技术的示范研究项目,加大患畜扑杀补偿机制及尸体无害化处理技术、动物群无布鲁氏菌病状态维持措施及其评价方法[13-14];其次,制订并完善牦牛布鲁氏菌病新型防控体系的技术操作程序和规范,制定相应的防疫制度和奖惩制度,以减少该病的流行和蔓延,为全州牦牛布鲁氏菌病净化及其消灭计划的具体实施提供数据支持。

4.5加大科普宣传,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减少人畜传播

通过畜牧兽医养殖技术、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动物性食品卫生安全等相关内容的知识讲座、手册、宣传栏等宣传资料,让更多的人了解布鲁氏菌病,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普通人群平时注意不饮用未消毒的生奶及生奶制品,不吃未彻底煮熟的或烤熟的肉类,购买经检疫合格、来自非疫区的动物产品;牲畜接触人群在饲养、清理养殖场、配种、运输、装载、兽医、屠宰、加工、毛皮骨骼收购及实验时必须严守防护制度,穿着防护服装及消毒工作,特别是在患畜流产和分娩之际[15]。

参考文献:

[1]陈溥言. 兽医传染病学[M]. 5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135-140.

[2]白媛媛,姚江华,白颖,等. 布鲁氏菌病[J]. 畜牧兽医杂志,2013,32(3):34-36.

[3]王鼎盛,王建国,刘广宇,等. 甘肃省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与防控对策的研究[N].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2,27(2):21-23.

[4]郭慧琳,高静,毋艳萍,等. 甘肃省畜间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及防控现状调查[J]. 畜牧兽医杂志,2013,32(4):67-68.

[5]农业部. 2013年国家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N]. 中国畜牧兽医报,2013-04-10(3).

[6]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 SN/T 1090—2002布氏杆菌病试管凝集试验操作规程[M].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7]Lang X L,Qu H L,Bu Z Y,et al.Seroprevalence of Brucella infection in yaks(Bos grunniens)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of China[J]. Trop Anim Health Prod,2011,43:305-306.

[8]孟林明. 布鲁氏菌病S19号疫苗对牦牛的免疫应用研究[D]. 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06:26-38.

[9]侯生库,谢仲秀. 牦牛地方性流产的病因学调查[J]. 畜牧与兽医2012,44(3):190-110.

[10]Gumi B,Firdessa R,Yamuah L,et al.Seroprevalence of Brucellosis and Q-Fever in Southeast Ethiopian Pastoral Livestock[J]. Vet Sci Med Diagn,2013,2(1):10-13.

[11]李万顺. 刚察县牦牛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J]. 草业与畜牧,2009(10):56-58.

[12]袁立岗,蒲敬伟,缪文革,等,野牦牛布鲁氏菌病感染情况调查[J]. 中国动物检疫,2006,23(1):30.

[13]吴清民. 动物布鲁氏菌病防控技术及策略的探讨[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徐州,2013:1132-1135.

[14]Bandyopadhyay S,Sasmal D,Dutta T K,et al.Seroprevalence of Brucellosis in yaks(Poephagus grunniens)in India and evaluation of protective immunityto S19 vaccine[J]. Trop Anim Health Prod,2009,41:587-592.

[15]Chen S,Zhang H,Liu X,et al. Increasing threat of brucellosis to low-risk persons in urban settings,China[J]. Emerg Infect Dis,2013,20(1)

3.2与已有资料对比

试验结果显示,甘南州牦牛群体布鲁氏菌病的平均感染

率为4.15%,成年牦牛平均感染率为5.26%,夏河县牦牛群体布鲁氏菌病的平均感染率为8.15%,与2006年孟林明等调查合作市佐盖多玛乡和夏河县九甲乡玛莲滩行政村夫地沟牦牛群体布鲁氏菌病阳性率为5%比较[8],发现布鲁氏菌病的感染率有所上升。本研究在采集牦牛血清时调查了多户牧民,了解到30%左右的牦牛都有流产史,结合本试验中流产母牛布鲁氏菌病感染率11.43%和侯生库等对牦牛地方性流产的病因学调查结果,表明布鲁氏菌病是造成牦牛流产的主要疫病之一[9]。

3.3小结

因本试验采样地域性广、随机性强、种类多,感染率具有一定代表性,通过检测甘南牦牛血清布鲁氏菌病阳性率发现,甘南州存在布鲁氏菌病的感染,且感染呈上升趋势。因此,牦牛布鲁氏菌病应该引起甘肃省甘南州各级畜牧兽医部门的高度重视,以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防止其进一步蔓延。

4布鲁氏菌病感染的防控建议

牦牛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对策主要着重“预防为主”的原则,不仅需要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检疫、定期接种疫苗、处理疫情、加强个人防护,同时也需要政府配备相应的财力、物力、人力和政策制度,有效加大监督、监测和防疫执行力度,才能使布鲁氏菌病得到有效控制。

4.1未发现感染的牦牛群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检疫控制布鲁氏菌的传入

牦牛饲养管理中,要注意加强营养,防止饲喂被污染的畜产品和饲料,避免过度使役、惊吓以减少应激,及时清圈并定期消毒,如果有流产的牦牛立即隔离,确定流产的原因,证明为非传染性流产时,才能取消隔离。由犊牛培育健康牛群尽可能自繁自养,同时要进行定期检疫,至少每年1次,一般每2~3个月对动物进行1次检疫,将每次检出阳性的动物清除,直至全群连续2次获得无阳性结果为止;同时实行预防管制6个月,在获得全群阴性结果后,而且动物群中不再发生流产,可认为本病已清除。如需引进种公牛或补充数量,需要进行隔离、检疫,隔离2个月,期间用虎红平板试验、试管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乳环状试验和变态反应等进行实验室诊断2次,被确定健康者方可合群[10-11]。

4.2发现感染应进行清群和环境净化,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

如果确诊某地区有布鲁氏菌感染,首先,病健分开,划分隔离带。其次,对该地区阴性牦牛(健康牛),立即注射疫苗,阳性畜(病畜)一旦确定,立即隔离、淘汰,病死动物及流产物必须进行深埋处理;养畜场的圈舍、场地、车辆等,可选用2%烧碱、10%漂白粉、5%来苏儿等消毒药消毒;患畜所用的饲料、垫料等,可采取深埋发酵处理或焚烧处理;粪便消毒采取堆积密封发酵方式;皮毛消毒用环氧乙烷、福尔马林等熏蒸或放置2个月以上才能利用。

4.3定期接种疫苗,实行免疫监测,有效提高免疫力

布鲁氏菌是兼性细胞内寄生菌,化疗药剂不易生效,疫苗接种是控制本病的有效措施。可以用牛流产布鲁氏菌19号苗对易感畜群进行免疫接种,采取连续3年免疫、第4年停免、第5年最后一次检疫的防控程序[12]。牦牛免疫接种时间以春、秋季节为宜,接种后,用虎红平板试验、试管凝集试验、ELISA等检测免疫牦牛的血清抗体水平,要求阳性率达到80%以上,具有群体保护力;对抗体水平过低的群体进行补注。

4.4加大政府监督和投入,提高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力度

目前甘南州牦牛布鲁氏菌病的预防还没有被纳入强制性或常规免疫范围内,但随着牲畜的贸易量增多、流动性增加,布鲁氏菌病的危险性正在逐步上升,所以建议省州防疫部门加大监督力度,同时辅以相应的配套财政支持和政策支持。首先对布鲁氏菌病进行全面普查,启动布鲁氏菌新型标记疫苗及其配套鉴别诊断技术的示范研究项目,加大患畜扑杀补偿机制及尸体无害化处理技术、动物群无布鲁氏菌病状态维持措施及其评价方法[13-14];其次,制订并完善牦牛布鲁氏菌病新型防控体系的技术操作程序和规范,制定相应的防疫制度和奖惩制度,以减少该病的流行和蔓延,为全州牦牛布鲁氏菌病净化及其消灭计划的具体实施提供数据支持。

4.5加大科普宣传,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减少人畜传播

通过畜牧兽医养殖技术、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动物性食品卫生安全等相关内容的知识讲座、手册、宣传栏等宣传资料,让更多的人了解布鲁氏菌病,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普通人群平时注意不饮用未消毒的生奶及生奶制品,不吃未彻底煮熟的或烤熟的肉类,购买经检疫合格、来自非疫区的动物产品;牲畜接触人群在饲养、清理养殖场、配种、运输、装载、兽医、屠宰、加工、毛皮骨骼收购及实验时必须严守防护制度,穿着防护服装及消毒工作,特别是在患畜流产和分娩之际[15]。

参考文献:

[1]陈溥言. 兽医传染病学[M]. 5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135-140.

[2]白媛媛,姚江华,白颖,等. 布鲁氏菌病[J]. 畜牧兽医杂志,2013,32(3):34-36.

[3]王鼎盛,王建国,刘广宇,等. 甘肃省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与防控对策的研究[N].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2,27(2):21-23.

[4]郭慧琳,高静,毋艳萍,等. 甘肃省畜间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及防控现状调查[J]. 畜牧兽医杂志,2013,32(4):67-68.

[5]农业部. 2013年国家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N]. 中国畜牧兽医报,2013-04-10(3).

[6]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 SN/T 1090—2002布氏杆菌病试管凝集试验操作规程[M].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7]Lang X L,Qu H L,Bu Z Y,et al.Seroprevalence of Brucella infection in yaks(Bos grunniens)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of China[J]. Trop Anim Health Prod,2011,43:305-306.

[8]孟林明. 布鲁氏菌病S19号疫苗对牦牛的免疫应用研究[D]. 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06:26-38.

[9]侯生库,谢仲秀. 牦牛地方性流产的病因学调查[J]. 畜牧与兽医2012,44(3):190-110.

[10]Gumi B,Firdessa R,Yamuah L,et al.Seroprevalence of Brucellosis and Q-Fever in Southeast Ethiopian Pastoral Livestock[J]. Vet Sci Med Diagn,2013,2(1):10-13.

[11]李万顺. 刚察县牦牛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J]. 草业与畜牧,2009(10):56-58.

[12]袁立岗,蒲敬伟,缪文革,等,野牦牛布鲁氏菌病感染情况调查[J]. 中国动物检疫,2006,23(1):30.

[13]吴清民. 动物布鲁氏菌病防控技术及策略的探讨[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徐州,2013:1132-1135.

[14]Bandyopadhyay S,Sasmal D,Dutta T K,et al.Seroprevalence of Brucellosis in yaks(Poephagus grunniens)in India and evaluation of protective immunityto S19 vaccine[J]. Trop Anim Health Prod,2009,41:587-592.

[15]Chen S,Zhang H,Liu X,et al. Increasing threat of brucellosis to low-risk persons in urban settings,China[J]. Emerg Infect Dis,2013,20(1)

猜你喜欢
甘南感染牦牛
跟着牦牛去巡山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骨三相显像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松动与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降钙素原在外科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前牦牛口蹄疫的诊断与防治
大通含1/2野血牦牛提纯复壮家牦牛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