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舞台艺术中的发型与头饰

2014-08-12 14:59唐华
艺海 2014年7期
关键词:人物戏曲

唐华

[摘 要]发型与头饰是化妆造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文章探讨了戏曲舞台艺术中的发型与头饰及其与人物的关系。

[关键词]戏曲 发型与头饰 人物

戏曲中,我们运用发式的变化,发髻的梳挽形式,额发和髻发的粘贴,头部装饰品的佩戴及系结等来塑造各式妇女的形象,表现出人物的年龄、性格特征、社会地位、精神面貌,所属民族等。

我国戏曲舞台化妆艺术丰富多彩,独具风格,化妆师运用化妆技巧,塑造了许许多多造型优美的古典人物形象。在塑造的人物中有头束高发,佩戴绒凤、翠桃,仪态华贵的少妇;有头挽发髻,体态多姿神彩飘逸的仙女;还有青丝修长,妩媚清秀的少女……这些成功的艺术造型不但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塑造了有时代特点的人物。舞台艺术中所表现的人物与现实生活一样,其外貌和性格是各种相关性的,有的俊俏,有的丑陋,有的优雅,有的滑稽,有的善良,有的凶狠……那么如何表现外表和性格迥然不同的各式人物呢?除了高超的演技外,另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面部化妆,而发型与头饰则是化妆造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发式的塑造、饰物的佩戴、色彩的运用及某些细微的变化,赋予各类人物以不同的外貌。

一、戏曲艺术中的几种发型

戏曲艺术品的发型可归为三种,一种大头型,旗头型及古装头型。

1、大头型:最能改变人的形象,男女老少区别极大,使用极为变通,这种发型有固定的规格,如闺门小姐,小姑娘的发型区别于青衣、花旦,它在大头上面又挽成坐髻,又称为坐髻大头。闺门小姐的头饰(戏曲称头面)以红色头面为主,再插上各种头花,把面部衬托得鲜艳夺目。

2、旗头型:旗头号称是以满族(旗人)妇女的头上装束为模特,主要用来表现辽、金,清代的女真族,满族及满清宫庭妇女形象。它又为分两把头、旗头垫子、旗头座三种。

3、古装发型:古装发型是以著名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的古代仕女发式为模式,参照敦煌壁画改革发展的发型。它的艺术造型千姿百态,潇洒俏丽,颇受演员和观众的喜爱。古装头的造型是将头发挽在头顶,卷曲成各种形态的发髻,虽式样变化无穷,但归纳起来可分两种:一是正坐髻(一般是小姐、娘娘),二是偏坐髻(一般是少女、丫环)。正坐髻是将头发端正地挽在头顶,其式样繁多,偏坐髻是将头发挽在头部的一端,式样有美人髻、麻花髻、四喜髻等。正发髻庄重大方,偏髻秀美潇洒。

二、戏民人物和髻发造型

髻发可以美化和改变人物的面部形象,在调整面部轮廓,弥补缺陷方面更具有独特的作用。髻发式样是根据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及发型而定的,无论哪种发型都有相和谐的髻发做衬托。因此在化妆中,人们十分重视髻发的作用。如脸型宽胖的人,一般来讲前额的髻发须提高,使额头多显露一些,两鬓的发柳宜长而往前移,这样缩成两颊的宽度,使脸显得长些。脸型长而瘦的人,其发型不宜过高,额柳少而短,尽可能往后移,以缩短脸型而扩展两颊的宽度。一个人的脸型是不变的,但只要巧妙地利用鬓发的虚实结合的处理手法,就可以弥补不足,达到美的效果。

我曾担任株洲市攸县花鼓戏剧团创作的新编民间故事剧《腊鱼庙的传说》的化妆设计,《腊鱼庙的传说》讲述了原湘东秀才陈之丕去赣西赴任途中,用随身携带的腊鱼调换猎人所套的麂,却被花姑等人利用,引发一场造神运动,兴建腊鱼庙;之后,陈之丕用智慧和事实,证明了兴建腊鱼庙的迷信行为,成为当时“破除迷信、宣扬‘无神论”的先驱。剧中女一号“花姑”是当地有名的神婆,整天装神弄鬼,宣扬封建迷信,来骗取无知村民们的钱财。我在给角色定位时首先考虑到的是故事发生的年代——明末清初,根据年代特征来确定人物的发型特点。根据花姑在剧中场景、事件、心情以及服装的变化在发型和发饰上我做了如下的设计:

第一场,身为当地有名的神婆,被村民请来占卜前程,并且是抬着轿子安排了侍女随从来接,此时要突出表现人物洋洋自得、唯我独尊的心理。发型上保留了清朝末期妇女的常用的圆髻,将脑后区燕尾改成了蓬松下垂的麻花髻,双鬓区发丝倒梳造型,以达到发量饱满修饰略窄额头的效果,额前的刘海和两侧鬓角都梳成弯钩状,在修饰脸形的同时也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发饰上选用与大红色服装搭配的红、金、白三种颜色的发簪、头花来装饰。

第二场,猎户们发现野兽套上套住的是腊鱼,请花姑来判定,花姑虽道不清其中原由,但善于装神弄鬼的她立刻想到可以借机编造一翻,自己大捞一把的同时奠定她在村民们心中半神的坚实地位。发型的变化是将头顶区的圆髻改成了一根牛角状的发条斜在顶区,并伸出一部分到头部以外呈弧形,这一造型主要突出人物此时大肆蛊惑人心,想利用歪门邪道来赚取不义之财的心理。本场服装也换成了裤装,方便演员完成进山、做法等,颜色也选用了玫红与蓝色的鲜明对比,发饰选择了天蓝色的头花,发条装饰和耳环大量地选用流苏,这样也增强了表演时的动感,配合剧情的诙谐。

最后一场大庙落成,花姑是乡亲们眼里的最大的功臣,此时的她也是捞得盆满钵满了,这一场的发型恢复到第一场的圆髻,只是发饰上换成以金色为主,搭配橙色系的服装来烘托人物夸张、炫耀的心情。

整个剧目的人物发型,我都是运用了真假发的有机结合,根据不同的人物年龄、性格以及演员的脸形来全面塑造,经过对剧本和人物的反复推敲、认真描摹,一次又一次的试装,终于得到了导演和演员们的认同,收到了良好的舞台效果。

戏剧里的人物是在舞台上演活的,是随剧情的发展,不断地揭示人物内在思想感情,它不是静止的。发饰造型应该是典雅灵巧,诗情画意,要根据演员的脸型和人物的身份来设计正、偏对比、均衡对称、低昂起伏、反复穿插,背后衬托,虚实结合。创作中要达到灵活自然,再与首饰和谐搭配,使整个人物造型浑然一体。如今我们所说的化妆师已经不再是通常意义中的化妆匠,它既不同于旧时妇女的梳妆打扮,也不同于现代青年的美容化妆,因为化妆师肩负着为艺术造就生命。鲁迅先生曾说:“能爱能憎才能久。”对于化妆师来说,没有感情就创作不出“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所以需要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去体验、去创造,为一个又一个艺术形象描绘出美丽的翅膀,变成破茧而出的蝴蝶,承载着希望和梦想,最后把精彩奉献给观众。

(责任编辑:杨建)

猜你喜欢
人物戏曲
戏曲从哪里来
富连成社戏曲传承的现代转型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戏曲的发生学述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