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点城郊村引发的思考

2014-08-12 14:18黄其洲
党员生活 2014年7期
关键词:群众农村

黄其洲

南漳县旧县铺村属城郊村,是古卢戎国城遗址所在地。下辖7个村民小组、657户、2520人,耕地5687亩。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790元。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部署要求,我到该村蹲点调研。通过参加劳动、走访农户、召开村干部和党员群众代表座谈会,我受到了不少启发,引起了一些思考。

怎样才能好心不办坏事?

养鸡大户熊学军谈到的一件事让我感触颇深。他提到:每年畜牧部门都会为养殖户免费提供一些疫苗,可他“宁愿自己掏钱去外地买,也不想要政府部门免费提供的疫苗”。主要原因是畜牧部门提供的疫苗与需要防疫的疫病不对路,防疫效果也不好,让养殖户很不放心。本来,政府提供免费疫苗,是一项减轻养殖户负担的惠民措施,但由于具体实施过程中与养殖户的需求有偏差,结果却是政府花钱办了事,老百姓并不领情。

通过这件事情,我在想,我们党委、政府在出台其它的惠民政策、实施其它的惠民措施的时候,是否也存在这种“好心没办成好事”的情况?

在走访过程中,干部群众还普遍提到了农业用水难的问题。该村位于农业主水源石门集水库的“尾水”地区,水源少,水量得不到保证,还不时被上游用户截断水流,一直是全村的“心头病”。2013年天旱严重,全村70%的农田基本绝收,这个问题深深影响了农户种田的积极性,很多人宁愿抛荒也不愿意冒风险去“贴本”种粮。在经过多方研究和论证后,村里计划在两个低洼地带挖两个大型蓄水池,建两个提水泵站,这样就能对付一般天旱情况,能满足4000多亩约占全村80%水田的灌溉用水。这个工程计划投资200余万元,对于一个村来说不是个小数目,经过多方筹措,还有40万元的缺口,一些配套工程还没启动,村书记秦文平面露难色。我当即协调县水利部门、财政部门,将其纳入水利项目。同时,安排县水利部门牵头,对全县农业用水难问题进行全面深入地调查摸底,提出对策建议,看能否先行把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用水难问题纳入县里统筹解决。

“干部一呼、群众百应”的局面如何重现?

村里老干部陈家国感叹:“想过去,我们干部真是一呼百应,老百姓个个生怕自己落后了。说点最具体实在的,干部走到哪儿都有人管饭。现在呢,只有‘三家管饭的——为他办过好事的、要找你办事的、亲戚朋友抹不开面子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症结在哪里?经过走访,通过群众的诉说,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个别干部不带好头带坏头”,自身不过硬;“只能看到眼前利益,把能卖的集体资源都卖了”,群众有意见;“有时候跟村干部说个事,能不能办也不知道”;有干部反映,“待遇太低,还不如工地上提泥巴桶的”,工作积极性不高。这些只言片语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干部威望、能力、凝聚力、战斗力问题,反映了干群关系问题,也反映了当前基层组织运行状态。

在改革发展新形势下的基层组织如何提升凝聚力、战斗力?基层干部如何顺应新形势开展工作,更好地带动群众、赢得群众?这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在村干部座谈会上,我与村里的几位干部进行了坦诚交流,并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打铁先要自身硬,在人格上树立威望;二是要大胆致富、率先致富,并尽其所能带领群众致富;三是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上,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在为群众办好一件件好事、实事中笼好群众的心。随后,我又把这些意见与县委组织部进行了沟通,要求他们按照省委和市委最新部署,切实选好“当家人”,加强干部培训,提升干部待遇,选树先进典型,积极探索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新载体、新办法,尽快研究建立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我相信,只要思路对头,基层组织一定能够更加坚强;只要对群众“有求必应”,而且“应”得好,村干部一定又能“一呼百应”。

工业化和城镇化浪潮下城郊村发展的路在何方?

蹲点调研过程中我了解到,旧县铺村从事打工经济的有1400人左右,占到全村人口的50%以上。呈现这样的经济发展格局,一方面是目前农业效益太低,另一方面就是村里能就近就业的岗位太少。

为此,我向村里建议,要充分发挥地处城郊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用好工业化和城镇化红利,着力探索一条借势借力发展之路。第一,引导村民依法自愿把土地、山林、水面等资源流转给种养大户和农业产业化企业,让资本和资源充分融合,创造农业资源的规模效益。同时,也把农民从单家独户的分散经营、小本经营中解放出来。第二,充分利用襄宜南一体化发展契机,大力进行招商引资和农村新社区建设,促进农民就近就业,就地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就近推进城镇化。第三,发挥临近襄阳市区和南漳县城的优势,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等具有较高比较效益的特色产业,把城里人吸引到村里来游玩、来消费。第四,加大对小微企业和农民致富项目的扶持,尤其是在发展初期,要从土地、资金、技术指导等方面及时提供精细化的服务,让创业致富在村里蔚然成风。第五,继续大力发展打工经济,同时积极引导他们回村创业、兴办企业,带动家乡发展。第六,盘活村集体资源,注重将集体资产变成可长期赢利的资本。这些建议,得到了村干部的赞同和认可。

受此启发,我还当即与有关部门和镇(区)联系,布置了几道“作业”:一是请县委组织部门以旧县铺村为样本,研究城郊村如何发展集体经济的问题;二是请县农办、减负办、农业局等部门会同相关镇(区),研究城郊村公路沿线村的土地流转、农村新社区建设、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化问题;三是请县金融、人社部门加强对如何搞好农村基层创业精细化服务方面的研究;四是请县人社部门牵头,研究如何整合资源、创新方式,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培训工作。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金钥匙从哪里来?

近些年来,旧县铺村在服务民生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比如:挖了15口堰塘,建了2个泵站,铺设人行道6000平方米,自来水管道7000米,污水管网8000米,安装路灯70盏,植树3000株;实施“五清”环境卫生保洁工程,建垃圾池60个,设置垃圾桶80个,购买垃圾车2辆。建立了“户投放、组收集、村清运”的保洁机制;全村从2012年起将农村养老保险、从2013年起将农村合作医疗全部纳入村集体代缴,这两项每年村级要开支40万元(170元/人)。

座谈中,大家也集中反映了一些服务民众不到位的问题。一是农村公共设施管理不到位。比如,挖好的堰塘被过去承包户或管理户用于养殖,不让其他农户用水。二是基础设施维修困难。不少村干部和村民反映,村里想方设法硬化的水泥路、铺设的人行道、供水管道、排污管道、架设的路灯等基础设施损坏后,修复费用很大,给村里造成很大的压力,农村基础设施是“修得起,维护不起”。三是法律法规执行不严。突出表现在:一些农户一户多宅、违规建设;一些农村校车或私人面包车超载、超速现象时有发生,安全隐患很大;农村建房存在无资质的小工程队承包建设、建筑工人无证上岗、无专业人员监理等情况;农村红白喜事大摆宴席,存在食品材料未经消毒、厨师无证上岗、卫生环境不达标等问题,同时农村人情风愈演愈烈,人情负担越来越重。四是国家政策宣传落实不够。五是社会管理不够科学规范。主要问题就是农村空挂户口比较多。六是社会服务不够全面。主要是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关爱不够、空巢孤寡老人的生活医疗养老保障不足、卫生医疗服务不全面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与群众利益关系最密切的问题,也是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我认为,这些问题不单在旧县铺村存在,从全县范围来看也都具有较大的普遍性。在鼓励他们自力更生的同时,我要求县里相关部门和镇(区),进一步加大对“三农”问题的研究,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用有效得力的惠民政策和措施,让父老乡亲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作者系南漳县委书记)

猜你喜欢
群众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云治理”要贴近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
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