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洋译
第二部分“手持工具” 检查要点22 24 31
检查要点22 使用精密工具时提供手部支撑装置
原因简析
工具操作的准确性和精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时手的稳定性。精密手柄不同于电动手柄,所需的力约为电动手柄的1/5。精密工作的准确性可受手部轻微动作的影响;手部支撑装置可减少震颤(轻微抖动),并提高准确性。
风险/表现识别
上肢功能障碍;肌肉劳损;手部/手指损伤;手震颤。
改进方法
①在操作点附近提供支撑装置,使手或手与前臂在操作时得以支撑;②尝试各种位置和形状的手部支撑装置,选择最佳效果,还可提供可调节的支撑装置;③如合适,尽量将精密工具放在支撑装置上。
更多提示
①减小作用于手的力,这是因为控制手的手臂肌肉对颤动非常敏感。如外科医生在手术前24小时,不应提箱子;②给一些工具的前部加上护罩(如烙铁),护罩可降低来自工作中的飞溅物件的影响,其作用犹如手部支撑装置。护罩可预防手向前滑动,并使操作者更靠近操作工件处握持住工具,更好地控制工具顶端。
要点谨记
为了提高准确性,应为精密工具或操作的手部提供支撑,或者对二者都提供支撑。(见图22a-22b)
检查要点24 为手持工具提供把手。把手的厚度、长度、形状和大小适宜,易于操作
原因简析
每件手持工具都有两端:一端用于加工物料,另一端握于手中。握在手中的端头应与手和操作相适应,其形状、厚度和长度都十分重要;良好的把手可使劳动者握得更紧且用力更小,这既可提高操作质量,又可降低劳动者的疲劳和事故的发生概率。
风险/表现识别
肌肉劳损;上肢功能障碍;手部/手指损伤。
改进方法
①当整只手握住(四指包围住把手,拇指置于四手指之上)单把手工具时,确保把手直径为30?40 mm。对于双把手工具,其起始跨度(工具使用前的状态)应小于100 mm,尾端跨度应为40?50 mm,把手应足够粗,避免产生痛感;②对于钩状把手(如手提包,四指同时受力,而拇指处于被动和松弛状态)或歪把把手(如高尔夫球杆,拇指指向工具轴线方向以提高精确度),把手直径应为30?55 mm;③确保把手长度不短于100 mm,长度为125 mm时舒适感更好。如果操作的手是套进去的(如锯子)或戴手套,则把手长度不应短于125 mm;④检查所提供工具的大小是否适合于每位劳动者,工具通常是按照男性手的尺寸设计的,对于女性使用的工具,则需要从提供小尺寸工具的商家购买;⑤检查使用工具时手腕是否能处于中性(握手)的位置,如枪式把手就是一个好例子;⑥购买同时适合右利手和左利手劳动者的工具。
更多提示
①应使把手能被左右手使用,因为交替使用左右手有助于减少累积性工伤,并且有近10%的人是左利手;②手套会使手的尺寸增大,应用戴手套的手来选择和确定把手的大小及其手间距。
要点谨记
工具像服装一样要适合操作者和作业,使用把手适合的工具。(见图24a-24e)
检查要点31 在操作动力工具时,要为稳定的姿势和稳固的立足点提供足够的空间
原因简析
操作动力工具时应采取稳定的姿势,为劳动者提供适当的立足点是必需的,这可显著提高动力工具运行效能和效率;动力工具运行失控是很危险的,劳动者不适宜的立足点会令人疲劳,因此应为劳动者提供足够的操作空间和良好的立足点。
风险/表现识别
肌肉劳损;上肢功能障碍;腿/脚损伤。
改进方法
①确保放置动力工具的地面平坦、均匀且不打滑,必要时,提供一个适宜的操作平台;②清除影响工具运行的潜在障碍;③提供足够的容膝和容脚空间,使劳动者采取能靠近操作点的稳定姿势;④提供应急措施或自动关闭装置,预防劳动者滑倒。
更多提示
①针对每位劳动者调节相应的工作高度,使动力工具在稍低于肘关节水平的身前位置运行,并确保劳动者有适当的立足点;②检查劳动者的工作鞋是否满足操作和安全的要求;③如恰当,应考虑提供平衡装置、悬吊装置、滑动装置或支架,确保劳动者操作工具时能保持稳定的姿势。
要点谨记
应在工作场所为劳动者提供适宜的立足点,确保劳动者使用动力工具时能保持稳定的姿势。(见图31)
本书电子版下载地址为:www.ilo.org/safework/info/instr/WCMS_236348/lang--en/index.htm。
编辑 宁 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