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天金
摘 要:如今我国已进入城市发展的快车道,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是日新月异。但不可避免的,发展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其中传统的道路排水设计在城市发展中已经表现出了落后性和局限性,亟待改善。文章就以上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城市道路设计技术——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其是一种与时代相适应的新型技术,可以达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要求,希望可以对城市道路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道路设计;问题;雨洪控制利用
在如今的城市发展建设中更多的是应该考虑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因素,城市净水流量和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应该着重考察与生态环境是否匹配,以便维护城市正常的水循环系统进而保证人们群众的生活质量,建设一个环境舒适的生态型城市,使人们能够和自然和谐相处。
道路是衡量一个城市发达程度的重要方面,可以说现在城市的发展有着日新月异地变化,道路的面积与日俱增。目前,我国城市道路占建设用地的比例一般为10~15%,国外有些城市甚至超过30~40%[1]。因此,缓解城市发展和人居住的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城市环境与频繁增加的道路问题,道路建设对人民群众居住环境的影响,这些都是在道路建设过程中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
1 道路排水存在的问题
1.1 道路排洪压力大
城市化进度过程中,大量自然地面逐步被包括道路在内的硬化面所取代,道路周边区域硬化率也日益增大。不透水面积的增加导致城市综合径流系数增大,暴雨汇流迅速,径流量和径流峰值成倍增加,道路排水系统还常常担负着周边汇水的排水任务,因此必然加大道路的排水压力,洪涝风险增加,道路安全系数也随之下降。
1.2 路面径流污染严重
路面径流污染是城市地表径流污染的主要来源,而城市地表径流污染是仅次于农业污染的第二大污染源[2]。占城市汇水面积约20%的道路,对受纳水体悬浮物和烃类污染的贡献分别为50%和30%[3]。
道路对沿线周围的水质污染较为严重。经流路面的雨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碳氢化合物、车辆行驶中的油污、路人抛弃的垃圾等等,这些污染物最终会随着雨水流至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使用水中,对水质造成污染,影响人民群众的健康。
1.3 水资源流失
有人说,21世纪是水的战争,可见水资源的重要性。我国是个缺水的国家,城市每年的缺水量达到60亿m3。我国很多城市的地下水都在严重超采,已然面临诸多问题。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大,需水量也与日俱增,缺水问题已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了。但实际情况下,很多宝贵的雨水资源随着城市污水管道流失,这既是一种浪费,还对城市排水管网、污水处理厂及水环境产生危害。据多年前的粗略统计,到2010年,我国城市雨水总量将达到110亿m3[4],而我国城市雨水利用率还不到10%[5]。城市还在不断发展中,水资源流失的现象还会不断恶化。
1.4 生态环境破坏
我国道路建设处于飞速发展阶段,到2004年年底,高速公路总里程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6]。公路的飞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一些不可避免的负面效应,如植被破坏,大气、水、土壤污染,水土流水、物种减少等。地面出现硬化将直接导致雨水对地下水的补充受到阻碍,直接影响城市水循环。道路排水在整个城市排水中起着关键作用,将雨洪的管理理念应用到道路排水的设计中,从而将城市排水合理化,建立城市排水的可持续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是道路设计者所要关注和关心的。
2 道路设计中的雨洪控制利用
2.1 城市雨洪控制利用在道路排水设计中的重要意义
道路产生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新型的雨洪控制利用理念运用到城市道路排水中是一种创新的应用,不但可以使日益严重的道路排水问题得到明显改善,而且还可以修复被破坏了的生态环境,从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使城市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2 城市雨洪控制利用体系概述
城市雨洪控制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涵盖众多学科,发展到现在已经是一个比较完备的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2.1 雨水资源化
这是一种新型的、可产生多重效果的综合型技术,能够做到:节约水资源、水资源保护、减少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的发生、减少城市排水系统的循环负担、减少水污染对环境的破坏。雨水资源化,从广义上讲,是通过各种人工生态化措施改善雨水径流的形成、组分、输送途径和储存方式等,以便减少人们的生产生活对城市排水系统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使水循环在更为生态的环境下可持续发展,进而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2.2.2 径流污染控制
城市雨洪控制中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径流污染控制,它具有改善城市水环境、生态环境和地下水质的显著优势。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措施:非工程性措施主要是指通过政策、法规、管理等措施对径流污染控制进行引导和规范。工程性措施由各种源头控制、中途控制和终端控制技术措施组成。源头控制包括汇水面材料的合理选择、透水路面、雨水花园、渗透设施和雨水截污措施等;中途措施包括雨水池、格栅过滤设施等;终端控制包括雨水塘、湿地、滞留设施、沉淀、过滤、植被过滤带等。
2.2.3 洪涝控制
洪涝控制是在湿地、渗透、生物滞留及调蓄等环节减少径流排放或对峰值流量进行调蓄,以便减少洪涝发生的可能性,更是为了提高城市防洪的水平。其中多功能调蓄就是以调蓄暴雨峰流量为核心,集排洪减涝、雨洪利用、城市的景观、生态环境、城市土地高效率利用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雨洪控制利用设施。
综上所述,新型城市雨洪控制利用是一种基于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对于减少洪涝灾害、保持水土防止流失、减少水质污染都有比较出色的表现,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新思路、新举措,可以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朝阳,张际宁,杨涛.南京市道路网规划指标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00(2).
[2]Deletic A B,Maksimovic C T.Evaluation of Water Quality Factors in Storm Runoff from Paved Areas[J].J of Environ Eng ASCE,1998,124(9).
[3]Ellis J B,Revitt D M,Harrop DO,etal.The contribution of highway surfaces to urban stormwatersediments and metal loadings[J].Sci Total Environ,1987(43).
[4]钱易,刘昌明,邵益生.中国城市水资源可持續开发利用[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5]李俊奇,车伍.城市雨水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对策[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5(4).
[6]赵金辉,陈卫.高速公路降雨径流污染特征及其污染控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