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囊性肿瘤34例患者的诊治分析

2014-08-11 06:35王静

王静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胰腺囊性肿瘤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4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具体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相关检查、临床症状、病理结果、并发症等)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其中,有14例患者为黏液性胰腺囊性肿瘤,9例患者为浆液性胰腺囊性肿瘤,7例患者为实性假乳头状胰腺囊性肿瘤,另外4例患者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34例患者中有26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手术切除肿瘤24例,探查活检2例,5例浆液性胰腺囊性肿瘤患者采取了随访观察,3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患者拒绝进行治疗。随访时间为8~40个月,平均15.8个月,1例患者进行探查活检手术后的第13个月死亡,5例采取随访观察的浆液性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的肿瘤无明显变化。结论:胰腺囊性肿瘤主要表现为黏液性和浆液性,通常采取手术切除的方法进行治疗,在治疗时应当做到尽早诊断及时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成功救治率。

【关键词】胰腺囊性肿瘤;黏液性;浆液性;探查活检

胰腺囊性肿瘤在临床上的发病率较低,其主要分为浆液性、黏液性、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以及实性假乳头状四类,对于胰腺囊性肿瘤的治疗临床上主要采取手术切除的方法[1]。本文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4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诊治方法以及临床疗效进行了分析研究,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的成功救治率,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了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4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3例,女性25例,14例患者为黏液性胰腺囊性肿瘤,年龄19~71岁,平均57.8岁;9例患者为浆液性胰腺囊性肿瘤,年龄36~79岁,平均58.2岁;7例患者为实性假乳头状胰腺囊性肿瘤,年龄16~35岁,平均24.9岁;4例患者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年龄45~73岁,平均59.4岁。全部患者中,女性占73.53%,黏液性囊性肿瘤患者中女性占92.86%。

临床表现及肿瘤特征: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腹部不适、疼痛或者存在包块,胰腺头部囊性肿瘤患者会存在黄疸。全部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CT检查或者MRCP检查,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患者并且进行了ERCP检查来了解乳头的具体形态特征以及胰液的性状等。其中,26例采取手术治疗的患者病理诊断明确,另外8例患者都拥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浆液性囊性肿瘤患者的肿瘤平均直径约为3.8cm,肿瘤的直径长度相对较短。浆液性囊性肿瘤和黏液性囊性肿瘤多位于胰尾部,实性假乳头状肿瘤多位于胰头部。具体的部位及大小可见表1。

方法:根据患者肿瘤部位的影像学特征首先做出初步诊断,然后确定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要进行的手术方法,其中,5例浆液性胰腺囊性肿瘤患者采取了随访观察,4例患者进行了手术切除,14例黏液性囊性肿瘤患者中1例患者由于发生恶性病变进行了十二指肠切除,1例黏液性囊性肿瘤患者被误诊为假性囊肿进行内引流术后7个月进行探查活检发现肿瘤转移,进行手术后被确诊为胰腺癌,另外12例肿瘤位于胰尾部的患者进行了远端胰腺切除手术,共有5例患者发生了恶变。4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患者中1例患者进行了手术切除,3例患者拒绝进行手术。7例实性假乳头状肿瘤患者中4例患者进行了十二指肠切除手术,2例患者进行了胰体尾部切除手术,1例患者采取了姑息性切除手术。术后对患者进行了8~40个月,平均15.8个月随访,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经过随访可知,38例患者的肿瘤均无增大状况,其中1例被误诊为假性囊肿的黏液性囊性肿瘤的患者在进行内引流术后出现复发,后因无法对肿瘤进行切除进行了探查术,在手术13个月后死亡。4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患者中2例患者分别在14个月和18个月复发死亡,另外2例患者在术后第29个月和第36个复发死亡,7例实性假乳头状肿瘤患者中6例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患者未发生复发,1例采取姑息性手术的患者术后7个月复发死亡。手术治疗后常会出现的并发症为胰瘘,本组中有5例患者出现遗漏,在经治疗后胰瘘均得以康复。1例进行十二指肠切除的患者发生了胃排空延迟,但经过1个月的治疗后症状消失。术后发生感染的患者共3例,感染部位分别为手术切口部位、肺部以消化道,但在经过2~4周的治疗后均痊愈。

讨论

胰腺囊肿主要表现为黏液性和浆液性,本组中有67.65%的患者未黏液性囊性肿瘤和浆液性囊性肿瘤。胰腺囊肿多发于女性[2],本组中女性患者占到了73.53%。其中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患者的男女比例接近,浆液性囊性肿瘤通常为良性。胰腺囊肿肿瘤的大小通常与肿瘤的部位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部不适。对于胰腺囊肿的治疗,笔者认为除临床诊断明确或者肿瘤相对较小并且患者不存在明显症状的浆液性囊性肿瘤患者外,其他浆液性囊性肿瘤患者都建议进行手术切除。对于不进行手术切除的患者应当密切进行随访,及时了解肿瘤的变化状况,必要时便采取手术治疗[3]。手术方式的选择主要应当根据肿瘤的大小、肿瘤所累及的范围以及肿瘤的具体部位来确定,通常对于位于胰体尾部的肿瘤可以采取保留脾脏的方式进行手术,对于位于胰腺颈部的体积较小的肿瘤可以选择切除胰腺中段的手术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手术过程中应避免使肿瘤发生破裂,肿瘤的切除应当彻底避免残留。总而言之,对于胰腺囊肿,患者应当做到尽早诊断及时治疗,这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成功救治率。

参考文献

[1]区金悦,孙健,侯宝华,等.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治研究[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9(8).

[2]唐克,张忠涛,等.胰腺囊性肿瘤35例临床诊治分析[J].国际外科学杂志,2010(10).

[3]张宝宗.胰腺囊性肿瘤的临床诊治[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1).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胰腺囊性肿瘤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4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具体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相关检查、临床症状、病理结果、并发症等)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其中,有14例患者为黏液性胰腺囊性肿瘤,9例患者为浆液性胰腺囊性肿瘤,7例患者为实性假乳头状胰腺囊性肿瘤,另外4例患者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34例患者中有26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手术切除肿瘤24例,探查活检2例,5例浆液性胰腺囊性肿瘤患者采取了随访观察,3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患者拒绝进行治疗。随访时间为8~40个月,平均15.8个月,1例患者进行探查活检手术后的第13个月死亡,5例采取随访观察的浆液性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的肿瘤无明显变化。结论:胰腺囊性肿瘤主要表现为黏液性和浆液性,通常采取手术切除的方法进行治疗,在治疗时应当做到尽早诊断及时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成功救治率。

【关键词】胰腺囊性肿瘤;黏液性;浆液性;探查活检

胰腺囊性肿瘤在临床上的发病率较低,其主要分为浆液性、黏液性、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以及实性假乳头状四类,对于胰腺囊性肿瘤的治疗临床上主要采取手术切除的方法[1]。本文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4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诊治方法以及临床疗效进行了分析研究,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的成功救治率,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了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4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3例,女性25例,14例患者为黏液性胰腺囊性肿瘤,年龄19~71岁,平均57.8岁;9例患者为浆液性胰腺囊性肿瘤,年龄36~79岁,平均58.2岁;7例患者为实性假乳头状胰腺囊性肿瘤,年龄16~35岁,平均24.9岁;4例患者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年龄45~73岁,平均59.4岁。全部患者中,女性占73.53%,黏液性囊性肿瘤患者中女性占92.86%。

临床表现及肿瘤特征: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腹部不适、疼痛或者存在包块,胰腺头部囊性肿瘤患者会存在黄疸。全部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CT检查或者MRCP检查,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患者并且进行了ERCP检查来了解乳头的具体形态特征以及胰液的性状等。其中,26例采取手术治疗的患者病理诊断明确,另外8例患者都拥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浆液性囊性肿瘤患者的肿瘤平均直径约为3.8cm,肿瘤的直径长度相对较短。浆液性囊性肿瘤和黏液性囊性肿瘤多位于胰尾部,实性假乳头状肿瘤多位于胰头部。具体的部位及大小可见表1。

方法:根据患者肿瘤部位的影像学特征首先做出初步诊断,然后确定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要进行的手术方法,其中,5例浆液性胰腺囊性肿瘤患者采取了随访观察,4例患者进行了手术切除,14例黏液性囊性肿瘤患者中1例患者由于发生恶性病变进行了十二指肠切除,1例黏液性囊性肿瘤患者被误诊为假性囊肿进行内引流术后7个月进行探查活检发现肿瘤转移,进行手术后被确诊为胰腺癌,另外12例肿瘤位于胰尾部的患者进行了远端胰腺切除手术,共有5例患者发生了恶变。4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患者中1例患者进行了手术切除,3例患者拒绝进行手术。7例实性假乳头状肿瘤患者中4例患者进行了十二指肠切除手术,2例患者进行了胰体尾部切除手术,1例患者采取了姑息性切除手术。术后对患者进行了8~40个月,平均15.8个月随访,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经过随访可知,38例患者的肿瘤均无增大状况,其中1例被误诊为假性囊肿的黏液性囊性肿瘤的患者在进行内引流术后出现复发,后因无法对肿瘤进行切除进行了探查术,在手术13个月后死亡。4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患者中2例患者分别在14个月和18个月复发死亡,另外2例患者在术后第29个月和第36个复发死亡,7例实性假乳头状肿瘤患者中6例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患者未发生复发,1例采取姑息性手术的患者术后7个月复发死亡。手术治疗后常会出现的并发症为胰瘘,本组中有5例患者出现遗漏,在经治疗后胰瘘均得以康复。1例进行十二指肠切除的患者发生了胃排空延迟,但经过1个月的治疗后症状消失。术后发生感染的患者共3例,感染部位分别为手术切口部位、肺部以消化道,但在经过2~4周的治疗后均痊愈。

讨论

胰腺囊肿主要表现为黏液性和浆液性,本组中有67.65%的患者未黏液性囊性肿瘤和浆液性囊性肿瘤。胰腺囊肿多发于女性[2],本组中女性患者占到了73.53%。其中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患者的男女比例接近,浆液性囊性肿瘤通常为良性。胰腺囊肿肿瘤的大小通常与肿瘤的部位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部不适。对于胰腺囊肿的治疗,笔者认为除临床诊断明确或者肿瘤相对较小并且患者不存在明显症状的浆液性囊性肿瘤患者外,其他浆液性囊性肿瘤患者都建议进行手术切除。对于不进行手术切除的患者应当密切进行随访,及时了解肿瘤的变化状况,必要时便采取手术治疗[3]。手术方式的选择主要应当根据肿瘤的大小、肿瘤所累及的范围以及肿瘤的具体部位来确定,通常对于位于胰体尾部的肿瘤可以采取保留脾脏的方式进行手术,对于位于胰腺颈部的体积较小的肿瘤可以选择切除胰腺中段的手术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手术过程中应避免使肿瘤发生破裂,肿瘤的切除应当彻底避免残留。总而言之,对于胰腺囊肿,患者应当做到尽早诊断及时治疗,这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成功救治率。

参考文献

[1]区金悦,孙健,侯宝华,等.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治研究[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9(8).

[2]唐克,张忠涛,等.胰腺囊性肿瘤35例临床诊治分析[J].国际外科学杂志,2010(10).

[3]张宝宗.胰腺囊性肿瘤的临床诊治[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1).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胰腺囊性肿瘤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4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具体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相关检查、临床症状、病理结果、并发症等)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其中,有14例患者为黏液性胰腺囊性肿瘤,9例患者为浆液性胰腺囊性肿瘤,7例患者为实性假乳头状胰腺囊性肿瘤,另外4例患者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34例患者中有26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手术切除肿瘤24例,探查活检2例,5例浆液性胰腺囊性肿瘤患者采取了随访观察,3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患者拒绝进行治疗。随访时间为8~40个月,平均15.8个月,1例患者进行探查活检手术后的第13个月死亡,5例采取随访观察的浆液性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的肿瘤无明显变化。结论:胰腺囊性肿瘤主要表现为黏液性和浆液性,通常采取手术切除的方法进行治疗,在治疗时应当做到尽早诊断及时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成功救治率。

【关键词】胰腺囊性肿瘤;黏液性;浆液性;探查活检

胰腺囊性肿瘤在临床上的发病率较低,其主要分为浆液性、黏液性、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以及实性假乳头状四类,对于胰腺囊性肿瘤的治疗临床上主要采取手术切除的方法[1]。本文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4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诊治方法以及临床疗效进行了分析研究,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的成功救治率,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了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4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3例,女性25例,14例患者为黏液性胰腺囊性肿瘤,年龄19~71岁,平均57.8岁;9例患者为浆液性胰腺囊性肿瘤,年龄36~79岁,平均58.2岁;7例患者为实性假乳头状胰腺囊性肿瘤,年龄16~35岁,平均24.9岁;4例患者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年龄45~73岁,平均59.4岁。全部患者中,女性占73.53%,黏液性囊性肿瘤患者中女性占92.86%。

临床表现及肿瘤特征: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腹部不适、疼痛或者存在包块,胰腺头部囊性肿瘤患者会存在黄疸。全部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CT检查或者MRCP检查,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患者并且进行了ERCP检查来了解乳头的具体形态特征以及胰液的性状等。其中,26例采取手术治疗的患者病理诊断明确,另外8例患者都拥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浆液性囊性肿瘤患者的肿瘤平均直径约为3.8cm,肿瘤的直径长度相对较短。浆液性囊性肿瘤和黏液性囊性肿瘤多位于胰尾部,实性假乳头状肿瘤多位于胰头部。具体的部位及大小可见表1。

方法:根据患者肿瘤部位的影像学特征首先做出初步诊断,然后确定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要进行的手术方法,其中,5例浆液性胰腺囊性肿瘤患者采取了随访观察,4例患者进行了手术切除,14例黏液性囊性肿瘤患者中1例患者由于发生恶性病变进行了十二指肠切除,1例黏液性囊性肿瘤患者被误诊为假性囊肿进行内引流术后7个月进行探查活检发现肿瘤转移,进行手术后被确诊为胰腺癌,另外12例肿瘤位于胰尾部的患者进行了远端胰腺切除手术,共有5例患者发生了恶变。4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患者中1例患者进行了手术切除,3例患者拒绝进行手术。7例实性假乳头状肿瘤患者中4例患者进行了十二指肠切除手术,2例患者进行了胰体尾部切除手术,1例患者采取了姑息性切除手术。术后对患者进行了8~40个月,平均15.8个月随访,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经过随访可知,38例患者的肿瘤均无增大状况,其中1例被误诊为假性囊肿的黏液性囊性肿瘤的患者在进行内引流术后出现复发,后因无法对肿瘤进行切除进行了探查术,在手术13个月后死亡。4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患者中2例患者分别在14个月和18个月复发死亡,另外2例患者在术后第29个月和第36个复发死亡,7例实性假乳头状肿瘤患者中6例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患者未发生复发,1例采取姑息性手术的患者术后7个月复发死亡。手术治疗后常会出现的并发症为胰瘘,本组中有5例患者出现遗漏,在经治疗后胰瘘均得以康复。1例进行十二指肠切除的患者发生了胃排空延迟,但经过1个月的治疗后症状消失。术后发生感染的患者共3例,感染部位分别为手术切口部位、肺部以消化道,但在经过2~4周的治疗后均痊愈。

讨论

胰腺囊肿主要表现为黏液性和浆液性,本组中有67.65%的患者未黏液性囊性肿瘤和浆液性囊性肿瘤。胰腺囊肿多发于女性[2],本组中女性患者占到了73.53%。其中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患者的男女比例接近,浆液性囊性肿瘤通常为良性。胰腺囊肿肿瘤的大小通常与肿瘤的部位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部不适。对于胰腺囊肿的治疗,笔者认为除临床诊断明确或者肿瘤相对较小并且患者不存在明显症状的浆液性囊性肿瘤患者外,其他浆液性囊性肿瘤患者都建议进行手术切除。对于不进行手术切除的患者应当密切进行随访,及时了解肿瘤的变化状况,必要时便采取手术治疗[3]。手术方式的选择主要应当根据肿瘤的大小、肿瘤所累及的范围以及肿瘤的具体部位来确定,通常对于位于胰体尾部的肿瘤可以采取保留脾脏的方式进行手术,对于位于胰腺颈部的体积较小的肿瘤可以选择切除胰腺中段的手术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手术过程中应避免使肿瘤发生破裂,肿瘤的切除应当彻底避免残留。总而言之,对于胰腺囊肿,患者应当做到尽早诊断及时治疗,这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成功救治率。

参考文献

[1]区金悦,孙健,侯宝华,等.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治研究[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9(8).

[2]唐克,张忠涛,等.胰腺囊性肿瘤35例临床诊治分析[J].国际外科学杂志,2010(10).

[3]张宝宗.胰腺囊性肿瘤的临床诊治[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1).